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务公开>政府信息公开目录>建议提案办理 > 人大代表建议办理

重庆市綦江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区三届人大六次会议第20250063号建议的复函

日期: 2025-06-23
字体:

钟林洪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食品安全管理的建议》收悉。经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一、常态化开展食品安全专项行动

针对您提出的“当前食品经营主体仍不同程度存在生产条件简陋、卫生状况差、进货渠道不规范”等问题,我局在扎实做好日常监管检查的同时,针对群众关心关注的重点领域、重点食品安全问题,常态化开展了各项专项行动。

(一)开展打击肉类产品违法犯罪专项整治行动。

一是高位推动部署。以区食药安办名义印发《关于开展私屠滥宰和销售未经检验检疫畜禽肉类及其产品专项整治行动的通知》,将专项整治行动工作纳入对镇街食品安全考核内容。二是强化行动指导。印发《私屠滥宰和销售未经检验检疫畜禽肉类及其产品适用法律法规(摘要)》《典型案例汇编》等,指导全区专项整治行动。三是全面摸排清理。会同各镇街,区公安局、区农业农村委对肉类产品生产加工企业、农贸市场、夜市摊贩等生产经营主体开展突击检查和网格化大排查。2024年,全区累计检查肉类产品生产企业26家次、小作坊15家次、销售者705家次、餐饮服务经营者3076家次,发现问题278个,下达责令改正通知书28份,开展行政指导、行政约谈4次,抽检肉类及其制品290批次。

(二)开展“特供酒”清源打链专项行动。

一是成立工作专班。成立了以局主要领导任组长,相关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相关科室、执法支队负责人为成员的綦江区“特供酒”清源打链专项行动工作专班,印发《綦江区“特供酒”清源打链专项行动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专项行动工作任务、分工协作和时间进度,在全区范围内开展拉网式排查整治行动。二是多措并举落实。印制张贴《市场监管总局关于严禁制售“特供酒”的公告》1000余份,消委会会同大渡口区、长寿区消委会和攀枝花市保护消费者权益委员会共同发布“特供酒”消费提示,引导市民理性消费。三是加强排查检查。全区排查酒类生产经营主体620余家,发现违法线索3起,联合网监、执法支队等对经销商进行了约谈、调查,移送区外市场监管部门案件1件。

(三)深化“生鲜灯”排查整治。

在2023年开展的生鲜食用农产品禁止使用“生鲜灯”宣贯和排查治理的基础上,针对部分果蔬、生鲜门店、摊位商贩还存在违规使用“生鲜灯”照明设施问题,印发《关于严格落实〈食用农产品市场销售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办法〉加强“生鲜灯”等排查治理的通知》,持续深化专项治理,要求各市场监管所在全区范围内开展再排查再治理,广泛宣传《食用农产品市场销售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督促食用农产品销售者不得违规使用“生鲜灯”影响消费者判断,积极引导“卤制品”等非食用农产品销售者停止使用改变食品色泽的照明设施,全面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2024年,共清理排查相关食用农产品销售商户135户,发现违规使用“生鲜灯”商户17户,当场整改2户,下达整改意见书15份,已完成整改17户,整改率100%。

除上述专项行动,按照市、区坚决纠正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工作部署,我局于2025年启动开展食品安全突出问题八项整治行动,成立工作专班,针对农村假冒伪劣食品问题、重点问题食用农产品、网络餐饮问题、火锅食材问题、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问题、食品“两超一非”问题、粮油加工品问题、中小学校园食品安全问题分别开展了专项整治行动。今年以来,已整改食品安全问题600余条,进一步规范了全区食品安全市场秩序,切实守护了全区人民“舌尖上的安全”。

二、重点推进食品领域信息平台建设使用

(一)扎实推动“渝溯源”系统使用。

一是先后印发《关于落实重点食品溯源管理试点工作的通知》《关于加快推进食品生产经营主体注册激活使用“重点食品溯源系统”的通知》,全力推进“渝溯源”应用使用落地。二是召集食品生产、销售、餐饮服务从事毛肚、火锅底料、食盐、肉类、冷藏冷冻食品生产经营以及学校配送等代表性较强的企业开展“渝溯源”应用推广宣传和培训。三是各市场监管所采取集中会议培训、上门服务指导、相关会议宣贯等方式,在全区范围内全面推广“渝溯源”应用注册使用。截至目前,全区5976户食品生产经营主体已注册使用“渝溯源”,己实现首站赋码26.8万余条,录入相关信息52.4万余条。通过扫描“渝溯源码”,可实现食品来源可查、去向可追,精准定位风险,实现预警并及时推送至相关部门处置,提升食品安全监管效率。经营主体可通过扫码进行进货查验记录、进销货管理,有助于规范自身经营行为,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消费者可通过扫码可查询食品生产过程中的相关信息,如原料来源、检验报告、厂家信息等,清楚了解所购食品的“前世今生”,实现明白放心消费。

(二)深入推进智慧监管。

依托重庆市智慧食品安全监管服务平台,全区所有食品生产企业均入驻“阳光工厂”平台,30余家食品商超、近4000家餐饮单位入驻“阳光食品”信息平台,注册从业人员近7000人。所有学校食堂均安装使用“互联网+明厨亮灶+AI智能识别”智慧系统。食品生产经营主体主动通过“重庆阳光食品”APP向消费者实时公开后厨实况视频和各类公示信息,接受社会监督。近三年,监管人员依托智慧平台组织线上巡查监管,有效化解各类风险隐患3万余个。

(三)搭建平台,打破信用监管壁垒。

为整合部门业务平台,打通壁垒,提升信用信息归集效率、质量,实现“数据多跑路,企业少跑腿”。我区建立健全了食品安全信用监管制度和工作机制,搭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綦江区企业信用监管与服务管理系统,创新构建食品生产企业“公共信用+专业风险”综合等级模型,开展差异化监管,助力食品生产企业诚信健康发展。建成全市首个市区联动区县信用平台,分级分类向政务用户和市民提供信用政策动态、信用宣传、可视化展示、信息查询、信用报告等实用功能。每日汇聚信用评价、企业风险等6类信息,已实现9.6万余条食品相关信用信息入库,有效提升辖区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画像和信用评价的精准度。

三、加强宣传引导,加大培训考核力度

(一)线上线下开展宣传活动。

利用区级媒体、区局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常态化宣传食品安全知识和反食品浪费等法律法规;在天桥、广场、商超、农贸市场等重点区域,通过滚动字幕、建筑围挡、电梯轿厢等载体投放食品安全宣传元素;深入学校、农村、社区、商超、农贸市场开展食品安全宣传周、食品安全“五进”等活动,全面提升广大群众食品安全知识。

(二)加强从业人员考核培训。

一是加强培训教育。以食品安全相关法律法规、《食品生产许可管理办法》《重庆市散装食经营管理规范》《特殊食品经营规范》《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餐饮服务通用卫生规范》为基础,不定期开展食品安全从业人员安全培训。二是开展比武促学。面向全区食品安全生产经营单位从业人员,开展两届“企业食品安全管理人员知识大比武”活动,实现食品安全以赛促学,以学促用。三是强化监督考核。通过线上“重庆市阳光食品”APP和线下考核同步进行的方式,对企业食品安全总监或食品安全员进行监督抽考,检验日常培训效果,进一步压实企业主体责任。

此复函已经黄超局长审签。对以上答复您有什么意见,请及时填写在人大代表履职服务平台建议系统回执上,以便我们进一步改进工作。


重庆市綦江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2025年6月23日   

(联系人:刘媛媛,联系电话:023-48627136)


重庆市綦江区人民政府版权所有   重庆市綦江区人民政府办公室主办

网站标识码: 5001100002     ICP备案: 16001936号-1

渝公网安备   5002220200012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