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綦江区科学技术局关于区政协三届四次会议第032号提案的复函
吴佳玲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推动我区新质生产力与绿色制造协同发展的建议》(第032号)收悉。经与区财政局、高新区管委会、区国资委等协办单位共同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一、聚焦“高科技”,提升研发水平
建议可行。为提高区域科技创新能力,我区持续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不断深化产学研合作。一是支持加大研发投入。开展研发投入专项辅导,组织4家服务机构对企业开展“一对一”免费辅导,深入宣传科技创新政策,指导科研项目立项、规范研发归集等。加大科研项目立项,精准策划重点项目,有研重冶高导电超低松比树枝状铜粉研发及应用等4项项技术需求,入围市科技局重点专项项目申报指南。广泛动员多样主体,有序拓宽申报渠道,开拓卫星等12家企业获批市科技局联合攻关项目,完成区级科研项目立项238项。二是深化产学研合作。开展“教育强市区县行”綦江行活动,与市教委和西南大学等7所高校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推荐重庆理工大学等19个科技特派员团入驻服务金美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等19家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合作科研项目。与重庆大学共建重庆大学綦江创新中心,推动重大专家团队与荆江半轴、旗能电铝等企业开展校企合作,促成荆江半轴、炙焱动力等企业完成10项技术成果转化。
二、锚定“高效能”,构建产业集群
建议可行。我区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加快新质生产力培育,加速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一是推动存量企业转型升级。鼓励旗能电铝、渝创新材料、友利森等优质公司扩产、提质,目前,友利森四期、渝创扩能、旗能技改升级、新视通搬迁升级等项目尚在建设中。二是招引“高效能”优质企业。招引企业由规模至上逐步向高技术、高成长转变,重点招引科技含量高的企业。三是推动能源变革。区政府与重庆能投集团签订《数字能源低碳城市发展项目投资合作协议》,搭建一个1个双碳云脑数字化平台,构建绿色园区、绿色工厂、绿色公建、绿色交通4类应用场景,建成具有示范意义的典型能源优化项目,助推綦江区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目前,已组建重庆润诚综合能源服务有限公司执行协议落地,在綦江桥河工业园区建成新能源超充站一座,正在筹备北渡园区新能源光伏发电项目、扶欢风力发电项目。
三、突出“高质量”,完善支持体系
建议可行。科技创新体系是企业创新的有力保障,我区不断优化政策措施,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激发企业创新活力 。一是保障科技资金支出。印发《重庆市綦江区绿色金融改革创新实施方案的通知》《重庆市綦江区支持科技创新政策新十条(修订版)的通知》,切实强化政策支撑。2024年一般公共预算科技支出达9263万元,同比增长2.76%,每年均实现只增不减。激励企业开展科技创新,近三年兑付科技创新资金1949.33万元。二是强化金融政策支撑。我区已于2022年印发《关于印发重庆市綦江区绿色金融改革创新实施方案的通知》,坚持以金融支持绿色低碳产业发展和生态保护为主线,深化绿色金融体制机制改革,吸引更多优质绿色项目、绿色企业落地綦江,探索形成具有綦江特色的绿色金融发展新路径。
下一步,我区将进一步加强新质生产力与绿色制造协同发展。一是继续完善科技创新政策支持。对科技创新政策进行优化调整,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积极申报市级及以上科研项目,加强创新平台建设等。持续开展企业科技特派员团队选派,进一步鼓励企业与高校院所深化产学研合作,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不断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二是引导国有企业绿色转型发展。按照市场化原则,加强对绿色物流、绿色服务、绿色能源、绿色低碳产业和供应链等领域绿色项目的培育,形成绿色金融 (转型金融)融资项目储备库。针对贷款投放一年以上,到位项目融资金额仍然不足30%的,及时开展督查整治工作,督促区属国有企业推进绿色金融(转型金融)融资项目建设,提升金融资源使用效率。
此复函已经张扬书记审签。对以上答复您(你们)有什么意见,请及时填写在政协云平台提案系统回执上,以便我们进一步改进工作。
重庆市綦江区科学技术局
2025年6月25日
(联系人:罗明英,联系电话:023-81713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