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政务公开>政府信息公开目录>政策解读 > 文字解读

关于《重庆市綦江区“十四五”区域卫生规划(2021—2025年)》的政策解读

日期: 2022-12-19
字体:

一、文件制定背景及过程

(一)背景和目的。为促进綦江区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建立优质高效的整合型区域卫生服务体系,区卫生健康委认真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工作部署,对标对表《重庆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和《重庆市卫生健康发展十四五规划》,全面细化落实我区《綦江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要求,理清开阔思路,找准问题方向,明确发展路径和重点任务,牵头起草《区域规划》。

(二)文件起草过程。区卫生健康委党委高度重视规划编制工作,按照重庆市卫健委十四五规划编制指示和要求,成立由卫健委书记任组长的规划编制领导小组,组建规划编制专班,由市卫健委十四五规划编制单位负责我区规划编制。《区域规划》在客观评估全区十三五卫生健康事业和区域卫生发展成效,总结成绩与不足的基础上,对标对表全市卫生规划和全区规划《纲要》编制框架和内容,逐条梳理任务要求,全部纳入规划,确保不偏轨不漏项,在医疗卫生机构的功能定位方面不做较大的根本性调整,在体系建设发展的根本宗旨上与前期规划保持延续性。规划初稿形成后,广泛征求部门、街镇、各级医疗机构、专家学者、医生、护士等相关人员的意见建议,对合理的建议予以充分采纳,并根据提出的意见进行修改,形成了目前的规划文稿。

二、《区域规划》的主要内容

《区域规划》的框架结构参考了《重庆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的框架结构,主要内容如下:

(一)编制思路

与《十三五区域卫生规划》相比较:在规划定位上,从区域卫生和资源要素配置标准规范调整为区域卫生供给侧改革、发展、建设的总体设计;在规划范围上,从传统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院、专业公共卫生机构扩展到全方位、全人群、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突出构建强大公共卫生体系、补齐一老一小重点人群短板、中西医并重和基层功能拓展整合;在规划内容上,从突出功能定位、机构设置、资源配置标准调整为改革、发展、建设并重;在规划理念上,突出高质量发展,淡化床位数量指标,从十三五时期突出床位数量和单体规模控制,转变到统筹床位数量、质量(床人比)、结构(每千人口康复医学科床位、精神科床位)、效率(平均住院日),优化配置资源、提升整体绩效;在任务举措上,突出模式转变和整合协作。从体系而非仅机构层面提出了完善服务能力和优化资源配置的要求,更加明确了各子服务体系的功能定位、机构设置、设施和人员要素配备等。

(二)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提出的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坚持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发挥三个作用和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重要指示要求,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全面推进健康中国重庆行动为引领,以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为目标,以提高医疗卫生服务供给质量和服务水平为核心,以体制机制改革和科技创新为动力,坚持预防为主、以基层为重点、中西医并重,着力堵漏洞、补短板、强弱项、提质量、转模式,加快构建强大公共卫生体系,全面建设优质高效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推动实现城乡居民就近享有便捷可及、系统连续的健康服务。

(三)发展目标。贯彻落实党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深入推进健康中国綦江行动,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推动我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高质量发展。到2025年,基本构建起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医疗卫生健康服务体系,推进全区卫生健康事业和谐发展。

(四)发展指标。《区域规划》共设置了21个发展指标,涵盖健康水平、疾病预防控制、应急救治、医疗机构高质量发展、中医药服务和重点人群健康服务补短板6个方面。指标设置上,通过直接吸纳和调整指标层级的方式,吸收了市级规划21项指标,指标体系基本一致。在21个发展指标中,9个为约束性指标,余指标为预期性指标。十三五市级和区级的区域卫生规划指标对比,每千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和每千人口公立医院床位数、执业(助理)医师数、注册护士数、公共卫生人员数、每万人口全科医生数5个指标延续了十三五的规划指标,其余指标为十四五新增指标。

在发展目标值设定上,充分考虑规划期綦江经济社会发展和区域发展、医疗卫生机构发展和人口流动等情况,根据卫生资源配置原则,以当前各类医疗卫生资源实际配置情况为依据,对标市级标准和参考其它区县配置标准,测算设定指标目标值。部分指标的目标值接近市级规划标准,具体来说,规划每千人口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人员数0.13低于市级规划0.18的标准;规划床人(卫生人员)比1:1.45低于市级规划1:1.6的标准;规划每千人口医疗机构床位数8张,市级规划8张的标准持平;规划设置治未病科的二级以上中医类医院比例100%,高于市级规划的95%的标准;规划二级以上综合医院设置老年医学科的比例100%,高于市级规划的60%

(五)区域卫生设置布局和资源配置。全区区域卫生总体布局是:以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等为主体,以失能(含失智)老年人、婴幼儿等特殊人群健康照护设施等新型服务机构为补充,各机构按照层级梯度配置,形成覆盖城乡、功能互补、连续协同的区域卫生,为城乡居民提供预防、保健、治疗、护理、康复、安宁疗护等全方位全周期的医疗卫生服务。规划范围较十三五有所扩展,从传统的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扩展到全方位、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服务体系。加强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优化一是制定了十四五区域卫生内床位、人力、设备、平台、技术和信息资源的配置优化调整方向,重点加强面向传染、重症、精神、康复、妇幼等领域的资源配置投入;二是坚持高质量发展,优化资源配置,从数量、质量、结构和效率方面综合提出配置要求,重点提升了人力资源的配置标准;三是提出优质医疗资源扩容目标,到2025年争取创建三级甲等中医医院、三级妇幼保健院、三级甲等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三级精神卫生中心

(六)重点建设内容。一是提出了构建强大公共卫生网络的4项任务,包括建设现代化疾病预防控制网络、健全重大疫情医疗救治网络、夯实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响应和救治能力、创新应急物资储备和社会动员机制等内容。二是提出了建设高质量医疗服务网络的4项任务,包括:促进卫生健康服务能力均衡发展全面推开美丽医院建设、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络、优化多元办医格局等内容。三是提出了打造特色鲜明的中医药服务网络的3项任务,包括:推动中医特色快速高质量发展、巩固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完善中西医结合诊疗制度等内容。四是提出了构建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网络6项任务,包括:增加普惠托育服务供给、强化妇幼健康服务网络、扩充老年健康服务网络、深入实施职业健康保护行动、强化精神卫生服务网络建设、建设肿瘤防治服务网络等内容。

(七)深化关键领域改革提出了4项任务,包括:学习借鉴福建三明医改经验、统筹区域卫生健康协调发展、强化平急结合医防协同机制、夯实上下联动的分工协作机制等内容。

(八)加强支撑保障建设。提出了4项任务,包括: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加强科技创新支撑、加快数字健康发展、完善监督执法体系等内容。

(九)强化组织实施和监测评估。提出了4项任务,包括:加强组织领导、深化部门联动、着力规划实施和化监督评价等内容

)关于专栏的设置。《区域规划》共设置了14个专栏。

包括十四五卫生发展指标,人员、床位、大型设备等资源标准配置,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传染病救治能力紧急医学救援体系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网络职业健康精神卫生和肿瘤服务能力建设高质量卫生健康人才队伍培育、数字健康能力建设等重点内容。

(十一)如何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

构建“以区级医院为龙头,街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枢纽,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到2025年,区内各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镇卫生院(含地名卫生院)和行政村卫生室实现标准化建设全覆盖。巩固基层医疗机构等级创建成果,适时开展递进式创建;分别建成2个及以上社区医院、农村区域医疗卫生服务中心。每千人口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卫生人员数达到4.24人。

(十二)如何增加普惠托育服务供给?

建立健全托育服务网络,依托綦江区妇幼保健院,建成1个承担指导功能的示范性婴幼儿养育照护指导中心,打造1所全区综合性托育服务中心。实施普惠托育专项行动,建设一批具有示范效应的婴幼儿照护机构,建成一批具有辐射带动效应的示范单位。支持有条件的用人单位独立设置或联合其它单位共同建设工作场所托育点,到2025年,每千常住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达到4.5个,其中普惠托位不低于2.7个,社区托育服务机构覆盖率达到50%以上,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得到明显提升。

(十三)如何强化平急结合医防协同机制?

落实综合医院传染病防治设施建设标准,预留冗余空间,提高设施设备和人员平急转化能力。制定医疗卫生机构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平急结合方案,建立健全应急状态下医疗卫生机构动员响应、区域联动、人员调集和应急腾空机制,建立应急状态下保障基本医疗服务机制。推进工作衔接联动、服务连续整合、信息互通共享,推进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人员柔性流动。建立公共卫生管理协调机制,制定医疗机构公共卫生服务任务清单、责任清单,将健康促进、健康管理、疾病监测、重大传染病防治等纳入医疗机构绩效考核。


政策原文:

重庆市綦江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重庆市綦江区“十四五”区域卫生规划(2021—2025年)》的通知

重庆市綦江区人民政府版权所有   重庆市綦江区人民政府办公室主办

网站标识码: 5001100002     ICP备案: 16001936号-1

渝公网安备   5002220200012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