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綦江区科学技术局关于区政协三届四次会议第069号提案的复函
张天蓉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支持綦江提升创新能力的建议 》(第069号)收悉。经与区人力社保局、区财政局、高新区管委会、区经济信息委、区委组织部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您的建议是可行的,我们将认真抓紧落实。
一、当前工作进展
(一)关于深挖传统产业潜力,破同质化困局的建议。
一是助推传统产业提质。围绕优质传统企业,鼓励企业使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促进企业实施数智化改造、传统能源清洁化替代和高效化利用,提高数智化和绿色低碳发展水平,全力打造轻合金和铜基材料、智能装备、装配式建筑、农产品及食品加工、新能源等产业集群,积极培育、招引各产业集群龙头企业,推动集群企业差异化竞争发展。二是着力强链延链补链。聚焦我区轻合金材料、智能装备制造两大主导产业,以“补链条、聚集群、强龙头”为路径,实施精准招商与产业升级行动。已建成20万吨再生铝产能项目,有效填补本地原材料供应缺口;成功引进友利森等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重点拓展电池托盘、防撞架等轻量化高端铝制品,推动产品向高附加值领域延伸;精心绘制产业图谱与招商图谱,精准引进爱尔思免热处理一体化压铸、友利森年产800万套高端铝合金汽车零部件等项目和裕能、綦创等铝精深加工产业链下游企业,填补高端铝合金基材加工的产业链空白,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
(二)关于加速产业集群创新,增强发展动力源的建议。
一是深化产学研协同创新。推动企业与重庆清研理工汽车技术研究院开展合作,通过共建高端新型研发机构、产教融合创新基地等多种形式,搭建起企业与高校对接桥梁,帮助企业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不断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与水平。二是打造高能级产业创新综合体。支持有研重冶牵头,联合重庆大学、西南大学等高校及科研机构成立“先进金属粉体材料与应用关键技术及产业化产业创新综合体”,已成功入选首批重庆市产业创新综合体(全市仅17家单位入选)。三是推进企业研发机构建设。鼓励工业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建立健全研发机构。截至目前,全区累计创建区级企业技术中心59个、市级企业技术中心28个、市级中小企业技术研发中心31个,备案市级中试平台3个,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不断强化。
(三)关于补足创新人才短板,筑牢发展硬支撑的建议。
一是优化人才政策。制定出台人才工作三年行动计划、“星火綦才”计划、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实施办法等政策,切实提升政策号召力、区域吸引力。对区内主导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年度内新引进F类及以上人才的,按1000 元/人的标准给予用人单位引才奖励。近年来,全区累计认定产业、教育、卫生健康等各领域人才1千余人,其中入选国家级人才计划1名、市级人才计划18名,现有博士或高级技术职称以上人才3500余名,先后柔性引进院士、国家“千人计划”专家等行业领军人才30余名。对民营科技企业引进的高端人才,给予最高80万元的安家补贴及最高25万元项目资金激励。二是狠抓产才融合。持续深化产才融合,探索创新协同育人模式。举办科技人才活动周暨教育强市区县行(綦江站)主题活动,成功促进区内多家企业与中南大学等12所高校的产学研合作项目。全区先后累计建立市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6个、卓越工程师人才工作室4个、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3个,实现与重庆大学共建綦江创新中心,平台共建、人才共育取得阶段性成果。三是深化机制改革。建立了“三位一体”的全链条管理支持体系,实现“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不求所在、但求所为”的用人模式。通过举办专场招聘会、发布人才需求目录等方式,定向引进创新型人才和高端人才。近年来引进紧缺急需人才每年在200名以上。通过积极对上争取,2025年我区被纳入全市“人才强园强企行动”中“科技副总”专项试点区县之一。今年以来,已开展线上线下招聘会22场,吸引160余名专业人才来綦就业创业。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是培育壮大创新主体。以高企、科企“双倍增”为契机,大力培育创新主体。设立科技型企业培育库,加强对中小微企业在创业辅导服务、投融资服务、空间载体支持和财税政策支持等方面的培育。支持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深入落实国家和重庆市出台的科技型企业发展政策,对“专精特新”企业实行定点帮扶,强化指导提升申报质量。加快高新技术企业培育与引进,建立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安排优质科技服务机构精准指导服务,帮助企业成长为高新技术企业。
二是加强产学研合作。建立健全产学研合作机制,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开展深度合作。政府搭建产学研合作交流平台,定期组织产学研对接活动,促进各方信息共享和项目合作。推动高校、科研机构在綦江设立技术转移中心、成果转化基地等,加速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对于产学研合作项目,给予资金支持和政策优惠等。
三是加强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制定更加有吸引力的人才政策,加大高层次创新人才引进力度。探索设立人才发展专项资金,用于人才的培养、奖励和科研启动经费等。加强与高校、职业院校的合作,建立人才定向培养机制,根据綦江产业发展需求,培养一批实用型、技能型创新人才。同时,完善人才激励机制,鼓励人才创新创业,对在科技创新中取得突出成绩的人才给予表彰和奖励。
四是优化创新生态环境。联合相关部门,采取科技特派员技术服务、专家讲座、知识问答等多种形式,深入开展科技创新进校园、进园区、进机关、进社区、进农村,做活、做实科技活动周,营造浓厚科技创新氛围。利用科普基地,广泛宣传现代科技知识、科技成果,增强科技创新带来的获得感、成就感,提升科技知识和创新意识。举办各类创新创业大赛、创业培训、项目路演等活动,激发创新创业活力,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
此复函已经张扬书记审签。对以上答复您有什么意见,请及时填写在政协云平台提案系统回执上,以便我们进一步改进工作。
重庆市綦江区科学技术局
2025年6月23日
(联系人:徐辉,联系方式:18716325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