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重庆市人民政府网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政务公开>政府信息公开目录>政策解读 > 文字解读

关于《綦江区“十四五”工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规划》的政策解读

日期:2023-01-12

一、《规划》编制背景

社会背景:“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也是新时代綦江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工业增加值翻番”和“工业总产值破千亿”双目标的关键五年。

政策背景:《綦江区“十四五”工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依据《重庆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綦江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等政策文件编制,编制和实施本《规划》。

二、目标任务

规划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市、区相关决策部署,坚持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綦江—万盛一体化发展等机遇,统筹全区深入推进工业高质量发展、加速新兴产业构建、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并结合实际明确了我区“十四五”工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目标任务。

【解读案例】

规划提出到2025年,工业规模持续壮大,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取得显著进展,支柱产业转型升级取得新的重大突破,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大幅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明显增强,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大幅提升,现代化制造业体系基本形成,全市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雏形基本形成,这是对我区“十四五”工业总体发展态势的一个目标。具体又提出了:到2025年,工业总产值力争达到1200亿,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提高到30%,智能制造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20%。工业领域R&D比重从2020年2%上升至3%。建成区内市级及以上创业孵化平台15个,累计培育高新技术企业200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44个等量化目标。

三、《规划》主要内容

规划总体框架包括“发展基础及面临形势、规划思路及目标、产业体系、产业布局、重要任务、措施保障”六个方面,同时将目前正在实施和谋划的重大项目及产业链图谱作为支撑附件。

(一)发展基础及“十四五”机遇挑战

1.发展基础。主要体现在5个方面:工业发展平稳上升、传统产业提质扩能、新兴产业加速集聚、创新能力持续提升、产业平台提档升级等。发展中同时存在工业结构总体不优、体量增长乏力、生产要素制约明显、企业创新能力有待提高等问题。

2.主要指标完成情况。“十三五”时期基本完成的既定的主要发展指标,部分未完成指标也与发展目标接近。未完成的指标主要受国内外经济环境影响。

3.机遇挑战。主要面临五大机遇:一是区位优势带来的交通发展机遇。二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带来的政治机遇。三是綦万一体化带来的融合发展机遇。四是产业转型发展带来的新产业构建机遇。五是双碳政策带来的新产业发展机遇。

(二)规划思路与目标

1.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提出的重要指示要求,落实陈敏尔书记綦江调研时关于“加快綦江万盛一体化、同城化、融合化步伐”要求,以建设“多彩綦江、创新之城”为目标,坚定不移实施制造强区战略,以打造主城都市区重要战略支点为牵引,推动工业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加快制造业智能化、绿色化、人文化转型步伐,构建竞争优势突出的现代产业体系,构建千亿产业集群,推动建成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以一域服务全局,以工业高质量发展助力綦江加速形成重庆最具影响力、竞争力和带动力的区域性增长极。

2.发展目标。到2025年,工业规模持续壮大,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取得显著进展,支柱产业转型升级取得新的重大突破,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大幅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明显增强,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大幅提升,现代化制造业体系基本形成,全市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雏形基本形成。

——产业结构更加合理,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到2025年,工业总产值力争达到1200亿,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提高到30%,智能制造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20%。

——产业生态不断优化,创新引领逐步凸显到2025年,工业领域R&D比重从2020年2%上升至3%。建成区内市级及以上创业孵化平台15个,累计培育高新技术企业200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44个。培育一批市级和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小巨人企业、隐形冠军企业,促进工业经济持续稳定高速发展。

——智能制造深入推进,提质增效初步实现到2025年,累计完成200个智能制造改造项目,新增市级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20个,新增智能型制造标杆企业1家。依托西部信息安全谷建设,打造集工业设计、软件研发、场景应用、工业数据安全为一体,辐射成渝地区的工业互联网产业基地。

——新型基础设施更加完善,产业推动力逐渐显现到2025年,累计建成5G基站超过5000个,建成1个区域性工业互联网平台,引进培育2家以上工业互联网平台服务商。建成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

——绿色制造深度融合,资源利用更加高效到2025年,园区产业集中度达到95%,清洁能源利用比例超过35%,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13%,绿色产业增加值占工业总产值比例超过30%。

(三)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巩固提升汽摩整车及零部件产业在全市产业链中的重要配套支撑作用,推动汽摩配件制造智能化改造,布局未来新能源产业。在新能源领域,以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车核心零部件为主攻方向,聚力打造“新能源汽车齿轮、壳体等零部件—新能源汽车电池隔膜、正负极材料—新能源汽车电池PACK—大小三电—新能源汽车驱动系统”及“集成电路—汽车电子—车载娱乐系统—座舱集成”两大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核心零部件产业链。在传统领域,提质发展“齿轮—变速箱—传动装置—各式专用车、特种车、高端工程设备通用齿轮及动力系统”产业链,推动形成“摩托车零部件—燃油及新能源摩托车整车”及“商用车改装(重卡)—专用车(行李传送带车、环卫车、矿用汽车、页岩气槽车)”产品群,形成跨领域的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到2025年,产值达到270亿元规模,增加值达60亿元规模。

新材料产业:以服务重庆市在再生铝、汽车轻量化材料方面需求为重点,推动“原铝—铝液—铝锭—轧材/挤压材/线材—热锻联扎板带箔—汽车轻量化材料”铝精深加工产业链打造,大力发展“废铝—再生铝—铝锭—热锻、冷轧、压铸件—汽车铝铸件零部件、家用铝制品、铝合金材料”及铝灰综合利用产业链。依托石灰石、石英砂等资源禀赋,以水泥、玻璃纤维为基础,延伸下游产业链,推动构建“矿山—骨料—水泥—绿色环保建材—水泥基复合材料—节能环保部品部件—BIM集成运维—建筑配套服务设计集成”及“石英砂、白泡石—玻璃纤维—玻璃纤维纺织品—玻璃纤维复合材料—绿色保温材料及部件、风机叶片、汽车轻量化部件”产业链条。到2025年,新材料产业产值规模达到510亿元,增加值规模达150亿元。

化工产业:抢抓关坝-扶欢循环经济产业园建设契机,依托綦江页岩气资源优势,打造“乙二醇-PET”“甲醇—醋酸—聚乙烯醇+醋酸纤维素”“碳酸二甲酯”“乙炔—丙炔醇+丁炔二醇+丁二醇—可降解塑料”“氢氧化锂等正极材料—电池隔膜—电芯制造—变压器/电容/电感等变流装置(PCS)—新能源电池制造”,逐步推动涂料、电子特气等精细化工产业。到2025年,力争实现产值120亿元,增加值规模达35亿元。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以西部信息安全谷建设为抓手,聚焦周边地区5G硬件产业发展需求,构建“天馈线/射频器件/光缆—5G通信设备—5G应用解决方案”产业链。推动5G与智能网联汽车融合发展。加速“数据灾备—数据服务—信息安全—信创”建链。到2025年,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产值规模达70亿元,增加值规模达21亿元。

消费品工业:聚焦满足重庆本地休闲食品、火锅、调料、预制菜等需求,发展“农作物—初级加工—预制菜生产—运输销售”预制菜产业,打造“原料半成品—八大类休闲食品加工”产业链,构建“种植业/畜牧业—火锅料辅材、内包材/肉制品加工—火锅食材/火锅底料/方便火锅/主食材供应链(中央厨房)”产品群。着力构建药食同源大健康产业集群。到2025年,消费品工业实现产值100亿元,增加值规模实现20亿元。

节能环保产业:充分发挥綦江页岩气资源优势,大力发展LNG、CNG,“制氢储氢—氢燃料电池—重卡”“高压气态储氢罐—液氢特种运输车—高压气氢运输车”产业链。推动“磷石膏—水泥缓凝剂/制硫酸联产水泥—石膏建材—化工原料”“垃圾焚烧飞灰—水泥窑固化/煅烧—骨料、陶粒等建材”固废产业链条构建。打造新能源电池梯级利用产业。到2025年,节能环保产业产值规模达到100亿元,增加值规模达到30亿元。

(四)推进优化园区产业布局

构建“一区六组团多点”空间格局,构成产业发展网,形成工业整体联动、协调发展的局面。

一区:即以打造綦江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核心;

六组团:即构建桥河、北渡、通惠、永桐新城、扶欢、安稳6组团联动发展格局;

多点:即三江中小企业集聚区、石角国家级小微企业创新创业基地、打通中小企业集聚区、赶水中小企业集聚区。

(五)持续推动产业提质增效

围绕构建以提质增效为中心的政策体系、凸显区域特色的现代工业体系、发展完备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支撑体系、开放协作的对外合作体系的目标,提出五大重点任务。

1.提升产业创新发展能力构建创新协同发展新格局,加快推进国家高新区建设,完善创新决策机制,搭建科技创新平台,积极培育众创空间,建设成果转化服务平台,建设成果转化服务平台;完善产业协同创新体系,培养创新人才队伍。

2.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大力推进綦江工业互联网二级节点建设,加速推进企业管理数字化改造;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加速产业链补链强链,推动供应链多元稳定;建立区域协作新机制,发展飞地经济

3.推动产业绿色发展加快推进企业绿色改造升级,积极构建绿色制造示范标杆;构建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加速打造资源回收产业,大力推进工业三废综合利用。

4.加快产业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推动5G网络覆盖;打造工业互联网体系;加速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建设;推动智慧能源发展。

5.深化对外开放合作推动綦万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永桐新城、关坝-扶欢循环经济产业园等载体建设;加快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区域合作,主动融入成渝地区现代产业体系,创建国家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加速渝黔先行合作示范区形成,构建渝黔大数据协同创新平台,共同打造现代装备制造、资源能源综合利用、新材料等产业集群和全国重要的能源保障基地。

(六)保障措施

明确从强化组织领导、优化营商环境、完善扶持政策、构建金融体系、加快人才引育、强化要素保障、强化工业安全等七个方面,保障我区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实现新突破。

五、核心政策问答

【解读案例】

问1:成渝双城经济圈辐射能带动什么机遇?

答1: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正在成为继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之后的我国经济增长“第四极”,聚焦新能源汽车核心配套、铝(再生铝)、新能源、信息安全等产业,加强綦江与自贡、攀枝花等地的合作,加快推动自贡綦江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产业合作示范园区建设,聚力打造川渝地区国家天然气(页岩气)千亿立方米级产能基地重要组成部分、国家网络安全产业园(綦江园),助力建设成渝地区世界级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带来诸多政策利好、项目利好,为綦江优化创新创业创造“硬件”和“软环境”,促进产业、人口及各类生产要素向綦江集聚,有利于释放綦江制造业发展新活力。

问2:链式联动,增产扩能是什么意思?

答2:坚持国内大循环主导作用,以构建新应用场景为切入点,以降低制造业成本为关键,拓展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空间。努力防范化解风险,及时预判苗头性倾向性问题,以保促稳、稳中求进,谋划重点项目,针对七大重点战略方向开展精准招商,形成合理有效投资。在加快“量的积累”基础上加速“质的提高”,全面推行“链长”制,统筹协调产业链上下游各环节需求对接、项目引进、要素保障、企业帮扶、困难化解等问题。优化制造业供给体系,统筹锻长板与补短板,夯实产业基础,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增强新兴产业能力,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实现制造业供需良性互动。

问3:绿色制造更加深入具体成效?

答3:绿色制造成效明显,园区产业集中度达到95%,天然气(页岩气)消费比重超过20%,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16%,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水耗下降20%,绿色产业增加值占工业总产值比例超过30%,新增绿色工厂数量6家,新增绿色产品认定数量2件,建成市级绿色园区,国家级大宗固废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建设进一步完善。

问4:一区六组团多点”具体指什么?

答4:一区:即以打造綦江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核心;

六组团:即构建桥河、北渡、通惠、永桐新城、扶欢、安稳6组团联动发展格局;

多点:即三江中小企业集聚区、石角国家级小微企业创新创业基地、打通中小企业集聚区、赶水中小企业集聚区。

问5:重点发展领域是如何确定的

答5:以“十四五”期间国家、重庆市重点发展的新能源、新材料、信息安全等领域为导向,结合綦江产业发展基础优势,寻找綦江产业融入全市、全国产业切入点,确定了持续推动汽车零部件和食品加工产业转型升级。加速新材料相关产业发展,培育壮大绿色环保水泥及玻纤材料集群,打造全市绿色环保建材及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加快延伸铝(再生铝)及精深加工下游产业链,构建智能网联及新能源汽车轻量化配套基地。推进构建以智能终端、信息安全为核心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智能问答

便民地图

政策问答

数据中心

新媒体矩阵

营商环境

微博 公开信箱 智能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