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务公开 渝快办 互动交流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工作情况

老照片“活”起来丨互联网尚未兴起的年代也有“普法爆款”

日期:2025-09-16

【开栏语】

“一张老照片,是一段被定格的普法岁月;一抹旧影像,是一份被珍藏的法治情怀。”

今年是全民普法40周年和“八五”普法收官年。市司法局、市普法办于7月面向社会公开征集“一五”到“八五”普法期间(1986年—2025年)相关资料。

区司法局选送的老照片也被选入《老照片“活”起来》系列专题报道,唤醒沉睡光影,重现普法瞬间,娓娓道来其间的动人故事。

媒体造势 法声远传

互联网尚未兴起的年代也有“普法爆款”

1990年,在綦江区(原綦江县)人民政府大门口,一辆普法宣传车正缓慢行驶。车旁,一位肩扛摄像机的年轻女子目光专注,试图调整机位捕捉最具传播力的画面。而她本身,也成了另一镜头中的永恒一瞬,留存至今。照片中的女子,便是张期萍,原綦江县电视台新闻记者。

(张期萍在普法现场。綦江区司法局供图)

这台普法宣传车当时十分有名。”已年过七旬的张期萍抚摸着老照片,思绪被拉回到那个年代。当时,新实施的环境保护法对綦江百姓而言还很陌生,街头标语、宣传手册往往看过就忘,普法效果不尽如人意。而这辆由原綦江县司法局首台公务车改造而来的普法车,成了普法宣传的创新之举。

宣传车所到之处,不仅喇叭里循环播放着通俗易懂的法律解读,随行的普法工作者还会拿着小册子当场答疑,遇到集市就停下来摆起“临时普法摊”。此后,但凡綦江有公路通达之处,都留下过宣传车颠簸的轨迹,也飘荡过它清亮的广播声,是名副其实的“移动普法课堂”。而这些,张期萍都用镜头与笔触一一记录来了下来,不仅把宣传车打造成了“普法爆款”,还让更多老百姓了解到了环保法等法律法规。

在互联网尚未兴起的年代,电视媒体为普法宣传“造势”的脚步从不止于记录宣传车。张期萍回忆,自“一五”普法启动以来,綦江开展了不同主题的街头普法、院坝宣讲、法治讲座,以及社区纠纷调解、干部法律培训等普法活动。“邻里纠纷怎么解”“血汗钱要不回咋办”“河里倒垃圾违法吗”......这些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都被当地媒体工作者拍成新闻、写成报道,让更多人通过电视和报纸找到答案。

(媒体从业者记录下的普法现场。綦江区司法局供图)

与此同时,他们利用媒体设备捕捉调解员用法律化解矛盾的温情瞬间,让“依法办事”的理念跟着故事传得更远;记录学生听完案例讲解后若有所思的神情,将“知法守法”的种子播撒进更多校园;聚焦公职人员学习法条的认真模样,积极向社会传递“依法履职”的信号.....切实扩大了普法宣传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媒体的力量就在于,它能把一个小小的普法现场,放大成为全社会的大课堂。”张期萍说,伴随互联网飞速发展,普法形式不断迭新,线上直播互动、短视频全网转发、大数据精准推送,都有效推动法治意识深入人心。

虽然技术改变了载体,却从未改变本质。无论是早期的传统媒体,还是现在多元化的网络传播,媒体平台始终以其独特的优势,将重庆法治之声传得更远、更响、更深入人心。

来源:第1眼TV-华龙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智能问答

便民地图

政策问答

数据中心

新媒体矩阵

营商环境

微博 公开信箱 智能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