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政务公开>政府信息公开目录>政策文件 > 其他文件

重庆市綦江区东溪镇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东溪镇2019年水稻等5个农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控技术方案和稻水象甲等2个疫情监测防控技术方案》的通知

重庆市綦江区东溪镇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东溪镇2019年水稻等5个农作物

重大病虫害防控技术方案和稻水象甲等2个疫情监测防控技术

方案的通知

 

村民委员会

    为切实做好我2019年农业病虫害和植物疫情防控工作,实现农药减量控害,最大限度降低病虫危害损失,防止疫情恶性传播蔓延,保障农业生产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生态安全,根据綦江区农业农村委员会关于印发《綦江区2019年水稻等8个农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控技术方案和稻水象甲等2个疫情监测防控技术方案的通知綦农委〔201957精神,结合我2019年农作物重大病虫害和现有农业植物疫情发生趋势和危害特点,制定了水稻等5个农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控技术方案和稻水象甲等2种植物疫情监测防控技术方案,现印发给你们。请各结合当地农业生产实际和病虫发生危害特点,强化宣传,分类指导,确保防控技术落到实处。

 

附件1.东溪镇2019年水稻重大病虫害防控技术方案

2.东溪镇2019年玉米重大病虫害防控技术方案

3.东溪镇2019年柑橘重大病虫害防控技术方案

4.东溪镇2019年蔬菜重大病虫害防控技术方案

5.东溪镇2019年油菜重大病虫害防控技术方案

6.东溪镇2019年稻水象甲疫情监测与防控技术方案

7.东溪镇2019年柑橘大实蝇监测防控技术方案

 

 

 

             重庆市綦江区东溪镇人民政府    

                                                   2019419

 

 

附件1

 

     东溪镇2019年水稻重大病虫害防控技术方案

 

根据我历年水稻病虫发生情况、作物品种布局、耕作制度、天气预报等因素进行分析预测,2019东溪镇水稻病虫害发生程度为5级,预计发生面积6万亩(次)。为做好2019年水稻重大病虫害防控工作,特制定本方案。

一、防控目标

重大病虫防治处置率达到90%以上,总体防治效果达到85%以上,病虫危害损失率控制在5%以内,进一步提高绿色防控与专业化统防统治的覆盖率,化学农药使用量较上年减少1%以上。

二、防控策略

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绿色控害,减药增效。以稻田生态系统为中心,以健康稻田为基础,优先采用抗(耐)病虫品种、健身栽培、生态调控、生物防治等非化学防治技术,协调应用高效、低风险农药技术合理使用,推进绿色防控与专业化统防统治相融合,促进水稻重大病虫害可持续治理,保障水稻产量、质量和稻田生态安全。

三、防控重点

主治稻飞虱、稻纵卷叶螟、二化螟和纹枯病等病虫,兼治稻瘟病、稻曲病、稻杆潜蝇、稻蝗、赤斑黑沫蝉等,注意防治粘虫。

四、主推技术

(一)非化学防治技术

1. 选用抗(耐)性品种。因地制宜选用抗(耐)稻瘟病、稻曲病的水稻品种,淘汰高(易)感品种,合理布局不同遗传背景的水稻品种。

2. 农艺措施。(1)翻耕灌水灭蛹。利用螟虫化蛹期抗逆性弱的特点,在越冬待螟虫化蛹期统一翻耕冬闲田、绿肥田,灌深水浸没稻桩7-10天,降低虫源基数。(2)健身栽培。加强水肥管理,适时晒田,避免重施、偏施、迟施氮肥,适当增施磷钾肥,提高水稻抗逆性。

3. 生态调控。田埂留草,为天敌提供栖息地;田埂种植芝麻、大豆、波斯菊等显花植物,涵养寄生蜂、蜘蛛和黑肩绿盲蝽等天敌;路边沟边种植香根草等诱集植物,丛距3-5米,减少二化螟和大螟的种群基数。

4. 性信息素诱杀。在各代次二化螟,尤其是越冬代二化螟始蛾期集中连片使用性诱剂,通过群集诱杀或干扰交配来控制害虫基数。选用持效期2个月以上的诱芯和干式飞蛾诱捕器,平均每亩放置1个,放置高度以水稻分蘖期距地面50cm、穗期高于植株顶端10cm为宜。

5. 稻螟赤眼蜂控害。二化螟、稻纵卷叶螟蛾始盛期释放稻螟赤眼蜂,每代放蜂2-3次,间隔3-5天,每次每亩放蜂10000头左右,均匀放置5-8个点,高温时节宜在傍晚放蜂,放蜂高度以分蘖期蜂卡高于植株顶端5-20cm、穗期低于植株顶端5-10cm为宜。

6. 稻鸭共育。水稻分蘖初期,将15-20天的雏鸭放入稻田,每亩放鸭10-15只,水稻齐穗时收鸭。通过鸭子的取食活动,减轻纹枯病、稻飞虱、福寿螺和杂草等发生危害。

(二)合理用药技术

1.关键期药剂预防技术

一是种子处理,预防苗期病虫害。采用咪鲜胺、氰烯菌酯处理种子预防恶苗病和稻瘟病;吡虫啉等种子处理剂拌种或浸种预防秧苗期稻飞虱、稻蓟马及飞虱传播的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条纹叶枯病等病毒病。二是带药移栽,减少大田前期用药。秧田应用赤吲乙芸苔、芸苔素内酯等生长调节剂培育壮秧。秧苗移栽前1-3天,施用内吸性药剂,带药移栽,预防螟虫、稻瘟病、稻蓟马、稻飞虱及其传播的病毒病。三是孕穗末期预防,做好保护。水稻孕穗末期至破口期,根据穗期主攻对象综合用药,预防稻瘟病、纹枯病、稻曲病、螟虫、稻飞虱等病虫。

2. 重大病虫药剂控害技术

在落实非化学防治和关键期药剂预防技术的基础上,根据病虫测报和实际发生情况,抓住关键时期实施药剂防治。

稻飞虱:重点防治白背飞虱和褐飞虱。种子处理和带药移栽应用吡虫啉、噻虫嗪(不选用吡蚜酮,延缓其抗性发展);药剂防治重点在水稻生长中后期,对孕穗期百丛虫量800-1000头、穗期百丛虫量1200-1500头以上的稻田施药,可选用金龟子绿僵菌CQMa421、醚菊酯、烯啶虫胺、吡蚜酮。

稻纵卷叶螟:防治指标为分蘖期百丛水稻束叶尖150个,孕穗后百丛水稻束叶尖60个。生物农药施药适期为卵孵化始盛期至低龄幼虫高峰期,可选用苏云金杆菌、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短稳杆菌、金龟子绿僵菌CQMa421等微生物农药;化学药剂可选用氯虫苯甲酰胺、氯虫噻虫嗪、四氯虫酰胺、茚虫威等。

水稻二化螟:分蘖期于枯鞘丛率达到8-10%或枯鞘株率3%时施药,穗期于卵孵化高峰期施药,重点防治上代残虫量大、当代螟卵盛孵期与水稻破口抽穗期相吻合的稻田。虫量较低时优先采用金龟子绿僵菌CQMa421,化学药剂可选用氯虫苯甲酰胺、甲氧虫酰肼等。

稻瘟病:防治叶瘟在田间初见病斑时施药;预防穗瘟在破口抽穗初期施药,气候适宜病害流行时在齐穗期第2次施药。药剂选用枯草芽孢杆菌、多抗霉素、春雷霉素、井冈蜡芽菌等生物农药或三环唑、丙硫唑、肟菌戊唑醇、春雷三环唑等化学药剂。

水稻纹枯病:水稻分蘖末期至孕穗抽穗期施药。选用井冈蜡芽菌、井冈霉素A24%A高含量制剂)、申嗪霉素等生物药剂或苯甲丙环唑、氟环唑、咪铜氟环唑等化学药剂。

稻曲病:在水稻破口前7-10天(10%水稻剑叶叶枕与倒二叶叶枕齐平时)施药预防,药剂可选用春雷王铜,另可参照水稻纹枯病药剂,如遇多雨天气,7天后第2次施药。

(三)注意事项

1.昆虫性信息素诱杀害虫,应大面积连片应用。

2.应用生物药剂品种时,施药期应适当提前,确保药效;在使用药剂防治时,建议加入农药减量降残助剂,以减少化学农药用量,保护生态安全。

3.稻虾、稻鱼、稻蟹等农业生态种养区和临近种桑养蚕区,需慎重选用药剂;水稻扬花期慎用新烟碱类杀虫剂(吡虫啉、啶虫脒、噻虫嗪等),减少对授粉昆虫的影响;破口抽穗期慎用三唑类杀菌剂,避免药害。

4.提倡不同作用机理药剂合理轮用与混配,避免长期、单一使用同一药剂。提倡使用高含量单剂,避免使用低含量复配剂。禁止使用含拟除虫菊酯类成分的农药,慎重使用有机磷类农药。

5.严格按照农药使用操作规程,遵守农药安全间隔期,确保稻米质量安全。

 

 

附件2

 

东溪镇2019年玉米重大病虫害防控技术方案

 

根据我历年玉米病虫发生情况、作物品种布局、耕作制度、天气预报等因素进行初步分析预测,2019东溪镇玉米病虫害发生程度为3级,预计发生面积3.2万亩(次)左右。为做好玉米重大病虫害防控工作,特制订本方案。

一、防控目标

玉米重大病虫害防治处置率90%以上,病虫害总体防治效果80%以上,危害损失率控制在5%以下,进一步扩大绿色防控技术推广使用面积。

二、防控策略

选用抗耐病虫品种,以绿色防控技术为支撑,大力推进专业化统防统治。突出病虫害全程综合防治,实施秸秆粉碎还田、种子处理、苗期害虫防治、赤眼蜂防螟和中后期病虫防治技术,实现节本增效,保障玉米生产安全。

三、防控重点

重点防控大螟、玉米螟、地下害虫、蚜虫、纹枯病等,注意粘虫。

四、主要病虫防治技术措施

(一)玉米螟秸秆粉碎还田,减少虫源基数;越冬代成虫羽化期使用杀虫灯结合性诱剂诱杀;成虫产卵初期释放赤眼蜂灭卵。在心叶末期喷洒苏云金杆菌(Bt)制剂,或用氯虫苯甲酰胺、噻虫嗪、四氯虫酰胺、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等药剂喷施,提高防治效果,兼治蚜虫和红蜘蛛等害虫。

(二)玉米叶斑类病害选用抗病品种,合理密植,科学施肥。在玉米心叶末期,喷施吡唑醚菌酯、嘧菌戊唑醇、丙环嘧菌酯、肟菌戊唑醇等药剂,视发病情况隔710天再喷一次,褐斑病重发区在玉米810叶期用药防治。与芸苔素内酯等配合可提高防效。

(三)玉米纹枯病选用抗耐病品种,合理密植。发病初期可剥除茎基部发病叶鞘,结合喷施井冈霉素A等生物农药,或菌核净、烯唑醇、代森锰锌等药剂,视发病情况隔710天再喷一次。

(四)地下害虫利用噻虫嗪、吡虫啉等药剂包衣或拌种,可同时兼治苗期蓟马、蚜虫(矮花叶病传毒介体)等。

五、绿色防控主推技术

(一)秸秆处理、深耕灭茬技术采取秸秆粉碎还田、深耕土壤、播前灭茬,破坏病虫适生场所,压低病虫源基数。

(二)诱杀成虫技术在玉米螟成虫羽化期,使用杀虫灯诱杀成虫,对越冬代成虫可结合性诱剂诱杀。

(三)种子处理技术根据地下害虫、土传病害和苗期病虫害种类,选择适宜的种衣剂实施种子统一包衣。

(四)苗期害虫防治技术玉米苗期,根据二代黏虫、蓟马、灰飞虱、甜菜夜蛾等的发生情况,选用甲维盐、氯虫苯甲酰胺等杀虫剂喷雾防治。使用烟嘧磺隆除草剂的地块,避免使用有机磷农药,以免发生药害。

(五)中后期病虫防治技术心叶末期,统一喷洒苏云金杆菌(Bt)或白僵菌等生物制剂防治玉米螟幼虫;根据中后期叶斑病和玉米螟、蚜虫等害虫的发生情况,合理混喷杀虫剂和杀菌剂,控制后期病虫为害。推广使用高秆作物喷雾机和飞防技术,提升中后期防控作业能力。

(六)赤眼蜂或毒•蜂杀虫卡防螟技术在玉米螟产卵初期至卵盛期,每亩放蜂1.5-2万头,每亩设置3-5个释放点,分23次统一释放,将蜂卡或放蜂器具安放在中部叶片背面。也可在玉米螟发蛾始见期,将毒蜂杀虫卡挂在玉米枝条上,每亩按10×15米等距离放置杀虫卡6枚,每隔10天再投放一次,连续投放3次。

 

 

 

 

 

 

 

附件3

 

东溪镇2019年柑橘重大病虫害防控技术方案

 

根据我历年柑橘病虫发生情况、天气预报等因素进行初步分析预测,2019东溪镇柑橘病虫害发生程度为2级,局部3级,预计发生面积2亩(次)左右。为做好2019年柑橘重大病虫害防控工作,及时有效地控制柑橘病虫危害,特制定本方案。

一、防控目标

重大病虫防控处置率达到85%以上,综合防治效果达80%以上,危害损失率控制在10%以下,主要病虫害有效控制。

二、主要防控对象

重点防控炭疽病、褐斑病、红、黄蜘蛛、矢尖蚧、潜叶蛾、黑刺粉虱、黑星病等病虫,局部地区注意天牛、砂皮病。

三、防控策略

以农业防治为基础,综合协调应用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大力推进专业化统防统治。

四、主要病虫防控技术

(一)柑橘炭疽病一是加强栽培管理,及时排灌,注意防冻;增施有机肥,防止偏施氮肥。二是冬、春季适当修剪,剪除病枯枝、衰弱枝,收集落叶、落果,集中销毁,减少越冬菌源。三是在各次嫩梢抽发期和果实成熟期,选用咪鲜胺、代森锰锌、氟环唑、嘧菌酯等药剂对嫩梢、嫩叶、果实进行喷雾防治,每10天施1次,连续施2-3次。

(二)柑橘褐斑病一是加强肥水管理,注意避免偏施氮肥,增施氮、磷、钾肥以增强树势,提高抗病力;二是剪除病枝,喷施一次0.5-1波美度的石硫合剂清洁果园,减少病菌初侵染来源;三是抓住3月下旬-4月上旬春稍初期和9月中下旬秋稍转绿,喷施代森锰锌等进行保护预防,发病后选用苯甲嘧菌酯、吡唑醚菌酯、咪鲜胺等药剂。发病重的果园连喷2次,中间间隔7-10天。

(三)柑橘螨类一是加强肥水管理,增强树势,提高树体对害螨的抵抗力。二是在果园内选择白花臭草和其他非恶性杂草覆盖果园,改善橘园小气候,为天敌提供有利条件。三是3月下旬在果园投放巴氏钝绥螨控制柑橘红黄蜘蛛为害,以每株挂一袋为宜,悬挂在果树中下部。四是在害螨达到防治指标后,选用炔螨特、噻螨酮、唑螨酯、三唑锡、哒螨灵等药剂防治,注意药物轮换。

(四)潜叶蛾一是抹除零星抽发的夏、秋梢,结合控制肥水使秋梢抽发整齐。三是7-9月,多数嫩叶长0.5-2.5cm时,选用氟啶脲、虱螨脲、啶虫脒、联苯菊酯、高效氯氟氰菊酯等药剂进行防治,一般7-10天施一次,连施2-3次。

(五)介壳虫一是冬、春季剪除受害枝叶,加强肥水管理,增强树势。二是第一代若虫是防治介壳虫的关键时期,优先选用噻嗪酮、矿物油、松脂酸钠等药剂进行叶面喷雾,尽量少用有机磷杀虫剂。

五、柑橘病虫绿色防控技术模式

(一)健身栽培采果后适时修剪,每株柑橘树(成株树)施2公斤有机复合肥;7月状果期每株柑橘树(成株树)施3.7公斤有机复合肥;冬季撒施油茶籽或其它早春开花的豆类植物(肥地压草和早春提供捕食螨荒月食源)。

(二)增施植物免疫诱抗剂柑橘采果结束修剪后以750倍的浓度在叶面喷施氨基寡糖素,提高柑橘抗病虫能力。

(三)物理防治3月下旬-4月上旬,在橘蚜和粉虱初发生(成虫迁飞入园期),每3株间悬挂一张黄色粘虫板诱虫,悬挂高度高于树顶。适量放置太阳能杀虫灯,以50亩一盏为宜,放于柑橘园与杂树林间为适。

(四)压低虫口基数4月上中旬在柑橘修剪成型后,当螨类(粉虱)、蚜虫虫口数每叶超过3头时,使用高效低毒化学农药(用量为常规用量的60%+农药减量助剂(激健)2000倍液,压低虫口基数。

(五)释放捕食螨在有稳定生态群落的柑橘园(移栽三年以上),前三年每株挂一袋(含活虫数达1500头以上)巴氏钝绥螨,连续投放捕食螨三年后,柑橘园春季越冬捕食螨百叶虫量超过11头,可两棵柑橘树放一袋。

(六)达标挑治害虫9月中下旬,重点调查害螨、橘蚜、粉虱是否达到防治指标,对达标区域选择减量助剂+化学农药进行挑治。

(七)晚冬早春全园清除残存病虫在柑橘收获后,及时清除病虫、无用枝,并用松碱合剂进行清园。

 

 

 

 

 

 

 

 

 

 

 

 

 

 

 

 

附件4

 

    东溪镇2019年辣椒重大病虫害防控技术方案

 

根据我历年辣椒病虫发生情况、天气预报等因素进行初步分析预测,2019东溪镇辣椒病虫害发生程度为3级,局部4-5级,预计发生面积1.5万亩(次)左右。为做好2019辣椒重大病虫害防控工作,及时有效地控制辣椒病虫危害,特制定本方案。

一、防控目标

辣椒重大病虫防控处置率85%以上,总体防治效果达80%以上,危害损失率控制在10%以内,辣椒质量符合国家规定标准。

二、防控策略

以农业防治措施为基础,理化诱控、生物防治等为重要手段,科学合理施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化学农药,实现农药减量控害。

三、防控重点

苗期病害、霜霉病、疫病(晚疫病)、炭疽病、灰霉病、枯萎病、烟青虫、蚜虫、红蜘蛛、白蜘蛛等。

四、主要防控技术措施

(一)苗期病害(猝倒病、立枯病)一是加强苗床管理:进行苗床土消毒,苗床要及时放风、降湿,出苗后尽量不浇水。二是发病初期及时选用噁霉灵(苗床喷雾)、五氯福美双(土壤处理)、多福(毒土处理)、敌磺钠(泼浇或喷雾)、乙酸酮(灌根)、五氯硝基苯(土壤处理)进行防治。

(二)霜霉病一是选用抗病品种。加强温、湿度管理和田间管理,注意通风透光。收获后清洁病残体,带出田外集中销毁。二是发病前预防或发病初期及时选用多抗霉素、几丁聚糖、地衣芽孢杆菌、木霉菌等生物农药或嘧菌酯、霜霉威盐酸盐、烯酰吗啉、三乙膦酸铝等化学农药进行防治,每隔7-10天喷一次,连续喷2-3次。

(三)疫病(晚疫病)一是选用抗病品种;二是实行轮作,与非茄科作物实行3年以上轮作;三是加强田间管理,合理密植,改善通风透光条件;四是及时清除中心病叶或病株。五是发病初期选用烯酰吡唑酯、氟菌霜霉威、嘧菌酯、丙森锌等药剂防治疫病。选用氨基寡糖素、多抗霉素、寡雄腐霉菌等生物农药或代森锰锌、申嗪霉素、烯酰吗啉、双炔酰菌胺等化学农药防治晚疫病。

(四)灰霉病一是加强管理。合理密植,防止种植过密;适当控制浇水,及时通风换气。二是清除病源。发病后及时摘除病叶、病果,并带出田外集中销毁。拉秧后及时清洁田园,并注意农事操作卫生,防止传病。三是发病初期选用嘧霉胺、腐霉利、异菌脲、双胍三辛烷基苯磺酸盐等药剂兑水喷雾,每隔7-10天喷一次,连续喷2-3次。

(五)枯萎病一是实行轮作,可与豆科、十字花科、水稻、玉米等作物轮作;二是施足底肥,不偏施氮肥;三是雨季注意开沟排水,防止积水;四是及时打衩、整蔓,摘除底部老叶。是在发病初期优先选用春雷霉素、氨基寡糖素等生物农药或敌磺钠、甲霜噁霉灵、噁霉福美双等高效、低毒、低残留化学农药进行防治。

(六)烟青虫一是健身栽培:辣椒收获后要及时翻耕灭茬,防止虫源在地壤中越冬,减少越冬虫量。二是理化诱控:应用杀虫灯、性诱剂诱杀成虫。性诱剂放置高度略高于作物,每亩放置2-3个。三是选用苏云金杆菌、短稳杆菌、印楝素、苦参碱、多杀霉素等生物农药进行防治。四是在幼虫低龄时选用氯虫苯甲酰胺、溴氰虫酰胺、茚虫威等高效、低毒、低残留化学农药,严禁使用高毒农药。

)蚜虫一是辣椒周围种植玉米屏障,可阻止蚜虫进入。二是利用蚜虫对黄色有较强趋性的原理,在田间设置黄板诱杀蚜虫;保护地可用银灰色遮阳网、防虫网覆盖栽培。三是尽早用药,将蚜虫控制在点片发生阶段;喷雾时喷头应向上,重点喷施叶片背面;优先使用除虫菊素、苦参碱等生物农药;选用啶虫脒、高效氯氟氰菊酯、抗蚜威、吡蚜酮等高效、低毒、低残留化学农药。

)红、白蜘蛛一是注意清除田内外枯枝落叶和杂草,减少虫源。二是使用捕食螨防治红蜘蛛。三是在点片发生阶段及时选用藜芦碱、高效氯氟氰菊酯等药剂防治。在使用化学药剂防治时,建议加入农药减量降残助剂,以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降低蔬菜中农药残留量。

  

 

  

 附件5

 

     东溪镇2019年油菜重大病虫害防控技术方案

 

油菜菌核病和蚜虫是我区油菜生产上的主要病虫害,近年来一直呈偏重发生态势。根据分析预测2019年我油菜菌核病发生程度2级,局部3级,发生面积0.4万亩(次)左右;油菜蚜虫2级,局部区域3级,面积0.3万亩(次)左右。为做好油菜主要病虫害防控工作,确保油菜生产安全,特制定本方案。

一、防控目标

防控处置率总体达到90%以上,防治效果达到80%以上,危害损失率控制在8%以下。

二、防控策略

采取预防为主、统防统治的防控策略。以农业防治为基础,以物理、生物防治为重要手段,保护应用天敌及生物农药等绿色防控技术,科学、安全、合理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大力无人机等高效施药器械进行统防统治。

三、防控措施

(一)油菜菌核病

一是农业防治。开沟排水,做到雨住沟干,不留渍水,降低田间湿度,抑制菌核萌发;有条件的地区建议进行水旱轮作或冬季深耕,同时结合播种深翻,施用生物防治菌(如盾壳霉或木霉菌等),可加速腐烂土壤中菌核,减少田间病源菌核数量。二是药剂防治。密切关注天气预报,适时使用生物和化学农药防控。(1)生物防治:菌核病发生初期,采用盾壳霉、木霉菌或地衣芽孢杆菌防治,间隔7-10天,交替使用,连续防治2-3次。(2)化学防治:在始花期施用,重点保护油菜茎基部;在盛花期施用,阻断花瓣接触侵染。可选用咪鲜胺、菌核净和多菌灵等乳剂或水剂为主的药剂适时防控,注意轮换用药以避免出现抗药菌株。

(二)油菜蚜虫

一是农业防治。油菜生育期间,清除田间及附近杂草,结合间苗定苗或移栽,除去有蚜株。及时中耕培土,培育壮苗;合理密植,增加通风透光度。二是物理防治。用黄板诱杀,苗期每667㎡放置15-20张,黄板底端与株顶端平齐或略高,可以大量诱杀有翅蚜。三是化学防治。在苗期有蚜株率达10%,虫口密度为每株1-2头,抽薹开花期10%的茎枝花序有蚜虫,每枝蚜虫3-5头时开始喷药。可选用噻虫嗪、抗蚜威等药剂防治。注意加强统防统治,利用无人机等高效植保施药器械进行统防统治,减轻病虫发生程度,减少为害损失。同时注意花期施药避免对授粉昆虫的不良影响,严格按照规定剂量和浓度科学施用农药,提高油菜生产质量。

 

附件6

 

东溪镇2019年稻水象甲疫情监测

与防控技术方案

 

为有效阻截、延缓稻水象甲疫情扩散,强化对稻水象甲疫情危害的持续控制,减少水稻生产损失,维护广大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保障粮食生产安全,制定本方案。

一、防控原则和策略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植保方针和科学植保、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理念,坚持属地管理、分级负责、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疫情防控原则,按照全面普查、科学监测、依法防控的办法,未发生区着力破除监测盲点,加强监测调查,发生区积极贯彻分区治理理念,在大力封锁扑灭零星疫点的同时,按照狠治越冬代,挑治第一代的原则持续控制连片为害,即重治秧田、挑治移栽田、结合防治一代二化螟兼治越冬代成虫,并认真落实检疫监管技术措施,有效阻断疫情人为传播扩散途径。

二、防控目标

及时扑灭新发区零星疫情点,切实降低老发生区虫口密度和危害程度,将危害损失率控制在3%以内,并有效延缓扩散蔓延势头。

三、技术措施

(一)监测普查

1.时间:从3月下旬开始至10月底结束,共分3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3月上旬—5月下旬)以秧田和移栽后的大田为主;第二阶段(6—8月)以水稻大田为主;第三阶段(9-10月),以稻田及其附近稻水象甲生存场所为主,仅在疫情发生区域选取2-3个点进行。

2.范围辖区内所有水稻种植区,重点是铁路、公路、河流及村社附近,以普查稻田为主,兼顾田边山坡、林地和田边沟渠杂草等越冬及危害场所。

3.方法

1)普查方法

采取访问详查和踏查进行,以观察识别水稻典型危害状取食斑和成虫为主,兼顾调查幼虫和虫蛹。访问调查:向水稻种植户、社干部等相关人员询问稻水象甲发生有关信息,分析是否存在稻水象甲危害,对访问调查过程发现的可疑田块,进行重点踏查。踏查:在秧田期、分蘖期、破口期进行,每村每社水稻种植区全面踏查,踏查面积占种植面积的30%以上,且具代表性,并填写《稻水象甲疫情普查原始记录表》。目测查找有无可疑症状稻株(叶片有啃食过的长白条斑,植株衰弱、坐蔸、浮秧或整株枯死),发现有典型危害状取食斑后,对发现点周边2米范围内进行网捕或采取五点取样调查,秧田调查每点不得少于1平方米,大田每点不少于5丛,疫情确诊后,划定发生区域,确定发生面积。各分别于秧田期和本田期全面普查结束后10日内,及时向政府主要领导和区农委报送《2019年稻水象甲疫情普查结果汇总表(秧田/本田)》。

2)监测方法

监测重点为稻水象甲发生区,采取系统调查监测,一般是早上10点前或下午4点后进行。一是秧田期系统调查,从秧田揭膜开始,每3天调查一次,查到拔秧止,此阶段只调查成虫,选择有代表性的早、中、晚播类型田各1块,采用目测法,随机5点取样,每点调查0.1平方米,调查结果折算成每平方米虫量。并填写《稻水象甲系统调查记载表》。二是大田系统调查,从水稻移栽后第二天开始,每7天调查一次,查到收割止。选择有代表性的早、中、晚播类型田各1块。随机5点取样,每点调查5丛,统计成虫数量,调查结果折算成百丛虫量。并填写《稻水象甲系统调查记载表》。

4.掌握疫情动态

根据疫情普查、监测及系统调查结果,结合气候因子、生育期等综合因素,分析制定本地区稻水象甲疫情发生动态。

5.疫情诊断与报告

依据稻水象甲形态特征及典型为害症状,对照采集样本作出初步诊断,并采集标本送綦江区植保植检站鉴定,并填写《有害生物样本送检表》。

6.疫情档案管理

各地要将稻水象甲疫情普查情况、原始记录表、系统监测与普查结果并连同影像资料等其它材妥善保存,建立该地区稻水象甲疫情监测防控档案资料。

(二)疫情防控

1.防控区域:防控区域包括稻水象甲发生区及周边稻田,发现危害状周边5公里以内目力所及的稻田及周边杂草,一般以村为单位。

2.防控指标与防控组织:以目测发现单个成虫或幼虫立即开展防治,疫情防控组织形式原则上采取集中统一防控。

3.防控技术措施

1)依法防控:禁止携带有稻水象甲的稻种、稻草、稻秧、稻壳、饲料(草)等寄主材料运出发生区,严禁从疫情发生区域调剂运入秧苗。

2)化学防治:化学防治是稻水象甲疫情防控的重要技术措施,具有见效快、效率高的优点,以村社为单位统一进行防控。按照狠治越冬代成虫、兼治一代幼虫的防治原则,采取带药移栽和本田防治相结合的防治技术,及时施药防治,施药范围包括秧田、大田及周边埂道、坡地、沟渠等危害场所,施药要周到、全面,不留死角。掌握好施药时间和药剂,要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药剂,施药时间以上午9:00—10:00点或下午16:00—18:00点为最佳。

3)其他辅助方法

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在水稻播种前,清洁田园,及时清除育秧田块及周边的杂草,并实行灭虫处理;在稻水象甲发生的区域,利用太阳能频振式杀虫灯诱杀成虫,推广无纺布旱地育秧、稻鸭共育、生物农药(如绿僵菌、白僵菌等)等技术防虫;水稻收割后,稻草、稻桩、谷壳全部实行灭虫处理,稻田周边杂草全部喷施灭生性除草剂或实行灭虫处理。

 

 

 

 

 

 

 

 

 

 

 

 

 

 

附件7

 

     东溪镇2019年柑橘大实蝇监测防控技术方案

 

柑橘大实蝇属昆虫纲,双翅目,实蝇科,俗称柑蛆,又名桔大食蝇,柑橘大果蝇,是我国柑橘上的重要害虫之一,也是我市补充检疫性有害生物。成虫产卵于柑橘果内,幼虫蛀食果肉,被害果称为蛆柑蛆果,致使果实未熟先黄,提前脱落,腐烂变质,严重影响柑橘的产量和品质。寄主几乎包括所有的芸萫科作物,顺序依次为脐橙>杂柑>蜜橘。

一、监测方法

(一)由区农服中心牵头,街镇农服中心、村社柑橘种植户协同配合,对全已投产的柑橘园及时开展监测,全面查清柑橘大实蝇发生区域和面积。

(二)镇采用球型诱捕器和糖酒醋液进行诱集监测。每亩果园均匀选取10株树,在树冠下部阴凉处各挂诱集球1个,每15天追加悬挂一次,连续追加2次。糖酒醋液按红糖 : 52度白酒 : 食用麸醋 : 水为5 : 1 : 0.5 : 100的比例配制,可加入少量的敌百虫或氟虫腈配成药液;每个诱捕器每次用100150mL进行挂罐诱杀;可提前从5月上旬开始,直至8月中旬为止,每7天更换一次诱剂。

二、防控技术

对已发生柑橘大实蝇的果园,及时开展防控工作,抓住防治关键时期,落实主要防控技术,提高防治效果,防止疫情恶性传播危害。

(一)明确防控主体

柑橘园业主、广大种植户是疫情防控主体,各村、社做好宣传发动工作,把防控措施落实到位。

(二)采取联防联控

根据柑橘大实蝇发生危害特点,联防联控、统防统治是有效防控柑橘大实蝇的重要举措,你防我不防、单打独斗,防控效果很不理想。

(三)防控的关键时期和主要技术

一是5月中下旬至7月上旬,防治柑橘大实蝇成虫。采取悬挂球型诱捕器、喷施食诱剂等诱杀成虫,在成虫羽化始盛期前辅以地面施药(55%氯氰毒死蜱)封杀成虫,压低果园成虫虫口密度。二是摘除青果和蛆果,及时处理落地果。在78月摘除有产卵痕的青果;从9月中旬开始,摘除未熟先黄果;青果、蛆果及落地果,需放入专用厚型塑料袋中进行集中灭虫,并贴上剧毒等字样的标签,按每袋装50100公斤计,投入磷化铝片1片,或喷洒敌敌畏、毒死蜱乳油510ml,投药后立即扎紧袋口密封, 57天后,受害果中的幼虫即可全部死亡,这样可大大减少来年虫源基数。

 

重庆市綦江区人民政府版权所有   重庆市綦江区人民政府办公室主办

网站标识码: 5001100002     ICP备案: 16001936号-1

渝公网安备   5002220200012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