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镇2016年度“感动三角”人物候选人公示

三角镇关于2016年度“感动三角”人物候选人的
公 示
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示范引领作用,激励全社会学好人、做好人、扬正气、促和谐,经全镇各单位、各村(社区)广泛推荐,经镇党委、政府审定,王小波等5位同志为“感动三角”人物候选人。为确保评选工作的公开、公平、公正,现将候选人名单予以公示(排名不分先后),听取社会各界意见,接受广大群众监督。如有意见和建议,请及时向镇党建办反映。
公示时间:2017年1月6日—1月12日
联系电话:48402528
中共重庆市綦江区三角镇委员会
重庆市綦江区三角镇人民政府
2017年1月6日
三角镇2016年感动三角人物候选人事迹
1. 三角镇杜家村:袁泽伟 诚实守信
事迹简介:
袁泽伟,男,汉族,预备党员,1982年11月出生于重庆市綦江区三角镇杜家村,是一名积极、勤奋、努力向上的有为青年,现为綦江区圆城石膏制品厂总经理。
2008年成立綦江区圆城石膏制品厂以来,在袁泽伟同志的领导下公司人员能够团结同志、和睦相处,他一直坚持诚信待人,多年来,他一直用诚信对待每一名同事、每名员工,按时发放工人工资,按时兑付占地培偿,正是由于他和同事之间的相互信任,整个公司工作人员大家总是能十分默契,和他合作起来很愉快,有员工说。袁老板是他工作以来遇到最耿直的老板,他愿意一直在这个厂里工作,袁泽伟也没有辜负大家的期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大家的信任,获得了很多的奖项,于2012年获得綦江区首届创业大赛“二等奖”。2013年荣获綦江区“守合同重信用微型企业”称号。2014年获綦江区“优秀创业模范”称号。2015年获綦江区“十佳创业青年”称号。
2.三角镇石栏村:韩学奎 助人为乐
事迹简介:韩学奎,男,汉族,1945年出生于綦江区三角镇石栏村,现年71岁,是一名残疾人。他家有兄弟姐妹六人,韩学奎排行老五。他和配偶结婚多年一直没有生育小孩,后来,韩学奎在一次走亲戚的路上拾得一个弃婴,与妻子商量后,决定抚养这个被抛弃的小孩,两口之家从此变成了三口之家,从此韩学奎便开启了助人为乐的人生之路。
韩学奎因1970年去参加集体修建山坪塘时,右眼不慎残疾,平时的衣食住行全靠左边的眼睛,是一个需要被帮助的人,然而他却有着一颗善良仁爱的心,常常乐于助人,无数次的帮助别人。韩学奎家附近有一条1公里的山路,两边长满了野草,一到下雨天,有小孩和行人路过,衣服和鞋子都被雨水淋湿,这些情况,韩学奎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立即回家去拿出锄头,认真细致的开始了锄草,经过几天的劳动,硬是一个人把1公里的山路两边的杂草除尽。多年来,韩学奎同志一直认为助人是快乐之本,是一种美德,人生要有善心,多点爱心,能为他人多办点好事,多帮一份忙,就多一份快乐,社会就多一份和谐。他有一个简单、温馨和睦的家庭,多年来,他助人为乐之举一直得到妻子和儿子的理解和支持,所以我们极力推荐他为“助人为乐”的楷模。
3.吉安小学:王小波 敬业奉献
事迹简介:
王小波,男,汉族,共产党员,1971年10月出生于綦江区三角镇佛子寺村,是綦江区边远高寒地区学校——吉安小学的一名普通教师、共产党员。他从教之路25年,用了18年的青春脚步在村校丈量着教育人生。在新老师的生命财面临产危险时,挺身而出,勇于担当,他把危险留给自己,把安全留给老师,保护师生安全。学校成危房,学生面临无校读书的境地,他拿出自己的新房,建“家学校”,拿出微薄的工资买蒸笼给学生热饭,学生在这个简陋而温馨的特别学校里健康成长。他独自申请到边远,困难的村小任教,遇秋旱,学校水源干涸,学生饥渴难耐,他没有退缩,挑起水桶找水,滋润学生心田。乐于奉献,勤恳敬业,一边上课,一边做好学校的后勤服务、均衡教育工作,舍小家为大家。经过他的努力,学校的功能室建设和仪器设备的管理多次得到学区、技装中心、区教委、重庆市专职督导郑教授等领导的好评。他在偏远村校工作了18年,也默默奉献了18年。
4.三角镇三角社区:黄达兰 见义勇为
事迹简介:
黄达兰,女,汉族, 1965年7月出生,现年51岁,三角社区居民组长。同时作为党的一员,黄达兰同志认真学习党中央十八大精神、两学一做,经常同行街坊邻居谈心,驱寒温暖。见群众有困难,主动与他们交流、沟通。认真去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她平时做的好人好事,见义勇为的事情有很多。
2016年3月25日中午11点,邻居周信容的女儿王德芳正在做饭,周信容想站到窗子边上呼吸下新鲜空气,一不小心就从窗户翻出去了,掉到了雨棚上面。周信容由于患有老年痴呆病,此时坐在雨棚上六神无主。而这个雨棚也已经安装了好几年了,四处都有锈洞,随时都可能塌陷。黄达兰正在家做饭,听到楼下在喊:“不好了王德芳她妈要跳楼。她听到后马上关掉煤气冲下楼,此时街上已围着了很多人正向楼上看,只见周信容坐在二楼的彩钢蓬上,顺时可能掉下来。她二话没说,连忙站出来叫旁边的人赶紧打电话报警,让大家不要说话了,然后指挥老人自救。让老人先挪到骨架上,再慢慢往窗户方向移动。她呼喊着,叫上围观的群众:吴军、徐代海、柳成先、黄达琼、张维凤、徐代丽等和她一起跑上王德芳楼上去抱了五床棉絮下来,用手拉着充当救生床。周信容老人爬在雨棚边上朝下看,黄达兰等20佘人拉着棉絮就在老人下方接,老人怎么动,她们就跟着动。这时派出所的同志也到了,他们在疏散围观群众的同时指挥着大家拉着棉絮在下面接。时间大约过了20来分钟周信容已经精疲力尽,无法再稳住身体眼看着就从上面掉了下来,掉到了棉絮上。还好大家拉着棉絮,救了掉下来的周信容老人。让我们竖起大拇指为黄达兰同志点赞。
5.三角镇红岩村:吴昌新 孝老爱亲
事迹简介:吴昌新,男,1968年出生于红岩村老贯屋,现年48岁,是一名普通工作者。
作为一名儿女,在赡养老人问题上,他对妻子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父母亲苦了一辈子,孝敬老人、赡养父母是为人子女最起码的标准,人人都要有一颗孝敬父母的心。孝顺不仅仅要记在心里,更要落实在行动上。”他是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 他的岳父过世的很早,岳母将所有的精力放在照顾、抚养子女身上,挑起家里的重担,用一生的爱付诸在他的三个儿子和一个女儿身上,从不说累。在1998年,他岳母的家庭因为种种原因,家里人都没有尽应尽职责,作为半个儿子的他毫不犹豫的把她接到家里奉养,他一直待岳母如自己的亲身母亲一样,不管他在哪里上班都把她带在身边,方便照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