中国政府网 | 重庆市人民政府
首页 政务公开 渝快办 互动交流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工作情况

重庆日报:三养綦江 三想之地

日期:2020-05-29

老瀛如来 如来如愿 陈宗武 摄

三养綦江绘就文旅发展新画卷。让游客“想来、想留、想念”!

“五一”小长假,主城近郊游成为不少市民的首选。于是,扼守重庆南大门,山清水秀,风光旖旎的綦江又火了一把。

这里有神秘大山,千年古刹响起阵阵梵音;这里有原生态艺术,被国际艺术界誉为“东方毕加索”;这里有缤纷五彩乡村,避暑休闲和健康养生让群众在家门口就业……

短短5天时间,该区接待游客11.1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756.2万元。其中,“赏花之旅”“采摘之旅”“休闲之旅”成为今年“五一”旅游热点。老瀛山景区推出亲子嘉年华活动,古剑山露营深受游客喜爱,东溪古镇呈现历史韵味,旅游体验丰富多样。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綦江文旅融合提档升级之年,綦江将加速推进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旅游产业提档升级,全面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加快建设想来、想留、想念的文化旅游目的地。

“旅游+”

联动打造横山

老瀛山和古剑山

良好的生态是吸引游客想来、想留、想念的第一要素。在这方面,距离重庆仅有38公里,生态良好的綦江具备了快进慢出、快进慢游的得天独厚优势。

一份资料显示,綦江以低山丘陵为主,山地占全区总面积的67.6%、丘陵占32.4%。同时,由于毗邻避暑纳凉起步较早的贵州,这里的避暑经济发展得有声有色。

其中以横山最具代表性。横山镇位于綦江区东北部,是离重庆主城最近的高山小镇之一。境内平均海拔在1000米以上,夏季平均气温25℃,其中最高海拔在天台山1326米,拥有避暑纳凉的优质资源。

近年来,綦江围绕打造“重庆主城近郊避暑休闲胜地”发展横山度假区,逐步盘活了其区位和气候资源。每到夏季,这个常住人口仅5000多人的小镇,日均客流量高达2万人以上。

“每到夏季,就是我们忙碌的季节。”农历小满刚过,横山镇新荣村村民周自兵将自家农房打扫一新,做好了迎接今年避暑客的充足准备。

横山旅游度假区是綦江众多旅游资源中的一朵金花。“我们以横山、老瀛山、古剑山为文旅开发建设重点,深度推进了文化旅游真融合、深融合。”綦江旅游度假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称,要让八方游客想来、想留、想念,就要突出差异化发展。

其中,横山突出康养小镇定位,打造集避暑休闲、健康颐养、亲子游乐于一体的高品质原乡农旅小镇,建设全市领先、辐射西部的生态康养产业基地;老瀛山突出“科普体验”主题,引进体验式、互动类项目,打造多功能主题游乐公园;古剑山则突出“运动体验、禅艺康养、生态旅居”主题,引进中高端康养避暑地产、民宿酒店、佛文化和体育运动公园等项目,打造国家休闲康养产业示范基地。

如果说横山闻名已久,那老瀛山就是后起之秀。老瀛山山势峻峭挺拔,从山脚到顶峰,垂直高差超过1000米,山脚下的水蒸气碰到陡峭崖壁,只能向上升腾,冷凝后变成云雾,因此,山上常年云雾缭绕,气象万千,自古便有“山盘四十八面险,云暗三百六旬秋”的说法。“老瀛如来”是老瀛山景区的标志性景观,这座山石仿若天庭饱满、鼻梁挺直、表情庄重、目光炯炯有神的“如来”。

这个五一假期,老瀛山推出了“亲子嘉年华”活动,放风筝、打陀螺、滚铁环等各种童年小游戏,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打卡,也让老瀛山迎来了客流“小高峰”。

而古剑山则由贵州境内的大娄山脉蜿蜒而来,有10多万亩森林,林海随山势起伏,满眼郁郁葱葱,层层叠翠。最高峰鸡公嘴海拔1145米,三面悬崖,景色宜人。时至今日,古剑山还保留有不少题刻,其中最为著名的要属雕刻在登山道旁悬崖上的“古剑名山”四字,据说是明太祖朱元璋所赐,如今仍然清晰可见。独特的自然景色和悠久历史人文,为古剑山发展旅游奠定了基础。

“我们将联动发展‘三山’,提档升级古剑山4A级景区,打造山地户外运动公园。”上述负责人表示,同时利用恐龙化石和足迹大做文章,大力发展老瀛山4A级景区研学+科普+旅游模式;配套完善横山基础设施,注入文化因子,打造主题鲜明、功能齐全的休闲旅游度假胜地。

“康养+”

打造以休闲康养

医疗康养为核心的“重庆后花园”

独特而优越的生态环境,为发展康养产业奠定了基础。而“康养+”,也被綦江区委、区政府视为让游客想来、想住、想念的关键一环。

如何将二者有机结合呢?从横山镇或许能找到答案。

3月16日,横山镇成功入选国家森林康养基地名单。“除自然禀赋优异外,横山镇区位优势明显。”綦江区民政局局长冯永生介绍,该镇距重庆主城直线距离仅50公里,一小时内即可抵达,是离重庆主城最近的千米高山康养美镇。

他表示,近年来横山镇围绕“咫尺高山康养地,轻奢慢活二居所”的发展定位,开展“三养綦江·三想之地”的横山实践,形成了“1211+N”的线上线下养老服务体系,已成为集全龄养生、养心、养老、旅游、居住、运动、文化体验为一体的特色生态康养小镇。

身患风湿的重庆市民王先生得知以治疗风湿病而闻名的全国名中医王辉武教授坐诊横山康养服务中心,一路寻医而来,定居横山一舍。王辉武针对他的病情,通过中草药“冬病夏治”,使其渐趋康复。

横山康养服务中心作为全市首个康养服务示范基地,兼具康养文化底蕴和各类高端品质服务体验,能提供信息集成、咨询接待、宣传展示、文化娱乐、人文关怀、日间照料、居家上门、健康评估、中医疗养等服务,成为广大中老年朋友的生态康养乐园。

经过几年探索,綦江区完善了康养服务体系,共组建360个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为老年人提供基本医疗、公共卫生、健康管理、慢病管理等服务。

此外,綦江区还引进重庆禾康公司开发智慧康养服务中心平台,采用“中心带站、辐射带点,辅以机构”的运营管理模式,通过康养平台和小程序实时了解老人需求信息,并派发给站(点),将康养服务做到实时化。

夜晚观星星,白天看云海。位于横山镇九颐生态度假区的民宿“横山一舍”,不仅有令人流连忘返的住宿体验,还有“诗和远方”的情怀。

旅游度假区管委会负责人介绍,每年5月至10月,有数万名游客涌入横山镇。在盛夏时节,游客往往需要提前几个月预订民宿。

人气的聚集,激发了乡村活力。新寨村建卡贫困户戴红云说,他们的农副产品很受游客喜爱。横山镇党委书记李钱松介绍,2019年该镇农副产品销售收入超过5000万元,带动当地农民人均纯收入1.5万多元,其中,贫困户家庭人均收入8000多元,同比增长20%。乡村旅游还吸引了大批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发展,或创办农家乐,或从事种植养殖业。

接下来,綦江区康养产业发展将“多点开花”。在郭扶镇,配备有西南地区首个高端康养医疗功能的慢病诊疗医院的“綦江北纬29度康旅示范小镇”正在抓紧施工,建成后将成为距离重庆主城中心城区最近的大型高山康养主题度假项目;国家4A级景区古剑山风景区围绕“运动体验、禅艺康养、生态旅居”三大主题,全力引进中高端避暑地产、民宿酒店、佛文化和体育运动公园等项目……

“文化+”

传承历史 打造文化旅游品牌

旅游产品的竞争力最终体现为文化的竞争。随着国民素质的提升,缺乏文化底蕴的旅游必定难以为继,只有将文化的血液输入旅游业的体内,提升旅游品质,才能保证旅游业长盛不衰。

綦江经过调研和讨论,确立了古镇文化和红色文化“两张牌”的发展思路。

古镇文化的代表是建镇已有1300多年、建场已有2200多年历史的东溪古镇,其曾是川盐济楚、川米外销的重要通道,亦是“两广填川”重要载体。

古镇街道依岩靠水,因地就势而建,聚散错落有致,山回谷转,移步换形。现有保存较为完好的古汉墓群、盐马古道、南华宫、太平桥、龙华寺、麻乡约民信局、“旌表节孝”牌坊等古迹。迄今,东溪还保留着龙舟会、舞狮会、观音会、川剧表演、民乐演奏等独具特色的民风民俗,移民文化、宗教文化、诚信文化深厚。

该如何保护开发这样的古镇?綦江区文化旅游委相关负责人认为,对于尚未丧失功能的古迹古建,最值得珍视的是“人在其中”的生命力。东溪古镇保护尤其重视“以人为本”,进行着“活态化”保护发展,让原住居民有权利、有条件享受现代生活,实现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融合共生。同时,东溪镇以文化故事为载体,口口相传文化传统,保护文化习俗传承。

“我们发掘整理形成了《东溪古镇故事》《东溪七十二行》等故事10多册,建立了‘东溪梦想讲坛’,形成了每周三文化茶园讲述制度,组建了10多人参加的故事讲述员队伍。”东溪镇文化中心工作人员罗毅介绍,这种故事会能让市民和游客全方位、深层次地领略和欣赏东溪故事的魅力。

下一步,綦江还将深入挖掘东溪古镇移民、抗战等文化内涵,不断完善旅游基础设施,推进国家级文化特色小镇建设。

与此同时,距离东溪古镇不远的永城、石壕等地,一场红色文化盛宴已徐徐开启。

綦江,地理位置优越,山川秀美、人杰地灵。不仅孕育了重庆最早的中共綦江党支部,还培养了邹进贤、王奇岳、王良、“霍氏三杰”等一大批革命先烈,更有中央红军长征途中留下的处处印记,让“红色綦江”声名鹊起。

在永城镇中华村,有一座古朴四合院格外引人注目,这便是中国工农红军建军初期著名将领、被习近平总书记高度评价“英勇善战、屡建奇功”的红四军军长王良的故居。王良,原名王化赅,1927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在跟随毛泽东创建、保卫井冈山红色革命根据地的战斗中,在红军第一、第二、第三次反“围剿”和红军东征福建、攻克漳州等多次作战中,英勇善战、屡建奇功。1932年6月13日,王良在率红四军回师赣南根据地,途径福建武平县大禾圩时不幸壮烈牺牲,年仅27岁。去年7月10日,王良故居完成陈列布展正式对外开放,已迎来了一批又一批的游人参观、学习。目前是重庆市干部教育培训现场教学基地、重庆市綦江区党员干部党性教育基地、青少年红色教育基地、綦江区民兵思想政治教育基地。

1935年1月15日至21日,中央红军红一军团8000多人过境綦江的羊角、石壕,这是中央红军长征途中在重庆境内唯一留下印记的地方。

数日间匆匆过境,八十载斗转星移。昔日庇护红军战略转移的綦江,如今也正准备依托红军留下的历史资源,打造红魂小镇,推进长征国家文化公园(重庆段)綦江主体建设区建设。

按照规划,綦江将以石壕镇镇区为核心,以红军烈士墓、烈士纪念碑、红一军团司令部旧址、红军街等红色文化为基础,修缮、提升、新建相结合,建设以红色文化展示、爱国教育培训、红色文化研学为主要功能的石壕红色文化主题园,打造成红色文化参观的核心景区。并拓展开发红色文化综合体验型景区和红色文化深度旅游体验带。

相关工作已经紧锣密鼓地开展。前不久,綦江区与贵州省遵义、赤水县有关部门就此进行了对接,并达成了一致意见,三方将充分挖掘、论证红军长征历史遗址遗迹,打造红色研学游“红三角”精品旅游线路。

上个月,綦江区文化旅游委派出调研人员来到石壕镇石泉村,走访当年曾与红军亲密接触过的94岁老人冯树林。

“记得那年深冬,在通往村里的一条狭窄田埂上,我和父亲与红军相遇。小孩子嘛,走路总没个正行,当时要不是红军拉我一把,肯定就绊倒在冬水田里了。”老人回忆,“所以红军就叮嘱我父亲不让我乱跑。7岁的我,哪里晓得红军就是为广大苦难民众打天下的。虽然他们都背有枪支弹药,但是我却没有感到一丝一点的恐惧。”

“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挖掘和整理,发现更多的红色故事。”綦江区文化旅游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把一些优秀的红军故事搬到舞台上来,让长征精神得到传承弘扬、让红色基因世代相传。

“人们对红色历史的回顾、缅怀正在持续升温,市场对红色旅游产品也越来越青睐。”该负责人说,綦江将着力打好“红色牌”,成为连接重庆、遵义两大城市的重要红色支点,更好地向前来参观纪念的人们述说当年那段艰苦奋斗的故事。

有故事可说,有美景可看,有项目可玩,綦江旅游正在让八方游客“想来、想留、想念”。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智能问答

便民地图

政策问答

数据中心

新媒体矩阵

营商环境

微博 公开信箱 智能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