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镇村“三个引擎”助力社会救助审批权限全面下放驶入快车道
区镇村“三个引擎”助力社会救助审批权限全面下放驶入快车道
区镇村“三个引擎”助力
社会救助审批权限全面下放驶入快车道
自2022年6月起,綦江区重构审批流程、强化监管力度、加强人员培训,区镇村三级发力,全面推行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和特困供养对象确认权限下放,进一步推动社会救助工作规范有序开展。
一、从“指挥棒”变成“裁判员”,审核审批确认更加规范。审批权限下放后,区民政局对审批流程进行重构,具体为:申请受理→家庭经济状况调查信息核对→入户调查→群众评议→街镇审核审批→审批结果报区民政局备案→公示公开→资金发放,改革后的流程取消了区民政局审批的过程,压缩了审批时限,审批时限平均缩短了两到三天。同时将区民政局从审核的具体事务中解脱出来,将主要精力放到指导和监督上:工作人员不再是在办公室坐等审批资料,而是主动下沉街镇,通过审阅评议资料、列席评审会、走访困难群众,做到“事前加强指导,事中全面了解,事后强化监督”,随时发现解决审批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审批权限下放以来,区民政局共累计列席街镇社会救助评审会118人次,走访困难群众80余人次。
二、从“二传手”变成“守门员”,街镇权责更加明晰。传统救助审批流程中,街镇以调查初审为主,掌握具体情况但不承担主体责任;区民政局负责审批,但人员有限,无法全面核查申请对象具体情况。审批权限下放后,明确街镇是救助申请、审核、审批的主体,做到了“谁调查,谁审批,谁负责”,实现了权责一致,进一步调动了街镇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累计审批新增城乡低保家庭216户404人,特困供养对象114人,临时救助358件,有效保障辖区内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
三、从“预备役”变成“主力军”,社会救助对象识别更加精准。审批权限下放以前只有救助专干参与街镇一级初审,权限下放一改传统评审模式,要求村(居)、社(组)干部参与社会救助的入户调查和终审,介绍救助对象实际情况,有利于还原困难群众生活全貌,有效避免了因资料证明力度有限和层层上报造成的信息失真,保证了救助对象识别更加精准。审批权限下放以来,累计有210余名村(居)干部参与街镇评审,大大保障了社会救助的真实性、透明性、公平性。
四、从“一门通”变成“多面手”,业务水平进一步提高。区民政局多次组织街镇、村居民政干部开展社会救助政策上门培训,对低保、特困、临时救助等审核审批办理流程及注意事项等进行详细讲解,并采取案例剖析、现场互动解答等形式,引导工作人员全面熟悉各项社会救助政策,加深其对政策的理解和认识,改变了过去“做一项只懂一项”的错误观念,推动街镇及村居社会救助工作人员业务水平进一步提高。截至目前,累计开展培训近620余人次,街镇及村居社会救助工作人员业务水平有明显提高。
国务院部门网站
市政府部门网站
区县政府网站
綦江区部门网站
綦江区镇街网站
綦江区其他机构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