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务公开>政府信息公开目录>政策文件 > 其他文件

重庆市綦江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重庆市綦江城区超标洪水防御预案的通知

各街道办事处、各镇人民政府,区级相关部门,有关单位:

《重庆市綦江城区超标洪水防御预案》已经区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重庆市綦江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0年7月29日

(此件公开发布)




重庆市綦江城区超标洪水防御预案


1总则

1.1编制目的

1.2编制依据

1.2.1相关法律法规及规章

1.2.2技术标准及规程规范

1.2.3主要编制依据文件

1.3防御目标和原则

1.3.1防御洪水原则

1.3.2防御洪水目标

1.4适用范围

2城市概况

2.1自然地理

2.2河流水系

2.3社会经济

2.4防洪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4.1防洪现状

2.4.2防洪能力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2.5组织体系与职责

2.5.1组织体系

2.5.2现场指挥体系

2.5.3职责

3暴雨洪水特征及洪水水位

3.1暴雨洪水特性

3.2历史洪水及洪灾

3.3控制断面洪水计算

3.3.1测站基本资料

3.3.2参证站设计洪水

3.3.3綦江干流设计洪水

3.3.4城区各支流设计洪水

3.3.5水位流量关系

3.4重要断面洪水水位

4防御洪水方案

4.1防御洪水原则

4.2设计标准内洪水防御安排

4.3设计标准以上洪水防御安排

4.3.1超标洪水避洪转移启动划分

4.3.2超标洪水避洪转移范围

4.3.3安置区

4.3.4转移路线

5.洪水防御措施

5.1防汛准备

5.1.1防汛检查

5.1.2专家组抢险队伍

5.1.3物资储备

5.2水雨情监测及洪水预报

5.2.1气象预报

5.2.2水情监测及洪水预报

5.3应急预警

5.4应急响应

5.5灾后处置

5.5.1灾情报告

5.5.2灾后措施

5.5.3社会救助

5.5.4征用补偿

5.5.5保险理赔

5.5.6调查与评估

6保障措施

6.1应急队伍保障

6.2抢险救援物资装备保障

6.3应急通信保障

6.4交通运输保障

6.5医疗卫生保障

6.6电力、燃气保障

6.7治安保障

6.8资金保障

7培训与演练

7.1宣传

7.2培训

7.3演练

8责任与权限

附件……………………………………………………….…75


重庆市綦江城区超标洪水防御预案

1总则

1.1编制目的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以及防灾减灾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落实“水利工程补短板、水利行业强监管”水利改革发展总基调,立足于防范化解水旱灾害重大风险,有效应对洪水灾害领域“黑天鹅”“灰犀牛”事件,找出超标洪水防御工作中的短板和不足,做好超标洪水防御的总体考虑和各项措施,牢牢守住水旱灾害防御底线。根据水利部总体部署,按照“超标洪水不打乱仗、标准内洪水不出意外”的目标要求,结合綦江区中心城区洪水防御工作实际,特制定本预案。

1.2编制依据

1.2.1相关法律法规及规章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16.7

2)《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2016.7

3)《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汛条例》(2011.1

4)《国家防汛抗旱应急预案》(2006.1

5)《重庆市防汛抗旱应急预案》(2018.10

1.2.2技术标准及规程规范

1)《防洪标准》(GB 50201—2014

2)《水利工程水利计算规范》(SL 104—2015

3)《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17

4)《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洪水计算规范》(SL44-2006

5)《洪水风险图编制技术大纲编制要求》(2014年)

6)《洪水风险图编制工作费用计算办法》(2013年)

7)《避洪转移图编制技术要求》(2014年)

1.2.3主要编制依据文件

1)《重庆市水利局办公室关于印发2020年度超标洪水防御工作方案的通知》(渝水办防〔20204)2020.4.3

2)《重庆市綦江城区防洪护岸综合整治工程初步设计报告》(重庆市水利电力建筑勘测设计研究院,2008.11

3)《重庆市綦江河流域防御洪水方案》(重庆市水利电力建筑勘测设计研究院,2017.10

4)《重庆市綦江区城区防汛应急预案》(2020.8

5)《重庆綦江区统计年鉴 2019

6)《重庆市綦江区城乡总体规划》(2013

1.3防御目标和原则

1.3.1防御洪水原则

1)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坚持常态减灾和非常态救灾相统一,从注重灾后救助向注重灾前预防转变,从应对单一灾种向综合减灾转变,从减少灾害损失向减轻灾害风险转变。

2)坚持实行各级人民政府行政首长负责制,统一指挥、分级分部门负责,各有关部门实行防汛抗旱岗位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有序开展超标洪水防御工作。

3以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为首要目标,坚持底线思维,避免群死群伤事件,最大限度减轻洪灾损失,实行安全第一,常备不懈的原则。

4)坚持因地制宜,城乡统筹,突出重点,兼顾一般,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的原则。

5)坚持依法防控、公众参与、军民结合、专群结合、平战结合、协同应对的原则。

1.3.2防御洪水目标

以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为首要目标;发生设计标准内洪水时,确保防洪保护区防洪安全。当发生超标洪水时,保障重点地区、重要城市和重要设施防洪安全,最大程度减轻洪灾损失。

1.4适用范围

重庆市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管理办法(渝府发〔202032号)规定:有堤防的河道,河道管理范围为两岸堤防之间的水域、沙洲、滩地(包括可耕地)、行洪区、两岸堤防及护堤地。无堤防的河道,重庆主城规划区内的河道管理范围,原则上按100年一遇的洪水位划定;万州、涪陵、江津、合川、永川等五大区域性中心城市规划区内的河道管理范围原则上按50年一遇洪水位划定,其他区县(自治县)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河道管理范围按20年一遇的洪水位划定;其余河道管理范围原则上按10年一遇的洪水位划定。

本预案针对綦江城市规划区范围编制,根据相关规定,綦江城市规划区内防洪标准为20年一遇,本预案为超标洪水防御预案,适用于綦江主城区发生20年一遇洪水以上的应急处理工作,根据《重庆市綦江区城乡总体规划》綦江城市规划区包括文龙街道、古南街道(北渡场镇位于城市规划区外,但由于北渡场镇紧邻綦江河,且常年受灾,故本次将其纳入考虑)、三江街道、通惠街道,涉及河流为綦江河、沙溪河、通惠河、桥河、蒲河、登瀛河。


2城市概况

2.1自然地理

重庆市綦江区(不含万盛经开区)位于重庆市西南部、长江南岸綦江流域的中上游,介于北纬28°27′-29°11′,东经106°23′—106°55′之间,东邻万盛经开区,南接贵州桐梓、习水两县,西连江津区,北靠巴南区。幅员面积2182.14km2,南北长82km,东西宽48km。全区辖21个街镇、79个居、562个居民小组、302个村,2513个村民小组。

綦江区地处四川盆地东南边缘,介于华莹山帚状山脉向南倾没部分与大娄山山脉向北延伸部分之间,境内山峦起伏,沟谷深切,高低悬殊。地势呈南高北低走势,以山地、丘陵为主,山地占67.6%,丘陵占32.4%,海拔高188—1814m,平均海拔920m,城区海拔254.8m

綦江城区规划范围包括古南街道、文龙街道、通惠街道和三江街道。

綦江区古南街道于2007121日挂牌设立,是綦江城区所在地,东邻文龙街道,南与三江街道交界,西与永新镇相连,北与文龙街道接壤,是全区政治、经济、文化、商贸中心。海拔220—1280米。辖区内交通网络密布,四通八达。国道210、渝黔高速公路贯穿南北。街道辖区内旅游资源十分丰富,独具特色的古剑山,碧波荡漾的清溪河,风景旖旎的东风水库、清水湖水库等,具有“休闲避暑胜地”之称。街道工业基础雄厚,旅游资源丰富,发展潜力巨大。幅员面积90.58平方公里,辖11个村和12个居委会,99个村民小组和85个居民小组,总人口80664人,共32892户。

文龙街道于2007121日经重庆市政府批准设立,地处綦城核心区,是全区经济、金融、文化、交通中心,城镇化建设主战场。辖区东起横山、瀛山之麓与横山镇、三角镇、石角镇、三江街道为邻,南临綦河之滨与古南街道隔河相望,西抵太公山边缘与江津区广兴镇、杜市镇交界,北至马家槽与新盛镇和巴南区安澜镇接壤,总面积118.29平方公里,辖14个村和19个居委会,151个村民小组和160个居民小组,总人口123484人,共47535户。

三江街道位于重庆市綦江区南部,东邻石角镇,南接篆塘镇、扶欢镇,西连郭扶镇,北壤古南街道。是全国重点城镇,中国现代有色金属材料的冶炼生产基地和中国西部地区电器金属材料、机械和建筑金属板材的生产基地,市级卫生街道、文明街道、安全社区示范街道、冶金工业基地、唱读讲传活动示范基地,首创全市微型工业企业创业园,成为綦江工业园区的延展新区。幅员面积96.33平方公里,辖18个村和6个居委会,118个村民小组和41个居民小组,耕地保有面积54005亩,截止2018年,总人口39800人,共18237户。

通惠街道于2020116日正式挂牌成立,位于綦江区东部,东邻三角镇,南接古南街道,西连文龙街道,北靠新盛街道。幅员面积59.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1459m2,其中城市建成区13.75平方公里(含食品工业园),辖区有6个社区(联惠、通惠、新兴、浸水、登瀛、新街子)、7个行政村(共同、亭和、柏林、思南、桥坝、玉龙、三桥),户籍人口1567543928人。

2.2河流水系

綦江河,古名夜郎溪、僰溪、南江。发源于贵州省桐梓县华山乡所属的花坝火盆洞,流经綦江区万隆的花坝于小垭口消于地下,暗流经李公坝在长河沟冒出,明流50m后又消入地下,暗流约1.5km,在杉树湾干龙洞出水。南流3km至綦江、桐梓、习水三县交界的流水岩后,沿桐、习县界一直南下至习水县大杉乡的关木山处与来自习水县双龙区仙源乡下河坝之水汇合,东流经桐梓县夜郎乡,是为夜郎溪。至蒙渡与来自凉风垭左侧新场乡铜鼓园之水汇合后为松坎河。转向北流,经松坎至木竹河入綦江区境。折向西北,流经石门坎、岔滩至赶水,左纳羊渡河,右纳藻渡河,又流经东溪太平桥、左岸纳入福林河、蒲河,经篆塘镇、三江街道,分别纳入扶欢河、郭扶河、蒲河,经桥河至綦江城区,有东来之通惠河水注入。在石佛岗以下折向西流,至北渡转西北,在清溪口纳西来之清溪河水。流入江津区广兴后,沿津綦界经升平,于木瓜溪口再入江津境内。在五岔,有来自东、北面的上、下小河注入。在贾市至河坝之间,有来自南面的箭溪(即紫荆河)注入。流至真武与白溪两乡交界处同南来之笋溪河汇合后,再北流至顺江口注入长江。

綦江河全长231.3km,河宽30150m,多年平均流量125.8m3/s,落差1535m,坡降0.53‰,流域面积7089m2。由源头至赶水段为上游河段,长97.7km,河宽3060m,多年平均流量56m3/s,落差1425m,坡降3.1‰,流域面积2943.4km2,占全流域面积的41.2%。赶水至城区大常枢纽为中游河段,长59.9km,河宽60100m,多年平均流量83.9m3/s,落差71m,坡降0.3‰,流域面积1737.5km2,占全流域面积的24.3%。城区大常枢纽至江口段为下游河段,长73.7km,河宽80150m,多年平均流量125.8m3/s,落差39m,坡降0.14‰,流域面积2408.1km2,占全流域面积的34.5%,綦江干流在区境内长度为104km,水面积6.89km2,多年平均流量93.85m3/s

通惠河是綦江右岸的一级支流,古名龙角溪,发源于巴南区南部陈家镇石桥铺村,流至三角镇乐兴入綦江区境,在乐兴场纳吕近沟、前门沟,向南流经三角镇,老瀛山沟从右岸汇入,再折向西流,经通惠、龙角桥后注入綦江。通惠河流域全长34.8km,流域面积194km2,綦江区境内流域面积180km2,河道长度30.5km,河流平均坡度21.61‰,入綦江河口多年平均流量2.65m3/s

沙溪河是綦江右岸的一级支流,发源于綦江区横山镇,河流总长度24.3km,流域总面积88km2,河口多年平均流量1.41m3/s

蒲河为綦江河中游段右岸的一条支流,蒲河发源于南川区小金山,经巴南区花桥乡至南川区神童乡为孝子河。流经万盛区,至温塘入綦江区境为蒲河。再向西流经石角镇至三江街道汇入綦江。全长89km,流域面积882km2。其中綦江区境内长约20km,流域面积334.0km2,河宽2090m,落差755m,坡降4.3‰

登瀛河发源于綦江区石角镇后山坪村,先自东向西依次流经北津塘、学堂坪、八角垭、于斗擂子进入文龙街道,然后继续向西流经老瀛丘、肖家冲,河流在周家湾处转向南,流经登瀛场、四合头、高洞庙,最终于文家湾汇入綦江。经复核,登瀛河流域面积26.2 km2,河长12.67km,平均比降38.3‰

2.3社会经济

綦江区位于四川盆地与云贵高原东南结合部、重庆市南部,地跨东经106°23′106°55′、北纬28°27′29°11′之间,东邻万盛区,南接贵州省习水、桐梓两县,西连江津区,北靠巴南区,东北与南川区接壤。区境东西宽48km,南北长82km,幅员面积2182.14km2。境内居住有苗、彝、土家、白、蒙古等32个少数民族。2018年末户籍人口93万人,减少0.33万人。年末常住人口82.66万人,增加0.11万人,其中城镇人口46.4万人,增加1.45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46.13%,同比提高1.68个百分点。

2018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14.56亿元(不含万盛经开区),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6.9%。其中:第一产业产值52.6亿元,同比增长4.5%;第二产业产值185.66亿元,同比增长8.2%,二产业中工业产值151.93亿元,同比增长7.2%,建筑业产值33.74亿元,同比增长12.9%;第三产业产值176.29亿元,同比增长6.3%。三次产业结构比为12.744.842.5。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50152元,同比增长12.5%。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526元,同比增长8.0%。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955元,同比增长8.2%。全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76.81亿元,同比增长4.9%。其中:农业55.24亿元,牧业15.29亿元。

2.4防洪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4.1防洪现状

1堤防工程

綦江城区位于綦江河左右两岸。城区河段平均河宽约100m,在城北大桥附近最窄河宽为75m,沱湾大桥附近最窄河宽为85m。由于历史原因,沿河公路及其他建筑物大多未达到20年一遇,菜坝片区的房屋建筑防洪标准约3年一遇,滨江路路面防洪标准约2年一遇,少数房屋建筑甚至达不到2年一遇的防洪标准。

①城区綦江河段堤防:綦江城区綦江河段河道两岸已建成堤防护岸工程约6750m,左岸已建堤防从火车站渡口至北街小学,长度约2500m,火车站渡口至沱湾大桥上游约250m处河段,堤顶高程在227.0-228.0m之间,防洪标准介于10年一遇到20年一遇之间;沱湾大桥上游约250m处至沱湾大桥段堤顶高程在220.7m-223.1m之间,防洪标准略低于10年一遇;沱湾大桥至沱湾大桥下游约80m处河段,堤顶高程在226.5-227.4m之间,防洪标准介于10年一遇至20年一遇之间;沱湾大桥下游约80m处至交警队段,堤顶高程在216.0-225.4m之间,防洪标准低于10年一遇;交警队至新虹桥段,堤顶高程在216.2-218.0m之间, 防洪标准低于10年一遇;新虹桥至綦江大桥段,堤顶高程在219.0-220.0m之间,防洪标准低于10年一遇;綦江大桥至北街小学段,堤顶高程在218.5-220.5m之间,防洪标准低于10年一遇。右岸已建堤防从火车站至綦江大桥段,长度约2150m;聚龙公司至沙溪河汇入点左侧约120m处段铁路沿线,长度约 1450m;綦江火车站至沱湾大桥段,堤顶高程在 221.3-226.5m 之间,防洪标准低于 10 年一遇;沱湾大桥至新虹桥段,堤顶高程在 222.1-226.3m 之间,防洪标准低于 10 年一遇;新虹桥至綦江大桥段,堤顶高程在221.3-226.5m 之间,防洪标准低于 10 年一遇;聚龙公司至沙溪河汇入点段铁路沿线堤防,堤顶高程在 226.1-228.1m 之间,防洪标准大部分高于 20 年一遇,局部介于 10 年一遇至 20 年一遇之间;沙溪河汇入点至沙溪河汇入点左侧约 120m 处段铁路沿线堤防,堤顶高程227.3-227.6m 之间,防洪标准高于 50 年一遇。沙溪河河口至城北大桥段堤防,总长约650m,满足20年一遇防洪标准。

②城区通惠河段堤防:綦江城区通惠河段自河口起至上游通惠派出所,两岸为滨河带状公园所建滨江步道,步道宽3m防洪标准不满足20年一遇。上游花滩子跳蹬翻板闸至环保局两岸建有堤防,长约3200m,现状防洪能力不满足20年一遇防洪标准。

③城区沙溪河段堤防:綦江城区沙溪河段河道两岸已建成堤防护岸工程约4200m,自沙溪河入綦江河口处至上游马家槽河大桥处,堤顶高程在 221.52-239.5m之间,大部分满足20年一遇防洪标准。

④城区三江街道綦江河段堤防:綦江城区三江街道河段左岸从重钢四厂至三江污水处理站已建成堤防护岸工程约3400m,重钢四厂至三江大桥下游200m段,长度约1930m,堤顶高程在241.17-248.50m 之间,防洪标准高于20年一遇;三江大桥下游至三江人渡下游160m段,长度约1450m,堤顶高程在237.75-241.95m,防洪标准局部介于10 年一遇至 20 年一遇之间,大部分略低于10年一遇。右岸为蒲河河口上游有约600m长重庆吉恩冶炼公司堤防,满足20年一遇防洪标准,蒲河河口至火车站为铁路路基,满足20年一遇洪水标准。

⑤城区登瀛河段堤防:綦江城区内登瀛河段两岸已建堤防约1300m,自登瀛场镇人行拱桥起至下游公路桥,其中左岸堤防长840m,堤顶高程为276.14m277.0m,多数不满足20年一遇防洪标准,右岸堤防长约350m,堤顶高程为275.30m277.0m,均满足20年一遇防洪标准。

2.4-1 綦江城区河道有关设施分布示意图

2.4-2 綦江城区三江街道河道有关设施分布示意图

2)航道枢纽

綦江河干流河段由下至上现建有五福、车滩、桥溪口、大常、大华、石溪口、珠滩、盖石洞、羊蹄洞、岔滩共10级航电枢纽,但目前仅有五福、车滩、桥溪口、大常、大华、石溪口6处船闸可以通航,珠滩、岔滩未布置船闸,羊蹄洞不能运行,盖石洞枢纽目前正在重建,规划有船闸但未同步实施。根据调查,10个枢纽中常年发电的有五福、车滩、綦江、石溪口、珠滩、羊蹄洞6个,大华、岔滩未发电,盖石洞正在重建,桥溪口电站正在建设中。经调查,綦江河干流各级航电枢纽均为径流式开发,拦河坝高度均在15m以下,库容有限,无调节性能,对綦江河防洪能力的提高无明显作用。

序号

航电枢纽

名称

距河口

(km)

溢流坝

电站装机

(kW)

建设情况

高程(m)

坝长(m)

拦河坝类型

闸顶

正常水位

堰顶

坝高

1

五福

45.3

202.55

200.5

200.5

6.5

105.5

条石重力坝

4800

已建

2

车滩

52.5

207.57

206.2

206.2

6.5

144.9

条石重力坝

6400

已建

3

桥溪口

63.2

213.5

212.2

212.2

9.23

97.9

条石重力坝

7000

已建

4

大常

74.7

217.6

216.2

216.2

4.3

112

条石重力坝

1600

已建

5

大华

80.7

222.6

221.2

221.2

7

85

条石重力坝

160

已建

6

石溪口

90.2

227.5

226.1

226.1

5.1

84

条石重力坝

1250

已建

7

珠滩

96.6

243

242.5

236.5

10

100

翻板闸+重力坝

8000

已建

8

盖石洞

110.2

277.5

269

258

14.5

44.3

闸门+重力坝

18000

正在重建

9

羊蹄洞

126.4

278.3

277.7

273.8

10.8

77

翻板闸+重力坝

4000

已改建

10

岔滩

145.0

--

--

--

--

45

翻板闸+重力坝

1890

已建

2.4.2防洪能力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根据近些年的灾情统计资料分析及现场调查,綦江河防洪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綦江河流域自身特点易于发生较大洪水

綦江河流域总体呈南北流向,南高北低,干流比降上陡下缓,流域降雨量大而集中,易于发生较大洪水。据分析,綦江河流域多年平均降雨量1030mm,记录最大1小时暴雨量约70mm(綦江气象站),根据流域有关水文测站分析计算,綦江区城区(大常电站) 以上集雨面积4680km2,占全流域的66.7%,历史最大洪峰流量约5063m3/s2020年),,洪水历时20小时。从洪水组成来看,綦江区城区以上主要支流中,藻渡河、洋渡河、蒲河、通惠河,50年一遇洪峰流量分别为2896m3/s544m3/s1206m3/s464m3/s,其中藻渡河上游地处金佛山暴雨区,洪水来势较猛,导致綦江河干流洪峰流量较大。綦江河流域每年5月进入汛期,汛期水量约占全年水量的80%,总体上看,綦江河流域属典型的南方山区河流,洪水呈季节性暴涨暴落,易于发生较大洪水。

2)綦江河流域暂无大型防洪水库或其他蓄滞洪区,防洪工程体系尚不完善

綦江河流域现有各类水利工程15586处,其中水库215座,总库容仅2.03亿m3,无大型水库,中型水库5座,小型水库210座,各类水库多以灌溉、供水为主,无防洪水库,受地形条件限制,亦无蓄滞洪区设置。綦江干流现已实施各类防洪护岸工程仅12.346km,仅三江街道钢丝绳厂段实施的部分堤防防洪达标,其余堤防段受各类临河建筑物制约,只能防护至现状堤岸高程,防洪均不达标。

3)綦江河干流建有多座航电梯级,部分梯级壅水严重

据调查,綦江河干流现有十级航电枢纽和电站,多建于上世纪40年代,大坝多为混凝土溢流坝,坝高为4.3m14.5m。各级航电枢纽将产生不同程度的壅水,回水影响距离为6.2km15.2km,其中桥溪口枢纽、大常枢纽、桥河枢纽、石溪口枢纽、珠滩枢纽上游均有较为重要的防洪保护对象,壅水影响给防洪造成的压力较大。

4)綦江河流域桥梁众多,部分桥梁有一定壅水、阻水作用

据调查,綦江河流域干流共有桥梁22座,其中公路桥18座,铁路桥3座,人行桥1座。各类桥梁防洪标准多为50100年一遇,由于流域洪水较大,部分桥梁依然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壅水,但多数壅水高度较低,回水距离短,影响较小。城市规划区内壅水影响较大的主要为位于綦江城区的城北大桥、綦江大桥和三江街道的三江大桥。

5綦江河流域城镇地势较低,极易遭受洪水影响

綦江河干流共涉及城镇11个,城市规划区内四个街道除通惠街道外,其余三江街道、文龙、古南街道均地势较低,常年受洪水侵袭。经计算分析,綦江城区菜坝片区和北街片区以及三江街道蒲河入河口地区,现状临河房屋防洪标准仅为25年一遇,受洪水影响最为显著。

6)綦江河流域人口密度大、土地利用不尽合理,造成了较为严重的水土流失,进一步加剧了洪水灾害

2.5组织体系与职责

2.5.1组织体系

1)领导结构

20191223日,綦江区人民政府成立綦江区防汛抗旱指挥部(以下简称区防汛抗旱指挥部),在綦江区减灾委员会(以下简称区减灾委)的领导下,负责组织指挥全区防汛抗旱工作。区防汛抗旱指挥部指挥长由区政府分管副区长担任,副指挥长由区政府办公室副主任、区应急局局长、区水利局局长、区气象局局长担任。详见附件19—防汛组织机构信息表。

2)成员单位

成员单位有:区人武部、区委宣传部、区委网信办、区发展改革委、区教委、区经济信息委、区公安局、区财政局、区规划自然资源局、区生态环境局、区住房城乡建委、区城市管理局、区交通局、区水利局、区农业农村委、区商务委、区文化旅游委、区卫生健康委、区应急局、区国资委、区气象局、区消防救援支队、武警綦江中队分管负责人。

指挥部办公室设在区应急局,承担指挥部日常工作。由区应急局分管负责人兼任办公室主任。

2.5.2现场指挥体系

灾情发生后,成立抗洪抢险现场指挥部,区委主要领导任指挥长,区人大、区府、区政协主要领导及有关区级领导任副指挥长,下设综合协调、抢险救援、善后工作、应急保障、宣传报道5个工作组,指挥应急抢险和进行先期处置,区汛抗旱指挥部所有成员单位主要负责人到场

1)综合协调组:组长一般由区防指指挥长担任,成员:区防办、区水利局、区气象局、古南街道、文龙街道、通惠街道、三江街道等主要负责人。

区防办通知古南、文龙、三江、通惠街道做好先期处置和人员转移工作,并按要求组织区级综合应急抢险队伍参与抢险救灾工作;开通播报紧急防洪公告;负责协调市防办专家技术支持。

区应急局负责按照先启用室内、后启用室外的原则,组织启用綦江新体育馆、九龙广场、版画院广场、南州中学、南方翻译学院、三江中学等作为临时避难场所,安置临时避难群众;协调区外救援力量协助抢险救灾。负责安排机关工作人员,分组赶赴古南、文龙、三江、通惠各重点区域现场协助街道做好抢险救援工作,并收集受灾、抢险情况,为前线指挥部决策提供信息。

区水利局负责协调区气象局和上游水文站,每10分钟收集有关信息,组织水文、气象方面的专家分析,向区防办和指挥长报告分析结果,区防办及时发布预警信息;

2)抢险救援组:组长一般由区政府分管应急工作的副区长担任,成员:区人武部、区公安局、区消防救援支队、区城市管理局、区教委、区卫生健康委、区应急局、古南街道、文龙街道、通惠、三江街道等主要负责人。

区人武部负责根据现场指挥部要求,按程序调动民兵应急队伍,协助参与抢险救灾和人员转移。

区公安局负责实施交通管制并维护治安,及时转移洪水线以下车辆,保障应急通道畅通,出动应急备勤警力,对洪水线以下过往人群全部清场;联合区消防救援支队,配合街镇、社区工作人员通知并疏散安全受威胁单位和居民至临时安置点;安排警力沿河巡逻,配合街镇、社区工作人员通知安全受威胁群众紧急疏散。

区消防救援支队负责救援落水群众和协助转移受困群众。

区交通局对水上有可能危及下游大桥或闸门安全的漂浮物进行清理和拦截处置,必要时可请区消防救援支队或武警配合;进一步加强河道内各船舶的人员撤离和船体稳定。

区城市管理局负责通知洪水位以下的收费停车位车辆,配合公安做好车辆的转移工作。

区教委负责做好南州小学、北街小学、民营幼儿园学生的转移工作,安抚学生情绪,做好家长的联络解释工作;通知中山路小学、文龙小学密切关注水情动态,及时采取相关措施,保证学生安全。

区卫生健康委负责做好三江卫生院转移工作;做好防洪抢险现场救护工作,出动救护车辆和救护人员,及时开展现场救护。

区应急局负责指导有关灾情信息报送和人员安置工作。

区防指其他成员单位积极动员单位职工参与本单位、本行业的应急处置和抢险救灾。

古南、文龙、通惠、三江街道进入全面应急状态。迅速组织街道、社区工作人员、巡防员和志愿服务者,采取电话、手摇报警器、高音喇叭、锣鼓等方式通知涉及20年一遇设计洪水位线以上4米范围内所有人员、车辆进行撤离和财产转移,房屋陈旧或存在安全隐患的必须对整幢楼所有人员进行撤离;同时动员组织辖区内有能力的单位和个人自觉服从指挥、参与抗洪抢险。

3)应急保障组:长一般由区政府分管副区长担任,成员:区公安局、区交通局、区经济信息委、区住房城乡建委、区应急局、区防办等有关同志。

区公安局负责启动城区防洪交通保障专项预案,对城区所有主次干道、新虹桥、龙角桥、孟家院转盘、三江大桥、三江老大桥、沱湾大桥、綦江大桥、城北大桥、北渡大桥等地段实施交通管制,确保人员、物资转移运输通畅。

区应急局负责提供帐篷、棉被等抢险物资准备。负责提供救生衣、手电筒、对讲机、发电机、抽水机等防汛抢险设备。

区交通局负责启动城区防洪交通运输保障专项预案,组织运力保障人员、物资转移和抢险物资运输;通知铁路、公路有关管理部门做好危险区交通的防汛处置工作以及班次调整。

区经济信息委负责统筹有关单位做好应急供电及保障通讯畅通;负责保障抗洪抢险电力供应、电力安全,优先满足应急救援现场的供电需要;负责协调片区内供电、供气、通讯单位做好有关设施防汛安全工作;负责协调供电部门根据水位情况对有关部位进行拉闸断电,确保安全。

区住房城乡建委动员有关建设单位和业主开动相关专业抗洪抢险工具参与救援抢险工作,并作好统计,以备后期准确发放征用补贴。

4)善后工作组:组长一般由区政府分管副区长担任,成员:区住房城乡建委、区城市管理局、区卫生健康委、古南街道、文龙街道、通惠街道、三江街道等有关同志。

区城市管理局负责牵头开展洪水退后短时间内完成被淹区域清淤工作及城区环境卫生整治工作;负责通知供水单位做好受灾群众饮水安全和防洪安全工作。

区卫生健康委负责洪水退后卫生防疫工作。

区住房城乡建委负责做好内涝地区的排水和防洪安全工作,被淹区房屋安全应急巡查业务指导,并受古南街道、文龙街道、通惠街道委托联系房屋安全鉴定机构对危险房屋进行鉴定。

5)宣传报道组:组长一般由区委宣传部主要领导担任,成员:区委宣传部(区融媒体中心)、区网信办、区防办、古南街道、文龙街道、通惠街道、三江街道等有关同志。

区委宣传部负责根据城区防洪现场指挥部的统计口径,撰写信息发布稿件,统筹区内媒体,协调区外媒体报道灾情消息和抢险救援情况;区融媒体中心负责信息发布和宣传报道。

区网信办负责网络舆论引导处置工作。

区防办负责收集汛情、灾情信息。

区公安局加强网络舆情的监控。

2.5.3职责

区防汛抗旱指挥部职责:负责领导、组织全区的防汛抗旱工作。主要职责是贯彻落实国家防总、长江防总、市委、市政府、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对防汛抗旱工作的决策部署,充分发挥在防汛抗旱工作中的牵头抓总作用,强化组织、协调、指导、监督职能;研究贯彻落实国家防汛抗旱政策法规,拟订本级规章制度,依法组织制定和实施重要江河和重要水工程的防御洪水方案、洪水调度方案、应急水量调度方案等;组织开展防汛抗旱检查,监督落实重要工程和重点地区防汛抗旱责任人;组织协调、指挥决策和指导监督重大水旱灾害应急抢险救援工作,调度运用影响重大的防洪抗旱工程设施;指导监督防汛抗旱重大决策的贯彻落实。

区防办职责:承办区防汛抗旱指挥部的日常工作,组织、协调、指导、监督全市防汛抗旱工作;组织编制并实施区防汛抗旱应急预案;负责防汛抗旱信息的收集、分析、管理和发布,指导、监督全区重大防汛演练和抗洪抢险工作;指导全区防汛抗旱物资的储备与管理、全区防汛抗旱应急抢险救援队伍和技术力量的建设与管理;负责水旱灾害的调查和评估;完成上级领导交办的其他事项。


3暴雨洪水特征及洪水水位

3.1暴雨洪水特性

根据綦江区气象站实测降水资料统计,410月均可能出现暴雨,而特大暴雨在79月出现的机会较多,78月常发生局部性雷雨,历时较短,强度较大,也会造成严重的洪灾,根据綦江县气象站19802013年短历时暴雨实测资料统计:实测最大24h降水量为216.5mm,实测最大6h降水量为118.1mm,占最大24h降水量的54.5%,实测最大1h降水量为69.6mm,占最大6h降水量的58.9%,实测最大1/6h降水量为29.5mm,占最大1h降水量的42.3%。由此可见暴雨在时间上分布极不均匀。暴雨在永丰河流域的分布特点也因其地形地势条件存在差异,表现出在流域上游山区常出现大暴雨,中下游地势较缓区,暴雨量级稍小、其笼罩范围、出现的机会等均较流域上游少。

綦江河流域洪水发生时间与暴雨一致。每年4月下旬开始进入汛期,59月为本流域大暴雨多发季节,特大暴雨、洪水常发生在此时期,10月以后,付高南移,流域内降水较多,但雨强较小,一般不会形成大洪水。綦江河为典型的山区河流,流域内洪水具有汇集快,洪水过程陡涨陡落,峰型尖瘦,峰顶持续时间短的特点,洪水过程多为单峰,历时在3d以内,最大洪量主要集中在24h以内。

3.2历史洪水及洪灾

根据四川省气象局《四川省近五百年旱涝史料》、《綦江县志》和《綦江县续志》及《綦江县古南镇河段三线划定报告》(1999年)资料表明,自1550年至今共有较大洪水45次,约10年出现1次,每30年就有1次特大洪水。特大洪水年份为:1602年、1678年、1734年、1786年、1830年、1831年、1848年、1859年、1913年、1933年、1937年、1963年、1968年、1976年、1998年。

1998年以来的近22年间,綦江河流域在1998年、2002年、2005年、2009年、2010年、2016年、2020年共7个年份发生了较大洪水:

199886日晚,黔北及重庆万盛区、綦江大部分普降暴雨(綦江区南部降雨量高达156.8mm),綦江河上中游河水暴涨。7日晨4时,洪灾达到綦江城区。6时许,洪水淹进滨河小区。9时许,綦江大桥禁止车辆通行;10时,洪水即将淹封桥洞,大桥禁止行人通过。古南城区水位达到227.53m,超乾隆年间最高洪水位0.5m,接近1968年最高洪水位。此后水位持续一段时间后开始回落。下午4时,綦江城区河水退入河道。由于洪水来势迅猛,给綦江区人民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全区22个乡镇330个村、2990个合作社、24个居委会、5.2万户人受灾,共冲毁房屋6625间,农房倒塌5500间,城镇倒塌房屋370间,13万亩农作物受灾,直接经济损失5.9亿元。

2002613日晨3时至下午4时,綦江普降大到暴雨,扶欢地区降雨量达128.4mm,隆盛地区降雨量124mm,古南地区降雨量92.1mm,郭扶、赶水、东溪地区降雨量均在70mm以上,加之南川、万盛地区均普降大到暴雨,致使蒲河流域首先出现较大洪水。据东溪水文站资料表明,该站14时开始涨水,至1825分形成洪峰,水位达到242.1m,流量1060m3/s。綦江城区古南街道1825分水位达到222.20m,超警戒水位2.2m,超保证水位0.2m。这次洪水造成綦江区19个镇218个村(局)2095个社10835户人受灾,农作物受灾31万亩,倒塌房屋3592间,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000万元。

2002810日起,连续11天中到大雨,20日发生暴雨。南川、万盛地区出现中到大雨,致使蒲河出现较大洪水。綦江城区古南街道1830分达到警戒水位,2240分达到223.3m,超警戒水位3.5m,保证水位1.5m。城区滨江路进水1.5m,受灾涉及古南街道,经济损失3000万元。

200564日,綦江区遭遇自1998年“8.7”洪灾以后的最大一次洪灾。4日凌晨,境内普降暴雨,石壕、郭扶等镇将大暴雨,石壕镇至11时雨量达130.6mm4日下午,綦江河城区河段洪峰水位达到223.5m,超过城区警戒水位3m,最高进水位达2m13500户人受灾,农作物受灾53000亩,渝黔铁路、渝黔高速公路和綦万高速公路无法正常通车,直接经济损失9362万元。

20098320时至8514时,綦江区各地普遍出现强降雨过程。851730分,城区防洪观测亭最高水位已达到222.85m,超过城区防洪保证水位0.35m,造成受灾人口约22万人,因灾紧急转移人口21785人,城区百步梯、大石路、水井沟等地方有近235户房屋进水,其中近60间被淹,全县房屋受损1576间,倒塌967间,农作物受灾10万亩,直接经济损失9500万元。

2010619日凌晨2时至14时,綦江区各地出现大暴雨天气,其中北部古南降雨量达100mm以上,北部其他地区降雨量均在50-99mm左右;中部和南部地区降雨量在50-85mm左右。綦江城区水位从1911时开始上涨,分别于1415分达到警戒水位220.5m1638分达到保证水位222.5m1750分达到最高洪水位223m,超保证水位0.5m。全县20个街镇不同程度受灾,受灾人口约14.2万人,紧急转移人口905人,綦江城区下北街、滨江路、菜坝3条街道和一些临江门面被淹,部分市政设施受损,造成全区直接经济损失3700万元。

2016年,受极强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暴雨天气频发,防汛形势非常严峻。汛期以来,綦江区发生“5.7”、“6.2”、“6.15”、“6.19”、“6.28”五次较大暴雨洪水过程,发生频率很高,仅6月份就发生了四次,达到或超过保证水位就有两次,其中“5.7”、“6.2”、“6.19”、“6.28”四次洪水主要是因为藻渡河上游桐梓县境内芭蕉、狮溪、水坝塘、羊蹬、坡渡等镇突降暴雨,形成洪水汇入藻渡河,造成桐梓县坡渡、羊蹬等镇及綦江区沿河场镇、城区不同程度被淹,尤其是628日綦江城区被淹严重,最大进水高度达4.2m。五次洪灾共造成87925人受灾,紧急转移安置6630人,房屋倒塌251间,直接经济损失3.51亿元。2016年,“6.28”洪水,綦江河五岔站水位203.70m,超保证水位(200.51m3.19m,洪峰流量4150m3/s

2020年汛期以来,綦江区发生“6.12”、“6.22”、“6.27”、“7.1”、“7.7”五次较大暴雨洪水过程,发生频率很高,短短一个月内发生5次,达到或超过保证水位就有两次,分别为“6.22”、“7.1”;“6.22”洪水自619日夜间开始,綦江区出现连续性强降雨天气过程,伴有雷电、阵性大风、短时强降水等强对流天气。截止2308时,永城、龙沧、风门、麻柳、草坪等49个站点过程累计雨量达到100毫米以上,过程最大雨量为永城的306.1毫米;24小时降水分布主要集中在2113时至2213时,永城、龙沧等49个站点达暴雨量级,永城、龙沧、草坪、安育、清溪等7个站点达大暴雨量级,最大雨量为永城的197.8毫米。同时,受贵州习水、桐梓、南川及万盛等周边地区降雨量大等因素影响,导致綦江区多地发生洪涝灾害。221050分,预计城区水位超警,经会商后发布綦江城区级预警信息,并启动级应急响应;2216时左右,洪峰通过綦江城区,綦河水位达到227.6米,超保证水位5.1米,比1998年“8.7”洪灾高出0.07米,綦江城区洪峰流量5063m3/s,为綦河流域历史第一次全线红色预警,也是重庆市水文监测总站建站以来针对綦河全流域的首次红色预警。其中古南、文龙、三江、通惠、石角、赶水等21个街镇上报灾情,受灾人口112126人,紧急转移安置人口29978人,农作物受灾面积约1538公顷,成灾面积约785公顷,绝收面积约94公顷,毁坏耕地约23公顷。全区倒塌农房90173间,严重损坏农房61136间,一般损坏农房163369间。全区直接经济损失约115739万元,其中农业损失约2403万元,工矿企业损失约14312万元,基础设施损失约75999万元,公益设施损失达10307万元,家庭财产损失达12718万元。71日,綦江区再次发生强降雨天气,截止114时:綦江河城区彩虹桥防洪亭223.8米,超保证水位1.3米,洪峰流量3200m3/s,受灾人口39624人,农作物受灾面积515.1公顷。全区倒塌农房59100间,严重损坏农房5089间,一般损坏农房50103间。全区直接损失约4275.3万元。

綦江城区16年洪灾

2020.6.22洪灾

2020.6.22洪灾

2020.7.1洪灾

3.3 控制断面洪水计算

3.3.1测站基本资料

綦江作为长江的重要支流,其水文观测资料较为丰富。其上游支流蒲河有石角水文站,控制流域面积为707km2;上游干流有东溪水文站,位于綦江区东溪镇,控制流域面积3097k m2,资料观测年限为1970年至今;下游有五岔水文站,位于江津区五福枢纽下,控制流域面积5566k m2,资料观测年限为1940年至今(其中19441951年缺测)。綦江城区有綦江气象站,观测有1961年至今的气象资料。

1)东溪水文站

①测站沿革

东溪水文站于19695月由四川省水文总站设立,同年9月开始水位观测,19701月改为水文站。该站位于綦江干流的东溪镇上,站址坐标为东经106°40′,北纬28°47′,东溪水文站控制流域面积3097km2

②测验河段特性

东溪水文站测验河段顺直长约600m,上游300m为急弯急滩,再上游约600m处左岸有小支流汇入。下游550m处为弯道浅滩,再下游2km处有羊蹄洞船闸。测验河段河槽窄深,断面略呈“W”形,最大河宽约91m,河床为卵石略有冲淤变化,岸坡稳定,右岸为乱石、壤土,间有杂草,左岸为岩石。

③水文测验情况

水位观测采用枯水期每日观测两次,汛期每日观测四次或八次,洪水期洪水涨落时加测或守候观测;水准点高程均为川水系统假定高程,观测水尺设置正规。每年汛期前后均校测水尺零点高程。

东溪站水位~流量关系曲线呈绳套曲线,低水时,曲线多为单一线,且多年曲线变幅很小。

④资料复核

经复核认为:东溪水文站测验河段控制条件较好,基本水尺断面比较稳定,流速仪测流精度较高;基本水尺零点经多次校测无变动,浮标系数的采用合理,水位、流量资料无漏测现象,水文资料成果完整可靠,能满足设计使用。

2)石角水文站

①基本情况

石角水文站位于重庆市綦江区石角镇,属綦江支流蒲河流域控制站,地理坐标为东经106°48′,北纬28°56′,测站距河口9.8km,控制流域面积707km2。观测项目有水位、流量等,测站高程基面为假定基面。

②测站沿革

19586月,由四川省水利电力厅设立,19621月改为水位站,19641月改由四川省水文总站领导,19654月恢复为水文站。

③测验河段概况

测验河段上游约300m处为大勇闸,下游约10km为大仁闸,河床呈V型,两岸系陡坡,多为黄沙土壤,河底为块石和沙砾石组成,无显著冲淤变化。基本水尺断面以下有一弯道。

④水文资料复核

石角水文站为国家正规水文站,历年水文资料经长江上游水文局整编后交长办审查汇编刊印。1987年前有刊印成册的《水文年鉴》,1988年后有整编成果。经复查,测站资料整编符合规范要求,成果可供本阶段设计使用。

3)五岔水文站

①测站沿革

五岔水文站于1940726日由淮委在金银湾设立,1944921日停测,19441111日恢复上迁至大民闸下游100m处,19451月又下迁100m处,同年4月停测,19505月由长江水利委员会恢复,1951年改属西南水利部水文总站领导,195211月属四川省水利厅领导,19577月水尺迁右岸,19641月属四川省水文总站领导。该站位于重庆市原江津县覃嗣公社平等村,距离綦江河口40km,站址坐标为东经106°28′,北纬29°07′,五岔水文站控制流域面积3097km2

②测验河段特性

五岔水文站测验河段位于綦江下游,顺直长度900m,河底系卵石佳沙和部分岩石组成,两岸为壤土,两岸边上下游均有较大卵石影响水流。

基本断面右岸上约10m处有废铁路涵洞,上游约1.5km有大民闸,闸门启闭对测验有影响。基本断面下游左岸下约280m处有一溪沟,山洪爆发时有卵石下泄,沙砾堆积。

③水文测验情况

水位观测采用枯水期每日观测两次,汛期每日观测四次或八次,洪水期洪水涨落时加测或守候观测;水准点高程均为黄海高程,观测水尺设置正规。每年汛期前后均校测水尺零点高程。

④资料复核

经复核认为:五岔水文站测验河段控制条件较好,基本水尺断面比较稳定,流速仪测流精度较高;基本水尺零点经多次校测无变动,浮标系数的采用合理,水位、流量资料无漏测现象,水文资料成果完整可靠,能满足设计使用。

4)綦江气象站

綦江气象站始建于19571月,位于綦江城区附近,属国家基本气象观测站,綦江气象站距工程位置约32km(直线距离),该站于1961年开始进行气象观测,其站点高程为474.7m。该站气象资料完整,观测项目齐全,精度较高,资料可靠。该项目与綦江气象站属同一气候区,所在区域气象水文特征一致,故选择綦江气象站作为该项目所处区域的气象代表站。

綦江流域测站基本情况见下表:

表3.3-1綦江流域水文气象站资料情况统计表

站名

站别

建站

时间

集雨面积(km2

观测资料期

水位

流量

降雨

东溪

水文站

1970

3097

1970-

1970-

1970-

石角

水文站

1958

707

1958-

1964-

1958-

五岔

水文站

1940

5566

1940-

1940-

1940-

綦江气象局

气象站

1960

1961-

3.3.2参证站设计洪水

3.3.2.1资料系列插补延长

本次收集到实测洪峰流量资料系列有:东溪水文站19702005年历年逐月洪峰流量,五岔水文站19522006年历年逐月洪峰流量。根据东溪站与五岔站19522006年同系列实测历年逐月洪水资料分析,两站大洪水年月基本一致,对两站19702006年洪峰系列进行相关分析,其相关系数为0.92,以此对东溪站洪峰流量系列进行插补延长,得到东溪站19522006年共55年洪峰流量资料。

石角水文站19582006年(缺1962.11965.3)洪峰流量系列,但19621月~19633月有实测最高洪水位资料,根据石角站综合水位流量关系曲线插补得该站1962.11963.3洪峰流量,从而得到石角站19582006年共49年洪峰流量资料。

3.3.2.2参证站洪水计算

根据资料情况,三站取同系列19582006年共49年资料系列进行分析计算。东溪站19582005年洪峰流量系列加入178619331998年历史洪水进行频率分析;石角站采用19582005年洪峰流量系列进行频率分析;由于五岔河段1786年、1859年历史洪水未有推流成果,1998年洪水不作为特大值处理,因此五岔站19582005年洪峰流量系列仅加入1913年历史洪水进行频率分析。

表3.3-2参证站洪水成果

站点

均值

cv

cs/cv

1%

2%

3%

5%

10%

20%

石角

422

0.55

3.5

1250

1090

978

884

725

566

东溪

1870

0.51

3.5

5200

4580

4130

3760

3130

2480

五岔

2620

0.5

3

6980

6210

5650

5180

4370

3520

3.3.3綦江干流设计洪水

1)綦江干流控制断面流域特征值

根据收集的在綦江流域11万航测图,量算工程各控制断面集水面积,干流各控制断面集水面积见下表:

表3.3-3   綦江干流河段控制断面集水面积表

控制断面

Fkm2)

备注

桥溪口闸坝

5383

石溪口闸坝

4344

2)干流设计洪水计算

綦江干流主要有东溪水文站、五岔水文站,綦江支流蒲河上有石角水文站,三站资料系列较长,精度好。分析河段桥溪口闸坝、石溪口闸坝段位于五岔站上游,东溪站、石角站下游,设计洪水按照下式计算:

式中:Q参上、Q参下:上下游游参证站的洪峰流量(m3/s);

Q设:设计站洪峰流量(m3/s);

F设:设计站流域面积(km2);

F参上、F参下:上游参证站及下游参证站的流域面积(km2);

将东溪站作为上游参证站,五岔站作为下游参证站,工程河段为各段设计站。采用两站流域面积内插法计算得本次綦江干流河段设计洪水成果见下表:

表3.3-4綦江干流河段控制断面设计洪水成果表

控制断面

1%

2%

5%

10%

20%

50%

桥溪口闸坝

6900

6130

5100

4300

3450

2260

石溪口闸坝

6130

5430

4500

3780

3030

1970

3.3.4城区各支流设计洪水

根据《重庆市綦江区城乡总体规划》可知,綦江城市规划区内涉及綦江河支流有:沙溪河、通惠河、桥河、蒲河、登瀛河。各河流流域特征值见下表:

表3.3-5綦江城市规划区内各支流流域特征值

控制断面

Fkm2)

Lkm

J

沙溪河

88.6

24.3

9.4

通惠河

180

30.5

21.61

桥河

30

9.8

67.3

蒲河

882

89

4.3

登瀛河

26.2

12.67

38.3

因沙溪河、通惠河、桥河、登瀛河流域均无实测洪水资料,且集雨面积均小于1000km2,因此采用设计暴雨推求洪水的方法计算沙溪河、通惠河、桥河、登瀛河设计洪水;

蒲河流域上游有石角水文站,该站有较长实测洪水系列资料,且位于蒲河上,故根据石角水文站设计洪水成果,采用水文比拟法推求到工程河段,面积比指数采用经验比指数0.67,求得蒲河设计洪水成果

通惠河上游三岔河段的古柏村有鱼栏咀水利工程,是一座以农业灌溉为主,兼有农村人畜饮水、场镇供水和城镇供水等综合效益的中型水利工程。水库坝址以上控制流域面积74.0km2,河长16.5km,河道平均比降33.9‰。由于鱼栏咀水库坝址控制流域面积占通惠河控制流域面积的48.1%,需考虑该水库的洪水调节作用。

根据《重庆市綦江县鱼栏咀水利工程初步设计报告》,鱼栏咀水利工程水库总库容2615m3,正常蓄水位353.00m,相应正常水位以下库容2387m3,水库死水位320.00m,相应死库容384m3,调节库容2003m3。鱼栏咀水利工程溢洪道布置于右坝头,堰型采用WES实用堰,堰顶高程346.80m。闸室分为2孔,单孔净宽9.0m,每孔设一道弧型工作门。

又根据《重庆市綦江区鱼栏咀水库汛期调度运用计划》(重庆市水利电力建筑勘测设计研究院,2017.03)鱼栏咀水库在洪水期间,采用泄洪闸门控制水库蓄水位,使水库在正常蓄水位运行,鱼栏咀水库汛期正常情况防洪调度方式见下表,可以看出当遭遇100年、50年、20年一遇洪水时,鱼栏咀水库最大削峰流量分别为171 m3/s123 m3/s36 m3/s

表3.3-6鱼栏咀水库坝前水位控制、闸门开启方式及泄流表

洪水频率

(%)

入库流量(m3/s)

调节后的

出库流量(m3/s)

坝前最高库

水位(m)

闸门调度组合

0.1

1310

957

355.46

1#2#孔全开

1

954

783

354.229

1#2#孔全开

2

780

657

353.426

1#2#孔全开

3.3

720

641

353.332

1#2#孔全开

5

650

614

353.134

1#2#孔全开

10

538

519

353

1#2#孔全开,开口高度5.6m

20

413

413

353

1#2#孔全开,开口高度4.78m

50

261

261

353

1#2#孔全开,开口高度3.48m

1)暴雨参数

根据綦江气象站1980年~2013年实测最大1/6h1h6h暴雨观测资料,和1961年~2013年实测24h暴雨观测资料,采用P-Ⅲ型频率曲线适线后,求得綦江气象站设计暴雨成果,然后移用至设计流域,其成果见下表。

3.3-7綦江气象站设计暴雨统计参数表     单位:mm

时段

均值

Cv

Cs

1/6h

16.61

0.31

3.5Cv

1h

40.72

0.36

3.5Cv

6h

61.42

0.38

3.5Cv

24h

80.67

0.40

3.5Cv

2)设计洪峰流量推求

推理公式法

a. 设计流域参数:采用1/50000航测图量算成果。

b. 暴雨参数:设计雨力Sp及暴雨公式指数n,由设计暴雨成果按《手册》中相应公式计算。

c. 产、汇流参数:产流参数μ采用《手册》中的分区公式计算,即μ4.8F-0.19Cv0.18Cs3.5Cv;本工程区属于盆地丘陵区,流域汇流参数m由设计流域特征参数查《手册》分区综合公式计算公式如下:

m=0.40θ0.204θ=130);

m=0.092θ0.636θ=30300)。

综合瞬时单位线的产、汇流计算

a. 产流参数:流域平均暴雨损失量If,查《手册》中综合分区图,设计流域区,If=1535mm,取均值25mm,流域平均稳定入渗率fc=0.90mm/h,取fc=0.90mm/h

b. 汇流参数:根据设计流域地理位置,查《手册》综合瞬时单位线汇流参数分区图,属区,公式如下:

3)计算成果及合理性分析

根据上述綦江气象站实测暴雨资料及参证站洪水成果,采用上述方案推算的各支流设计洪峰流量成果见下表。

表3.3-8各河段设计洪峰流量计算成果表

计算方法

资料来源

设计洪峰流量(m3/s

P=1.0%

P=2.0%

P=5.0%

P=10%

P=20%

P=50%

沙溪河

推理公式法

380

329

262

211

163

99.7

瞬时单位线法

460

396

337

280

215

112

通惠河

推理公式法

879

765

615

502

388

236

瞬时单位线法

1100

960

818

689

541

305

桥河

推理公式法

345

304

249

208

165

106

瞬时单位线法

222

199

170

146

118

69

蒲河

水文比拟法

1357

1184

1062

960

787

615

登瀛河

推理公式法

201

175

142

117

92

56

瞬时单位线法

187

164

140

119

93

54

由上表可看出,沙溪河、桥河、通惠河、登瀛河通过推理公式法与瞬时单位线法计算结果存在一定差异。是由于综合瞬时单位线推求设计洪水综合的因素较多,参数确定较困难,其概化后的参数与设计流域存在一定差异,其计算成果误差较大,而设计河段集雨面积较小,小流域洪水计算中推理公式计算的边界条件易于满足,计算参数物理概念较清楚,计算成果较符合实际,其推求的设计洪水成果比较适合中小流域暴雨洪水计算,因此推荐采用推理公式法推求的设计洪水结果。

蒲河是直接采用的是水文比拟法推求河段洪水,主要考虑到设计河段上游有流域控制站石角水文站,该站有较长实测洪水系列资料,对于工程河段以上流域的洪水具有代表性,且中间无较大支流汇入,故采用水文比拟法更为合理。

考虑鱼栏咀水库对通惠河的削峰作用,在上述设计洪水计算结果基础上,减去鱼栏咀水库各频率设计洪水削峰流量,得到最终洪水计算成果作为本次方案设计依据。

表3.3-9 各河段设计洪峰流量最终成果表

计算方法

资料来源

设计洪峰流量(m3/s

P=1.0%

P=2.0%

P=5.0%

P=10%

P=20%

P=50%

沙溪河

推理公式法

380

329

262

211

163

99.7

通惠河

推理公式法

708

642

579

483

388

236

桥河

推理公式法

345

304

249

208

165

106

蒲河

水文比拟法

1357

1184

1062

960

787

615

登瀛河

推理公式法

201

175

142

117

92

56

3.3.5水位流量关系

1)水位流量关系

本次分析以綦江区城北大桥下游9.84km的桥溪口闸坝作为綦江河城区段下游控制断面,闸坝为砌石重力坝,溢流方式为坝顶开敞式溢流,最大坝高10m,坝顶总长170m,溢流净宽98m,堰顶高程211.82m,堰型为曲线型实用堰,溢流堰左右两侧坝段顶部高程为213.67m,其中左岸坝段设有船闸。故将桥溪口闸坝作为本次推流计算的起始断面。故泄流能力曲线按实用堰流的基本计算公式进行计算,公式及参数如下:

式中:B——堰宽;

ε——侧收缩系数;

——淹没系数;

H0——堰上水头(计入行近流速水头);

m——流量系数,取0.42

根据上述公式,带入相关参数,计算得桥溪口闸坝泄流能力成果见下表。

表3.3-8桥溪口闸坝断面水位流量关系成果表

频率(%)

1

2

5

10

20

50

流量(m3/s)

6900

6130

5100

4300

3450

2260

上游水位(m)

219.46

218.9

218.41

217.74

217.03

215.98

綦江河三江街道段下游有石溪口船闸,该闸坝为砌石重力坝,溢流方式为坝顶开敞式溢流,闸坝最大坝高约5m,坝顶总长120m,其中溢流堰段长68m,堰顶高程226.65m,堰型为曲线型实用堰。右岸坝段设有船闸,船闸上游进口宽15m,导墙顶高程229.30m,导墙厚1.2m。左岸为原电站引水明渠,明渠净宽15m,明渠导墙顶高程227.00m。电站明渠与溢流堰之间设有隔墩,墩顶高程228.30m,墩顶垂直水流方向宽9.5m。石溪口闸坝对三江街道河段水流具有控制作用。其水位流量关系如下:

表3.3-9 石溪口闸坝断面水位流量关系成果表

频率(%)

1

2

5

10

20

50

流量(m3 /s)

6130

5430

4500

3780

3030

1970

上游水位H(m)

242.13

241.1

239.56

238.1

236.53

233.97

各支流中通惠河、桥河、蒲河均受綦江干流顶托影响,控制断面分别为綦江干流下游桥溪口、石溪口电站闸坝,登瀛河场镇下游约700处有一天然跌坎,天然跌坎处跌坎高25.5m,宽30m,陡坎顶高程268.29m。可作为登瀛河水文计算控制断面,跌坎断面可以看成是无底坎的宽顶堰,控制断面水位流量关系根据宽顶堰泄流公式确定,结果如下:

表3.3-10 登瀛河天然跌坎断面水位流量关系成果表

水位(m)

流量(m3/s)

268.29

0

268.8

10

269.3

48

269.8

88

270.3

115

270.8

196

271.3

248

271.8

313

2)断面流量及起始水位

工程河段控制断面洪峰流量根据前述设计洪水计算成果,控制断面起算水位根据设计洪水流量查控制断面水位流量关系成果而得;桥河、蒲河、通惠河受綦江干流洪水顶托,河口起算水位由控制断面推算至綦江汇合口水位。本方案为超标洪水防御方案,城区防洪标准为20年一遇,本次分别计算了20年一遇,50年一遇,100年一遇的洪水水位,结果如下表:

表3.3-11 各起始断面洪峰流量及起算水位

河段

项 目

100年一遇

50年一遇

20年一遇

备注

桥溪口闸坝

洪峰流量(m3/s

6900

6130

5100

起算水位(m

219.46

218.9

218.41

河段

项 目

100年一遇

50年一遇

20年一遇

备注

石溪口闸坝

洪峰流量(m3/s

6130

5430

4500

起算水位(m

242.13

241.1

239.56

沙溪河口

洪峰流量(m3/s

380

329

262

由桥溪口闸坝推算至綦江汇合口水位

起算水位(m

227.39

226.45

225.12

通惠河口

洪峰流量(m3/s

708

642

579

起算水位(m

229.21

228.26

226.66

桥河河口

洪峰流量(m3/s

345

304

249

起算水位(m

232.24

231.26

229.58

蒲河河口

洪峰流量(m3/s

1357

1184

1062

由石溪口闸坝推算至綦江汇合口水位

起算水位(m

242.68

241.63

240.06

登瀛河

洪峰流量(m3/s

201

175

142

起算水位(m

270.85

270.67

270.36

3.4重要断面洪水水位

通过上述设计洪水及控制断面水位计算,各河流水面线简化为稳定非均匀流按伯努利能量方程进行计算,超标洪水计算成果表见附件1,城市规划区内部分重点防洪断面超标洪水水位见下表。

表3.3-12 城市规划区内各重要防洪断面水位

序号

地名

P=1%

P=2%

P=5%

河底高程(m)

备注

綦江干流(主城区段)

1

北渡福民城

223.98

223.23

222.18

204.92

2

北渡老场

224.48

223.70

222.60

209.34

3

城北大桥

227.10

226.18

224.86

209.50

4

綦江中学

227.25

226.32

224.99

207.37

5

沙溪河河口

227.39

226.45

225.12

212.05

6

大常电站

228.18

227.23

225.80

210.80

7

下北街

228.46

227.51

226.03

208.50

8

綦江大桥

228.95

228.00

226.44

211.40

9

通惠河河口

229.21

228.26

226.66

211.40

10

彩虹桥

229.63

228.67

227.04

212.70

11

坨湾大桥

230.27

229.31

227.63

204.50

12

火车站

230.76

229.81

228.10

210.31

13

桥河河口

232.24

231.26

229.58

210.60

沙溪河

1

河口

227.39

226.45

225.12

212.05

2

宣传文化中心

227.41

226.47

225.14

215.29

3

沙溪公园下游拱桥

227.46

226.53

225.21

216.01

4

水岸幼儿园

227.54

226.62

225.32

218.02

5

澳园

227.69

226.79

225.53

219.82

6

马家槽大桥

227.89

227.05

225.91

216.17

通惠河

1

龙角桥

229.21

228.26

226.66

211.65

2

电力局

230.00

228.39

226.84

216.65

3

高铁桥

230.11

228.55

227.05

216.58

4

文龙小学

230.22

228.70

227.21

216.88

5

规划局

230.40

228.93

227.48

217.05

6

东方新天地

248.72

248.33

247.86

245.20

7

通惠老场

255.31

254.85

254.09

248.50

8

星月国际

257.97

257.51

256.73

249.40

9

市民服务中心

258.89

258.42

257.67

249.75

10

环保局

259.05

258.57

257.79

249.81

11

通惠高速路口

261.84

261.26

260.50

252.50

桥河

1

河口

232.24

231.26

229.58

220.00

2

210国道桥

244.88

243.82

243.29

239.65

3

民生村镇银行

246.14

245.21

244.64

241.21

4

城南中学

246.41

245.59

245.11

241.61

5

长风文化广场

246.84

245.93

245.49

241.95

6

厂邻村

250.86

249.71

249.13

243.25

綦江干流(三江街道)

1

石溪口闸坝

242.13

241.10

239.56

219.57

2

钢丝绳厂

242.38

241.34

239.79

219.57

3

蒲河河口

242.68

241.63

240.06

219.57

4

三江大桥

242.73

241.68

240.10

221.07

5

吊索桥

243.09

242.02

240.42

219.57

6

四钢工业园

243.32

242.24

240.63

224.07

7

规划区末端

244.10

243.00

241.37

222.57

蒲河

1

蒲河河口

242.68

241.63

240.06

220.30

2

三江老街

242.69

241.64

240.07

230.90

3

闸坝菜市场

242.77

241.75

240.26

234.10

4

明家沟

242.80

241.79

240.33

233.40

登瀛河

1

场镇下游

276.35

276.15

275.88

272.41

2

瀛溪桥

277.35

277.10

276.78

272.76

3

人行拱桥

277.46

277.24

276.94

273.19


4 防御洪水方案

4.1防御洪水原则

从綦江河流域的洪水灾害特征、现有防洪工程体系、流域内工农业分布、城镇人口情况等方面分析流域的防洪现状和需求,确定编制本次綦江河城区的防御洪水原则,促进綦江河流域防御洪水工作的协调。

1)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为首要目标。

2)防汛组织机构职能上要坚持统一调度、统一指挥,下级服从上级的原则。

3)坚持统筹兼顾、蓄泄兼筹、团结协作、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的原则。

4)坚持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紧密结合原则。充分考虑编制流域现有的防洪工程措施的防洪能力,配合非工程措施,加强洪水的预警预报等工作,全面提升綦江河流域防洪能力。

5)发生设计标准及以下洪水时,通过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确保防洪工程及防洪保护区安全。

6)发生超标准洪水时,及时转移危险区域群众,同时抢险,确保重要地区和城市的防洪安全,尽最大可能减轻灾害损失。

7)在确保防洪安全的前提下,兼顾洪水资源利用。根据分级管理的原则,綦江河流域内各行政区域要明确各自的防汛重点。

4.2 设计标准内洪水防御安排

本报告为超标洪水防御预案,根据相关规定,綦江城市规划区内防洪标准为20年一遇,当遭遇防洪标准以内的洪水时,按照《重庆市綦江区城区防汛应急预案》执行。

4.3 设计标准以上洪水防御安排

超标洪水洪量大、水位高,且綦江河流域暂无大型防洪水库或其他蓄滞洪区,遭遇超标洪水时,无法通过调节现有水利工程及其他工程措施进行防御,本方案拟定主要通过转移受灾区人员、财产以减小超标洪水所造成的损失。

4.3.1超标洪水避洪转移启动划分

以綦江城区遭遇不同量级超标洪水(20年、50年和100年一遇)时的淹没分析计算结果为依据,根据各量级的可能最大淹没范围,最终确定避洪转移范围,转移单元为街道。不同量级超标洪水转移启动条件如下:

表4.3-1綦江城区各量级超标洪水启动划分

设计

区域

预警

级别/颜色

洪水

量级

转移启动条件

綦江城区及北渡场镇

I/红色

20年一遇

1.东溪水文站发生20年一遇设计洪水(Q=3760m3/s);

2.东溪水文站发生10年一遇设计洪水(Q=3130m3/s)同时石

角水文站发生20年一遇设计洪水(Q=884 m3/s);

3.三江大桥处水位可能达到或超过20年一遇设计洪水位

240.10m

4.彩虹桥处水位可能达到或超过20年一遇设计洪水位227.04m

设计

区域

预警

级别/颜色

洪水

量级

转移启动条件

綦江城区及北渡场镇

I/红色

50年一遇

1.东溪水文站发生50年一遇设计洪水(Q=4580 m3/s);

2.东溪水文站发生20年一遇设计洪水(Q=3760 m3/s)同时石角水文站发生50年一遇设计洪水(Q=1090 m3/s);

3.三江大桥处水位可能达到或超过50年一遇设计洪水位(241.68m

4.彩虹桥处水位可能达到或超过50年一遇设计洪水位228.67m

100年一遇

1.东溪水文站发生100年一遇设计洪水(Q=5200 m3/s);

2.东溪水文站发生50年一遇设计洪水(Q=4580 m3/s)同时石角水文站发生100年一遇设计洪水(Q=1250 m3/s);

3.三江大桥处水位可能达到或超过100年一遇设计洪水位(242.73m

4彩虹桥处水位可能达到或超过100年一遇设计洪水位229.63m

由于城区内沙溪河、桥河、通惠河、登瀛河上无水文站,无法实时监测洪峰流量,本次主要通过暴雨雨量及场镇或上游水利设施水位判断超标洪水灾情:

表4.3-2綦江城区沙溪河段各量级超标洪水启动划分

设计

区域

预警

级别/颜色

洪水

量级

转移启动条件

綦江城区(沙溪河)

I/红色

20

一遇

1.气象局发布红色暴雨预警同时马家槽大桥水位持续上涨可能达到或者超过20年一遇水位225.91m

50

一遇

1.气象局发布红色暴雨预警同时马家槽大桥水位持续上涨可能达到或者超过50年一遇水位227.05m

100

一遇

1.气象局发布红色暴雨预警同时马家槽大桥水位持续上涨可能达到或者超过100年一遇水位227.89m

表4.3-3綦江城区桥河段各量级超标洪水启动划分

设计

区域

预警

级别/颜色

洪水

量级

转移启动条件

桥河场镇(桥河)

I级/红色

20

一遇

1.气象局发布红色暴雨预警同时长风文化广场水位持续上涨可能达到或者超过20年一遇水位245.49m

50

一遇

1.气象局发布红色暴雨预警同时长风文化广场水位持续上涨可能达到或者超过50年一遇水位245.93m

100

一遇

1.气象局发布红色暴雨预警同时长风文化广场水位持续上涨可能达到或者超过100年一遇水位246.84m

表4.3-4綦江城区通惠河段各量级超标洪水启动划分

设计

区域

预警

级别/颜色

洪水

量级

转移启动条件

綦江城区(通惠河)

I级/红色

20

一遇

1.气象局发布红色暴雨预警同时鱼栏咀下泄流量超过579m3/s

50

一遇

1.气象局发布红色暴雨预警同时鱼栏咀下泄流量超过642 m3/s

100

一遇

1.气象局发布红色暴雨预警同时鱼栏咀下泄流量超过708 m3/s

表4.3-5綦江城区登瀛河段各量级超标洪水启动划分

设计

区域

预警

级别/颜色

洪水

量级

转移启动条件

登瀛场镇(登瀛河)

级/红色

20年

一遇

1.黑千沟水库下泄流量达到142 m3/s,库水位达到340.92m

2.瀛溪桥处水位可能达到或超过20年一遇洪水位276.78m

50年

一遇

1.黑千沟水库下泄流量达到175 m3/s,库水位达到341.19m

2.瀛溪桥处水位可能达到或超过50年一遇洪水位277.10m

100年

一遇

1.黑千沟水库下泄流量达到201 m3/s,库水位达到341.38m

2.瀛溪桥处水位可能达到或超过50年一遇洪水位277.35m.

4.3.2超标洪水避洪转移范围

当洪峰到达东溪水文站及石角水文站后,应在洪水到达綦江城区3小时前向綦江城区发出防汛红色预警,启动红色应急响应,根据水文站预警流量,确定超标洪水转移范围,通知设计洪水位以上2m内的单位和居民进行人员撤离和财产转移,并通知相关部门及时联系成都铁路局等有关部门做好客货列车的开行调整以及铁路安全工作。各量级超标洪水受影响范围简述见表4..3-34.3-5,详见附件各超标洪水淹没范围风险图:

表4..3-5綦江城区20年一遇淹没影响对象

行政区

涉及街道

受影响对象

綦江区

文龙街道

綦江区人民医院(东城分院),中国农业银行(綦江三农事业部),河东市场,菜坝片区,虹桥小区,南洲小学,綦江区旅游局,千山阳光水岸,火车站临河片区,瀛溪村沿河居民等

通惠街道

通惠老场临河居民楼等

古南街道

下北街菜市场,长德汽车修理厂,北街小学,綦江区公安局,桥河厂邻等

三江街道

新联片区,钢丝绳厂,钢丝绳厂影剧院,老大桥临河片区,蒲河河口片区,老街

表4.3-6綦江城区50年一遇淹没影响对象

行政区

涉及街道

受影响对象

綦江区

文龙街道

綦江区人民医院(东城分院),中国农业银行(綦江三农事业部),河东市场,菜坝片区,虹桥小区,南洲小学,綦江区旅游局,千山阳光水岸,火车站临河片区,瀛溪村沿河居民,桥亿汽车售后服务站,桥箱齿轮有限公司等

行政区

涉及街道

受影响对象

綦江区

通惠街道

通惠老场临河居民楼等

古南街道

下北街菜市场,长德汽车修理厂,北街小学,綦江区公安局,桥河厂邻,綦江中学初中部,城区污水处理厂,大常电站管理房,五桥路,古南文化幼儿园,綦江区住房保障局,綦江区武装部,微风广场,安格购物中心等

三江街道

新联片区,钢丝绳厂,钢丝绳厂影剧院,老大桥临河片区,蒲河河口片区,老街,创业园,场口菜市场,污水处理厂

表4.3-7綦江城区100年一遇淹没影响对象

行政区

涉及街道

受影响对象

綦江区

文龙街道

綦江区人民医院(东城分院),中国农业银行(綦江三农事业部),河东市场,菜坝片区,虹桥小区,南洲小学,綦江区旅游局,千山阳光水岸,火车站临河片区,桥亿汽车售后服务站,桥箱齿轮有限公司,金华中西医综合医院,友谊大酒楼,綦江区司法局,瀛溪村沿河居民,文化宣传中心等

通惠街道

通惠老场临河居民楼,车辉汽车服务有限公司等

古南街道

下北街菜市场,长德汽车修理厂,北街小学,綦江区公安局,桥河厂邻,綦江中学初中部,城区污水处理厂,大常电站管理房,五桥路,古南文化幼儿园,綦江区住房保障局,綦江区武装部,微风广场,安格购物中心,綦江中学宿舍楼,城南中学,齿轮厂幼儿园,齿轮厂厂房、停车场等

三江街道

新联片区,钢丝绳厂,钢丝绳厂影剧院,老大桥临河片区,蒲河河口片区,老街,创业园,场口菜市场,污水处理厂,三江新铁路,川黔线

4.3.3安置区

安置区的选择原则:就近安置、地面高程适宜、避洪场所资源共享、安全性、通达性及安置容量等。根据以上原则,结合《綦江区城区防汛应急预案》及现场调查踏勘情况,安置区多选择为危险区范围之外的空旷场所,包括巨龙广场、营盘山广场、第一实验小学、綦江体育馆、綦江体育中心、红星国际广场、綦江东站广场、綦江时代广场、工会体育场、古南中学、綦江实验中学、綦江中学、綦江职业教育中心、綦江特殊教育学校、南方翻译学院、万达广场长风广场、綦齿居委会、三江中学、三江二小等,详情见附件避洪转移路线图。

4.3.4转移路线

转移路线一般按照最短路线原则,主要结合现场踏勘、綦江区城区防汛应急预案、历史转移情况调查及綦江城区路网结构、道路通行能力来综合确定。各频率转移单元安置区转移路线对应关系如下,详情见附件避洪转移路线图:

表4.3-8綦江城区超标洪水安置区—转移路线对应表

行政区

街道名称

安置区

转移路线

綦江区

文龙街道

营盘山广场,营盘山小学,巨龙广场,第一实验小学,綦江老体育馆;綦江东站广场,名扬国际广场,九龙广场,九龙小学,南州中学,版画院广场,登瀛小学

沙溪路,五桥路,九龙大道,长生路,五福路,双龙路;龙角路,虹桥路,党校路,党校支路,S312省道

行政区

街道名称

安置区

转移路线

綦江区

古南街道

綦江中学,公会体育馆,实验中学,古南中学职教中心,康德城1小,康德城中学,北渡小学,北渡中学

黄木湾路,南门路,滨江路,中山路,

大同路,交通路,新村路

綦齿社区居委会,綦齿医院,齿轮厂停车场,綦齿七村小区,綦南小学,綦南中学,长风广场

解放路

通惠街道

文龙小学,红星广场,万达广场,通惠分校,新体育馆,通惠小学,南方翻译学院,消防队操场

通惠大道,滨河大道,长石东路,惠滨一路,惠滨二路

三江街道

三江中学,三江二小,街道办事处广场,老溜冰场,103运动场,四钢菜市广场

雷园路,江边路,三扶路,三酒路


5. 洪水防御措施

5.1防汛准备

针对綦江区城区超标洪水防御工作,区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要突出开展汛前“四大”专项行动。严格做好“大排查、大整治、大演练、大督查”,做到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确保各项防范措施不折不扣落实到位,不留死角。一是“隐患大排查”。全面排查辖区内及跨区域河流上下游影响本辖区防洪的水库、堤防、闸坝、泵站等工程现状和运用条件,重点排查骨干工程和未经洪水考验的工程,全面掌握本辖区水工程防洪能力;调查辖区内江河干流和主要支流、中小河流重要控制断面行洪能力,摸清水库下游河道、河道滩区等安全泄量。防洪薄弱环节风险点的梳理和排查,特别是山洪灾害风险点区(县)、乡镇、村三级责任制落实和水库(水电站)24小时安全巡查制度落实情况等。二是“病险大整治”。主要包括在建重点工程、防洪护岸工程、防洪不达标城镇、山洪灾害易发区等重点区域的防洪保安工作,已建成水库(水电站)的安保工作,大坝、溢洪道、启闭设备的运行及病险整治情况,特别是山洪灾害预报预警设施整治落实情况。三是“预案大演练”。主要包括水利工程水旱灾害物资储备及运维,水库(水电站)、中小河流、山洪灾害防御方案、预案调度演练情况,水利水旱灾害防御队伍建设情况,水旱灾害防御技术培训、防汛及水文安全标识制作等。通过演练检验方案预案、磨合机制、锻炼队伍、提高防洪安全和供水安全保障能力。对调度演练中暴露出的问题,及时采取针对性措施做好整改。四是“工作大督查”。主要包括水库(水电站)安全地方政府、主管部门、管理单位“三个责任人”和防汛行政、技术、巡查“三个责任人”履职尽责情况是否落实到位,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大江大河及中小河流水文监测系统、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土壤墒情监测系统、水库大坝监测系统、各项职责预案落实情况及其水文站点等的运行管理和建设维护情况,以及水毁工程修复情况。重点督查山洪灾害明察暗访发现的问题和中小型水库安全隐患排查整改情况是否到位,最大限度减少人民群众灾害损失。

5.1.1防汛检查

綦江区城区防汛检查主要通过走访、交叉检查等方式进行。检查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1)责任制落实情况。水库(水电站)、堤防、山洪灾害易发区、在建水利工程、水文测站、山坪塘等水利工程责任人落实情况;行业主管部门监管责任履职尽责情况。

2)运行维护情况。水雨情监测站点、山洪灾害监测站点、山洪灾害预警平台等运行维护保养及操作情况;水文计量器具的校准和检定、水文遥测站点的汛前巡检、水文站汛前整站情况;水文站点的运行维护人员和经费落实情况;水旱灾害物资储备、水文测报物资准备及水旱灾害防御专家库建设情况。

3)水库(水电站)防汛情况。汛限水位管理情况,水库(水电站)大坝安全责任人公示情况,水库(水电站)隐患排查与治理情况,汛期值守、水库巡坝查险安排情况。

4)河道防洪情况。河道清淤疏浚,清除弃土弃渣、阻水违章建筑等行洪障碍排查整改情况。

5)山洪灾害防治情况。山洪灾害巡查管护责任落实情况,群测群防机制建设情况,防灾避灾宣传情况。

6)风险点管控情况。防洪重点区域和薄弱环节风险点动态监管情况,风险点排查、管理、治理、销号情况。

7)在建工程情况。在建水利工程度汛方案、安全防范措施落实等情况。

通过汛前检查,强化行业监管,促进责任落实。加强超标洪水防范、在建水利工程、水库(水电站)安全度汛、水文测站备汛和山洪灾害防御等各项工作措施落实。强化值班值守、完善预案方案,做好监测预报、巡查检查、防御处置等工作,力争“不垮一库一坝,不溃一堤一防”,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5.1.2专家组抢险队伍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两个坚持、三个转变”防灾减灾救灾新理念,按照机构改革“三定”方案,防洪应急抢险技术支撑作为水利局水旱灾害防御工作主要职能之一,区水利局于专家库成员中抽取专家成立专家队伍,为抗洪抢险提供专业处置意见,包含水利水电勘察、设计、施工、建设、运行管理、水文监测预警、河道管理、工程调度、山洪灾害防治、水旱灾害防御管理等专业领域。

5.1.3物资储备

按照“分级负责、分级储备、分级管理”以及“按需定额储备、讲究实效、专物专用”的原则,区应急局负责区级防汛物资储备和区级防汛救灾物资储备,古南、文龙和三江街道及各相关单位要储备必要的防汛、救灾物资,并合理配置。城区各居委会也要根据防汛需要,储备充足的防汛物资,以备急需。在区防汛办的统一指导下,各单位按规范储备防汛抢险物资,清理掌握辖区所有防汛物资情况,并录入电脑实行动态管理,将相关信息上报区防汛办,区防汛抗旱指挥部可据险情、灾情的需要统一调配。区交委负责协助防汛物资运输到位。

5.2水雨情监测及洪水预报

5.2.1气象预报

綦江气象站始建于19571月,位于綦江城区附近,属国家基本气象观测站,綦江气象站距工程位置约32km(直线距离),该站于1961年开始进行气象观测,其站点高程为474.7m。区气象局负责对全区天气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做好天气的短期、中期和长期预报分析,适时收集上游地区天气有关信息。区水利局与区气象局保持紧密联系,掌握全区实时天气情况。

5.2.2水情监测及洪水预报

綦江区现已建立了由9处水文站、134处雨量和8处自动水位站等组成的中小河流水、雨情预警系统,结合上游綦江干流的东溪水文站及支流蒲河流域的石角水文站对洪水进行预报预警。

东溪水文站于19695月由四川省水文总站设立,同年9月开始水位观测,19701月改为水文站。该站位于綦江干流的东溪镇上,站址坐标为东经106°40′,北纬28°47′,东溪水文站控制流域面积3097km2。东溪水文站测验河段顺直长约600m,上游300m为急弯急滩,再上游约600m处左岸有小支流汇入。下游550m处为弯道浅滩,再下游2km处有羊蹄洞船闸。水位观测采用枯水期每日观测两次,汛期每日观测四次或八次,洪水期洪水涨落时加测或守候观测;水准点高程均为川水系统假定高程,观测水尺设置正规。每年汛期前后均校测水尺零点高程。

石角水文站于19586月,由四川省水利电力厅设立,19621月改为水位站,19641月改由四川省水文总站领导,19654月恢复为水文站。位于重庆市綦江区石角镇,属綦江支流蒲河流域控制站,地理坐标为东经106°48′,北纬28°56′,测站距河口9.8km,控制流域面积707km2。观测项目有水位、流量等,测站高程基面为假定基面。

区水利局负责辖区内水利工程水情监测、洪水预报和水利工程安全运行管理工作,结合区气象局收集的上游天气实时情况,根据现有9处水文站、134处雨量站和8处自动水位站监测数据分析、掌握上游水情情况。

当监测出上游暴雨情况后,与东溪水文站、石角水文站保持密切联系,适时监测水位、流量等水文数据,根据水情形势,结合历年防汛经验,对洪峰到达城区的时间、洪峰水位及洪水影响范围等情况进行分析、研判,并将分析结果及时报送到区防指,由区防指发布预警。

5.3应急预警

根据水情发展,根据《重庆市綦江区城区防汛应急预案》的预警发布条件,结合2016年洪水情况及本次洪水计算成果,綦江城区洪涝灾害预警级别划分详见下表。

表6.3-1綦江城区洪涝灾害预警等级划分

区县

河段

预警

级别

预警

颜色

预警发布条件

綦江

城区

三江场镇河段

I

红色

a.东溪水文站发生20年一遇设计洪水(Q=3760m3/s);

b.东溪水文站发生10年一遇设计洪水(Q=3130 m3/s)同时

石角水文站发生20年一遇设计洪水(Q=884 m3/s);

  1. 三江大桥处水位可能达到或超过20年一遇设计洪水位(240.10m

橙色

a.东溪水文站发生10年一遇设计洪水(Q=3130 m3/s);

b.东溪水文站发生5年一遇设计洪水(Q=2480 m3/s)同时

石角水文站发生10年一遇设计洪水(Q=725 m3/s);

  1. 三江大桥处水位可能达到或超过10年一遇设计洪水位(238.9m

黄色

a.东溪水文站发生5年一遇设计洪水(Q=2480 m3/s);

b.东溪水文站发生3年一遇设计洪水(Q=2000 m3/s)同时

石角水文站发生5年一遇设计洪水(Q=566m m3/s

  1. 三江大桥处水位可能达到或超过5年一遇设计洪水位(237.6m)。

蓝色

a.东溪水文站发生3年一遇设计洪水(Q=2000 m3/s);

b.三江大桥处水位可能达到或超过3年一遇设计洪水位

236.3m)。

綦江

城区

綦江城区河段

红色

a.东溪水文站发生20年一遇设计洪水(Q=3760 m3/s);

b.东溪水文站发生10年一遇设计洪水(Q=3130 m3/s)同

时石角水文站发生20年一遇设计洪水(Q=884 m3/s);

c.彩虹桥处水位可能达到或超过20年一遇设计洪水位

227.04m(常年水位以上10m)。

橙色

a.东溪水文站发生10年一遇设计洪水(Q=3130 m3/s);

b.东溪水文站发生5年一遇设计洪水(Q=2480 m3/s)同时

石角水文站发生10年一遇设计洪水(Q=725 m3/s

  1. 彩虹桥处水位可能达到或超过10年一遇设计洪水位225.52m(常年水位以上8m)。

黄色

a.东溪水文站发生3年一遇设计洪水(Q=2000 m3/s);

b.彩虹桥处水位可能达到或超过223.5m(保证水位222.5m

以上1m)(常年水位以上5m)。

蓝色

a.东溪水文站流量超过1450 m3/s

b.綦江城区彩虹桥处水位可能达到或超过警戒水位220.5m

(常年水位以上3m)。

说明:(1)每个级别预警条件中,达到一条即发布预警;(2)表中各断面水位,均采用黄海基面。

本次计划预警时间,以洪水在綦江河各河段传播时间为依据,并预留23小时响应时间,来确定预警时间。根据綦江以往防汛经验,洪水在各河段传播时间如下:

区水利局在洪水过程中与上游东溪水文站、石角水文站、松坎水文站、万盛经开区水利局以及桐梓县水利局联系频次为1小时/次,及时获取最新雨量、水情数据,第一时间将雨量、流量变化情况以及城区水位变化情况记录在案,并向现场指挥部指挥长报告。

有事实证明不可能发生突发事件或者危险已经解除的,发布预警信息的部门和单位应当及时宣布终止预警,并解除已经采取的有关措施。

5.4应急响应

1)超标洪水对应预警等级分为级(特别重大),各级防汛指挥机构应密切监视雨情、水情、工情、灾情等,并启动相应应急响应。

2)区水利局负责对影响綦江城区防汛安全的水利、防洪工程进行巡查防守,并将巡查情况报区防办备案;其他水利工程、防洪工程巡查防守由所属街道人民政府和相关部门负责。区防汛抗旱指挥部各成员单位按照统一部署和职责分工,及时有效开展工作并报告有关情况。

3)洪水灾害发生后,由当地人民政府和防汛机构负责组织实施抗洪抢险、排涝、减灾和抗灾救灾等方面的工作。

4)洪水灾害发生后,由当地防汛机构向同级政府和上级防汛抗旱机构报告情况。对有人员伤亡的突发事件,可越级上报,并同时报上级防汛机构。任何个人发现堤防、水库发生险情时,应立即向有关部门报告。

5)因洪水灾害而衍生的流行疾病等次生灾害,区政府、各街道和防汛机构应组织有关部门全力抢救和处置,采取有效措施切断灾害扩大的传播链,防止次生或衍生灾害的蔓延,并及时向上级政府和防汛机构报告。

5.5灾后处置

5.5.1灾情报告

灾情发生后,古南、文龙、通惠、三江街道在1小时之内初报,同时每2小时进行一次续报,待灾情稳定后对灾情数据进行查勘审核后向区防汛办(61271258)、区应急局减灾救灾科(61271210)进行核报。

5.5.2灾后措施

区防汛办牵头,区有关部门和街道办事处组织力量全面开展灾情核定工作,及时收集、清理和处理污染物,对受灾情况、人员补偿、征用物资补偿、重建能力、可利用资源等做出评估,制定救济方案、征用补偿标准和灾后恢复计划,按程序审定后迅速实施。

对于因洪水导致房屋倒塌或其他原因致使居民无住宿的,各街道动员受灾人员投亲靠友,或者组织闲置安全的房屋进行安置,区应急局牵头,及时统计受灾情况,妥善解决好应急避难场所灾民的住宿、吃饭、穿衣、喝水等基本生活问题。针对防汛抢险物料消耗情况,按照分级筹措和常规防汛的要求,及时补充到位。民政部门根据需要救助受灾严重的困难群众。

区卫计委牵头,做好灾区的卫生消毒防疫、灾民医疗救治等工作,防止洪涝灾害过后传染病疫情暴发。

对影响当年防洪安全的水毁工程,应力争在下次洪水到来之前,恢复主体功能;遭到毁坏的城乡供水工程、交通、电力、通信、水文以及防汛专用通信设施,各有关部门应尽快组织修复,恢复功能。灾后重建工作由当地政府组织,各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帮助灾区群众搞好生产自救,尽快恢复生产。

5.5.3社会救助

洪水灾害发生后,鼓励社会力量捐赠,参与灾民救助和恢复重建,并及时将捐赠资金和物资安排发放给受洪水灾害事件影响的群众。监察、审计部门要加强监督检查,确保专款专用。

5.5.4征用补偿

应急响应结束后,应当及时归还征用的物资、设备、交通运输工具等,并依法给予补偿。取土、占地、砍伐林木的,应当依法向有关部门补办手续。各级人民政府对取土后的土地组织复垦,对砍伐的林木组织补种。

5.5.5保险理赔

洪水灾害发生后,当地政府应及时协调有关保险公司提前介入,按照相关工作程序做好参保理赔工作。

5.5.6调查与评估

应急响应结束后,区防汛抗旱指挥部牵头成立工作组,开展灾害调查、评估工作,并及时将调查评估报告报送本级政府和上级防汛抗旱机构。


6保障措施

6.1 应急队伍保障

城区防汛应急队伍分为公安应急综合抢险队伍、消防抢险队伍、民兵应急队伍、专业抢险队伍和专家队伍。综合抢险队伍和民兵应急队伍主要为抢险提供劳动力;消防抢险队伍主要完成急、难、险、重的抢险任务;专业抢险队伍全力参加专业抢险和技术处置;专家队伍提供专业处置意见。

区人武部做好基干民兵和民兵预备役的组织动员,加强培训和演练,做到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

各单位和街道办事处可以根据指挥部要求,动员社会力量,在统一指挥下有序志愿参与城区防汛处置工作,

各街道办事处和相关职能部门密切协作配合,严格履行职责,切实保证应急指挥信息畅通、应急物资和资金充足、技术装备良好、现场救援及时、应急交通运输畅通、供电持续安全、社会秩序稳定、医疗卫生满足应急需求、社会紧急动员迅速有效等,确保城区防汛应急处置工作的顺利开展。

6.2 抢险救援物资装备保障

按照“分级负责、分级储备、分级管理”以及“按需定额储备、讲究实效、专物专用”的原则,采取各单位、各部门和群众筹集相结合的办法。在区防办的统一指导下,各单位按规范储备防汛抢险物资,清理掌握辖区所有防汛物资情况,并录入电脑实行动态管理,将相关信息上报区防办,以便统筹调度。区交通局负责协助防汛物资运输到位。调度动用城区防汛物资程序为:

1)我区的防汛物资由区防办负责管理、调度和协调,需调用区级防汛物资则迅速向区防指指挥长或区防办主任报告,经指挥长或区防办主任同意后调用。

2)区防办根据洪水情况,负责将库存物资运至指定地点,由接收防汛物资的单位负责人安排专人对到位物资进行验收,双方办理交接手续。

3)抢险完毕后,使用防汛物资的单位应该及时将防汛物资归还区防办,对无法归还的物资,由使用防汛物资的单位出具证明,区防办按规定核销。

4)各单位储备的防汛物资,原则上由各单位自行使用。紧急情况下,区防办可以调用或依法有偿征用各单位储备的防汛物资。

6.3 应急通信保障

区经济信息委会同各通信运营部门编制《城区防洪应急通讯保障专项预案》,报区防办备案审查后,根据指挥部命令启动响应。

6.4 交通运输保障

区交通局建立完善应急运输保障机制,确保能够及时安全地将人员输送到指定的地点;公安、城管等部门按照区防指的决定,对重点区域实施交通管理,优先保证抢险救灾人员、物资的运输和灾民的疏散。

6.5医疗卫生保障

区卫生健康委负责组建医疗救护队伍,以及所需物品、诊断试剂、医疗器械用品、消毒用品、防护用品的储备工作。

6.6电力、燃气保障

区经济信息委组织电力、燃气部门负责保障抗洪抢险电力、燃气供应和安全,优先满足应急救援现场的供电需要。

6.7治安保障

区公安局负责治安保障,保证抢险救灾工作的顺利进行。古南、文龙、通惠街道应组织社会力量开展自救互助、群防群治,全力维护社会稳定。

6.8资金保障

区财政局要根据国家有关法规,将防汛应急资金列入财政预算,并督促街道落实本级城区防洪预算,保障常态需要。发生灾情后,各级财政部门根据灾情处置需要积极筹集资金,按程序及时拨付到位。

7培训与演练

7.1宣传

由区防办负责,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公众防护宣传教育,组织制定应对防汛突发公共事件的教育培训计划,编制公众应对防汛突发公共事件的专业教材和应急手册。

区委宣传部要做好防汛抢险的对内对外宣传工作,加强统筹协调,正面引导舆论。区融媒体中心协调相关媒体做好防汛、避险、自救、互救等常识的宣传教育,增强市民防汛意识及应急基本知识和技能。

7.2 培训

按照职能划分,区应急局负责街道防洪相关负责人和防汛技术骨干的培训;相关部门要明确应急管理和救援人员上岗前和常规性培训等要求。各街道参照区级培训,组织本辖区的培训工作。

7.3 演练

区防汛办应当定期组织防汛应急处置演练,一般2年举行一次城区防洪综合演练。各职能部门和街道办事处要对抗洪抢险队伍,有针对性的每年举行1—2次演练。

演练要明确演练的课题、队伍、内容、范围、组织、评估和总结等,从实战角度出发,强化抗洪抢险和疏散撤离灾区群众的演练,以检验、完善和强化应急准备和应急响应能力。

演练要发动公众同时参与,普及减灾知识和技能。


8 责任与权限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规定,防汛抗洪工作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和分级分部门责任制的原则。綦江河城区超标洪水防汛组织机构由綦江区政府、区应急局及各区级部门机构组成,区防汛抗旱指挥部指挥长由区政府分管副区长担任,副指挥长由区办公室副主任、区应急局局长、区水利局局长、区气象局局长担任,具体负责城区防洪抢险、防灾减灾及灾后恢复统一工作的统一领导和指挥

区防汛抗旱指挥部对在城区防汛和抢险救灾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先进集体和个人,按有关规定进行表彰和奖励。

对迟报、谎报、瞒报和漏报重要信息,或者存在其他工作失误或玩忽职守、失职、渎职等违纪违法行为以及延误、妨碍防汛突发事件处置,造成重大影响的,由有关部门对相关责任人进行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由相关部门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附件:1. 超标洪水成果表

2. 綦江河流域水系及测站分布图

3. 綦江河流域防洪工程示意图

4. 綦江河綦江城区P=5%洪水淹没范围及避洪转移路线图

5. 綦江河綦江城区P=2%洪水淹没范围及避洪转移路线图

6. 綦江河綦江城区P=1%洪水淹没范围及避洪转移图7. 綦江河綦江城区(桥河场镇)P=5%洪水淹没范围及避洪转移路线图

     8. 綦江河綦江城区(桥河场镇)P=2%洪水淹没范围及避洪转移路线图

9. 綦江河綦江城区(桥河场镇)P=1%洪水淹没范围及避洪转移路线图

10. 綦江河綦江城区(三江街道)P=5%洪水淹没范围及避洪转移路线图

11. 綦江河綦江城区(三江街道)P=2%洪水淹没范围及避洪转移路线图

12. 綦江河綦江城区(三江街道)P=1%洪水淹没范围及避洪转移路线图

13. 北渡场镇 P=5%洪水淹没范围及避洪转移路线图

14. 北渡场镇P=2%洪水淹没范围及避洪转移路线图15. 北渡场镇 P=1%洪水淹没范围及避洪转移路线图

16. 登瀛场镇P=5%洪水淹没范围及避洪转移路线图17. 登瀛场镇P=2%洪水淹没范围及避洪转移路线图              18. 登瀛场镇P=1%洪水淹没范围及避洪转移路线图              19. 綦江区防汛组织机构信息表

请各单位在党政内网“下载专区”下载附件:

地址:http://23.147.250.9/c/2020-09-25/488546.shtml

附件下载:

綦江城区超标洪水防御预案.doc

重庆市綦江区人民政府版权所有   重庆市綦江区人民政府办公室主办

网站标识码: 5001100002     ICP备案: 16001936号-1

渝公网安备   5002220200012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