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政务公开>政府信息公开目录>建议提案办理
>
政协委员提案办理
重庆市綦江区林业局关于区政协二届五次会议第101号提案的复函

区政协二届五次会议提案
第101号关于盘活国储林资源开展金融创新的建议
孙俊,重庆两江节能服务有限公司综合部
传统林业生产,主要盈利模式来源于林木自身的生产价值,与传统农业如出一辙。其产业化弊端也非常明显:土地成本高企;包含速丰林在内的传统林木生长周期相对较长;生长期内受气候、病虫害等自然因素影响大;销售价格受进口林木影响相对较低等多方面制约等。传统林业投资门槛相对高、投资风险相对大、投资回报相对低,投资者的投资兴趣小,资本介入的难度大。要改变这种窘迫的现状,可在木材、苗木、林下经济等收益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国储林的森林旅游、康养等特点,针对城市人群的康养运动、休闲度假等需求,在国储林建设的过程中,运营先行,产业规划跟进,用文旅运营激活消费端,从而提升国储林资产价值,推动民间资本进入,从而盘活国储林资源实现金融创新。为此提出如下三点对策与建议:
一是丰富国储林资源产业形态,夯实金融创新基础。从传统速丰林到速丰林、景观林、经济林以及珍稀林的丰富。通过内容的丰富,改变传统林业仅林木销售单一的盈利形态。实现林业资源在规划育苗阶段、生长阶段、成材阶段、伐后阶段均能实现盈利,改变传统林业投资回报周期长而无法嫁接金融产品的缺陷。
二是创新国储林资源盈利模式,激活资本集聚活力。在传统林木生产销售盈利基础上,可开发各种创新盈利模式,设计更多盈利点,创造更多回报,创新举例:
单项公益基金或福利彩票收益——针对某个特定项目,在规划阶段就申请设置单项公益基金或者转向福利彩票,通过酒类销售收取基金或者直接面向市场发行彩票,从而获得国储林特定项目部分资金。
苗木认养收益——针对经济林或者珍稀林类,在苗木种植初期,就面向市场进行植株认养,通过收取认养费,转让经济林的果实收获、珍稀植株命名权等获取收益。
旅游体验收益——针对经济林和景观林类,参照林(花)海+采摘果园模式,通过成长过程中的旅游以及体验消费获取收益。
旅游体验收益——“真的男子汉”,收费体验伐木,获取收益。
产业管理收益——林下种养殖收益。
产业关联收益——成立园林景观公司,承揽市所属单位、项目的园林景观工程,获取收益。
产业关联收益——林木加工、家具家居等收益。
三是整合国储林资源市值主体,可实现多通道融资。国储林项目传统融资渠道主要包含:定向扶持资金、专项低息贷款以及贴息三个方面。通过创新盈利模式,整合市值主体,至少可增加三至五项资金投融资通道。
公益基金(含彩票收益):全国普遍认可种树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情,“蚂蚁森林”也做了最好的示范。该方式具备极强可操作性。
产业基金:结合创新盈利模式,联合政府共同发行产业基金。
险资:通过自身的大客户身份(林业险投保人)以及战略合作伙伴(新型险种合作人)的身份,可引导险资投资。
股权融资:部分风险可控、回报合理的新型盈利模式,在股权结构清晰的情况下,具备较强的股权融资能力。
收并购:在设计多个创新盈利模式后,通过对应的多个经营主体,更容易匹配大型(上市)的定向收并购,从而打通市场资金通道。
以上谨从市场盈利模式以及多种资本对接方面做了较浅层次的探讨。关于国储林项目是一个牵涉资源广泛、需求资金众多、操作难度极大的一项工程,具体的战略规划设计、项目模式、市场运营等还需要在对各种资料、各项资源做更深一步探讨研究。
(主办单位:区林业局)
重庆市綦江区林业局
关于区政协二届五次会议第101号提案的复函
綦林函〔2021〕39号
孙俊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盘活国储林资源开展金融创新的建议》(第101号)提案收悉。经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一、綦江林业现状
林业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是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工具,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占据重要地位,綦江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林业发展,綦江区林业局立足于綦江林业发展和森林资源现状,紧扣“两点”定位、“两地”“两高”总目标,从生态保护修复、林业产业发展、生态文化建设、林业基础设施建设和林业重大改革五方面谋篇布局,力求改善綦江区生态环境,形成林业高质量可持续绿色发展新格局,为綦江区打造主城都市圈重要支点、统筹推进“一点三区一地”建设奠定坚实生态基础。目前我区现有林地面积160.3万亩;森林面积158.28万亩;森林覆盖率48.3%;林木蓄积量690万立方米。
二、林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区林业发展虽势头很好,引进了很多先进的理念,创造了很高的林业经济效益,但同样存在很多问题。
(一)森林资源总量不足、质量不高
“十三五”末,綦江区人均拥有森林面积1.75亩,低于全国人均水平2.2亩。全区乔木林每公顷蓄积56立方米,低于全市每公顷63.7立方米,大大低于全国85.88立方米的平均水平。从全区范围看,沿山乡镇森林覆盖率高,城镇周边森林资源森林资源总量不足。
(二)林业产业化程度不高
我区林地纯林较多,混交林少,生物多样性低,抵抗能力低,不能互利共生,而且单一的品种一旦暴发病虫害,传播速度惊人,损失不可估量,经济效益也无从提起。且单一林经济收入占比高,附加收入很少,基本上没有什么产业链条。除笋竹外,林业第一产业经济亮点不多。木本中药材、用材林在“十三五”期间虽有长足发展,但规模仍需扩大。森林旅游业发展还留在初级阶段,急需上档升级。
(三)林业发展和保护矛盾冲突
我区自然保护地有8个,公益林面积31.55万亩,很多地方严禁开发利用,而这些往往都是森林资源最丰富的地方,从而导致保护与发展矛盾突出。
三、盘活国储林资源开展金融创新的建设举措
在林业生态建设可持续发展和林业产业发展上,我们将认真采纳您的意见与建议,并按照“规范管理、合理开发、永续利用”的林业发展方针,结合“十三五”期间打下的基础和“十四五”林业发展规划,采取以下措施,加快助推林业建设。
(一)加大綦江地区国家储备林工程建设
实施国家储备林工程目的是培育珍稀和大径级森林资源,以提升森林生态功能,提高森林质量和林地生产力,达到增加森林蓄积,是解决木材结构性矛盾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十四五”期间,我区拟开展储备林建设15万亩,其中集约人工林栽培2万亩,现有林改培9万亩,森林抚育4万亩。
(二)引进资本盘活森林资源
“十三五”期间,我区国有林场以国有人工商品林1.3万亩(含林地、林木和其他资产形式评估额6600万元)入股重庆市林业投资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占股份比例为2.20%。以通过入股方式引进外来资金开发本地森业资源,从而带动綦江整个林业资源开发和利用。
(三)大力扶持和发展林业产业
林业产业是林业资源开发、利用体现经济价值最直接表现,根据綦江自然、地理生态条件和市场需求,结合乡村振兴,“十四五”期间,我区拟重点培育笋竹、中药材和高山茶产业。
1.笋竹产业:在石壕镇、篆塘镇、横山镇、新盛镇、三角镇、石角镇、郭扶镇、东溪镇等8个乡镇,营造5万亩笋用竹林;对景观效果好、交通便利的3000亩竹林开展林相改造与维护、竹林景观培育;建设1处竹产品体验中心,建设2处竹林养生中心,新建竹林休闲步道5km,新建养心亭5处,配套建设休闲座椅50套;新增竹产品加工企业1家;成立綦江竹产业协会,依托高校引进竹学科人才5名,提高竹子培育技术。
2.中药材产业:在郭扶镇、篆塘镇、三江街道、石壕镇、打通镇、三角镇、永城镇、安稳镇、扶欢镇、中峰镇、隆盛镇、赶水镇、永新镇、石角镇等14个镇街建设中药材基地4.6万亩;在安稳镇建立1处综合型的中药材加工厂;利用地方与高校的合作交流,加大研发力度,推进中药材现代化步伐,依托高校与药材研究所,建立药材研发中心。
3.高山茶产业:在永新镇、东溪镇和郭扶镇新造7000亩茶林;选择景观效果好、交通便利的500亩茶林加强管护,适当引进景观树种,配套建设5km耕作道、6km便民步道,修建凉亭3座,安装照明系统2套,安装监控系统2套;打造休闲体验、茶旅一体化,建设美丽茶乡2个;培育龙头企业3家以上。
(四)加快森林康养产业项目建设
近年来,依托自然生态资源和历史文化脉络,大力发展“旅游+康养”旅游新业态,有山有水有美景的綦江,利用生态、环境和气候的先天优势,将极大吸引重庆及周边省市游客选择来綦生态康养。“十四五”期间,我区拟结合乡村振兴,在横山、老瀛山、丁山湖、白云观、古剑山等地建设5处生态康养示范点,建设集森林食疗、森林药疗等康养服务模式为一体的康养理疗中心5家;建设宣教中心5处;建设森林步道30km,建设水电管网50km,建设生态停车场10处,建设生态环保厕所30处,建设视频监控系统4套;以生态康养示范点为样板,在石壕镇、永新镇、三角镇、中峰镇、郭扶镇、扶欢镇、安稳镇建设10处生态康养基地,开展森林浴场12处、新建森林步道50km、开发养生温泉6处、开设森林茶馆20家、新建4000平方米运动养生基地,培养50名本地森林讲解员,建设完善10套森林康养标示标牌和解说体系。
此复函已经蔡长勇局长审签。对以上答复您有什么意见,请及时填写在政协云平台提案系统回执上,以便我们进一步改进工作。
重庆市綦江区林业局
2021年4月26日
(联 系 人:綦斌,联系电话:13983933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