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綦江区民政局关于区政协三届四次会议第102号提案的复函
何勤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康养服务产业发展的建议》(第102号)收悉。经与区文化旅游委、区卫生健康委、乐隐养老公司共同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加强宣传,转变养老观念”的建议
近年来,我局构建“线上+线下”立体宣传网络,逐步推进养老观念宣传工作。线上通过政务网站、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发布养老服务政策解读、多元养老模式优势等内容,累计发布相关推文35篇,阅读量超10万人次;在线下,组织社区工作人员、志愿者开展养老服务政策宣讲活动110场,覆盖群众5万余人次,积极向老年人及其家庭普及从家庭养老向多元养老模式转变的理念。下一步,计划联合媒体制作通俗易懂的养老政策和模式宣传短视频等,以更鲜活的形式提升宣传实效,切实引导老人主动规划养老生活,提升生活质量与幸福感。
二、关于“注重调研,提供多元化产品”的建议
区民政局、区卫生健康委等部门聚焦多元需求,精准供给养老服务。已依托 23 所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辖区内申请的 65 岁及以上居家失能老年人,按照相关规范要求,从多维度进行失能等级评估,并结合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每年为其提供生活方式和健康状态评估、体检等服务,同时提供不少于2次血压测量、康复指导等上门服务,并通过电话等方式定期联系,提供健康指导。逐步探索其他老年群体多元化需求,在社区养老服务站和老年食堂组织书法绘画兴趣小组7个、养生讲座69场,参与老人2万余人次;举办太极健身、夏季纳凉等活动超40场次,参与老人达9500余人次;成功创建市级“银龄健康之家”8个、“健康之乡”1个、“示范健身团队”11个,老年群体获得感持续提升。下一步,将加强调研力度,通过问卷调研、座谈会等方式深挖需求,开发更多融合性养老服务项目,满足老年人精神生活需求。
三、关于“多方协同,完善养老产品体系”的建议
(一)规划引领促融合。近年来,我区大力发展康养度假旅游业,已建成3个市级旅游度假区、2个4A级景区,围绕康养度假旅游打造多种主题度假业态,为养老产业与旅游融合发展奠定基础,2020年以来共签约文旅康养项目10个,协议引资86.48亿元。按照“一园两中心一基地”思路,初步编制《綦江区国家级银发经济产业园建设实施方案》,发挥我区自然生态资源优势,规划五大康养引擎项目。深挖僚人文化、古镇文化、红色文化优势,打造3条旅居养老精品线路,率先融入全国旅居版图。下一步,将加快推进银发经济产业园试点建设,推动医养、文旅产业深度融合。
(二)整合资源强服务。建成街镇养老服务中心21个、社区服务站79个,79个社区养老服务站配置日间照料床位267张,通过引进专业公司以“中心带站点”模式为老年人提供文化娱乐、日间照料等养老服务。创新“慈善+互助养老”模式,培育发展专业机构支撑与村民互助相结合的互助养老新模式,获得广大群众一致好评和国内各大主流媒体广泛报道,全区7个乡村健康屋累计提供免费理疗2.5万人次、健康讲座105场,惠及群众约8万人次。下一步,将积极引入专业机构拓展社区养老服务覆盖面,更好地满足老年人就近养老需求。
(三)人才筑基强赋能。在人才建设方面,率先在全市举办老年人能力评估培训2期,组建近600人的专业评估队伍,完成4.4万例8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综合能力评估工作;联合重庆移通学院开设养老服务管理专业,在校学生90人,定向培养懂管理、精护理、善运营的养老服务专业人才;定期组织从业人员开展护理技能、沟通技巧等培训,累计培训209人次,获得国家护理人员从业初级证书189人、中级证书20人。在科技应用方面,创新“1251”安全智能监管体系,建设智慧平台整合养老元素,形成闭环管理模式,实现养老机构远程监管,有效破解养老机构安全监管难题,全市民政领域防范化解风险工作座谈会在我区召开;打造“1+4+5+N”养老服务体系,依托平台落实“4项机制”“5大类”标准,链接资源服务特困人员等,累计服务超28万次,满意率98%,获国务院新闻办、新华社、重庆日报等多家媒体广为报道好评。下一步,将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与引进机制,加大智能健康监测设备、远程医疗咨询等科技手段在养老服务领域的推广应用,全面提升养老服务质量。
此复函已经董国彪局长审签。对以上答复您有什么意见,请及时填写在愉快政提案系统回执上,以便我们进一步改进工作。
重庆市綦江区民政局
2025年6月23日
(联 系 人:廖绮,联系电话:13637854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