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城司法所:积极打造“永城红枫”基层治理品牌

永城司法所以推进基层社会治理为重点,以深化巩固“枫桥式”司法所建设成果为主线,依托永城镇深厚的红色文化底蕴,结合永城镇正在推进的“永桐新城发展先行示范区”建设任务,通过夯实党建引领、建立便民窗口、打造一所两站以及完善四项机制等举措,在全镇积极打造“永城红枫”的基层治理品牌,护航乡村振兴。
党建引领,筑牢坚强红色堡垒
成立永城司法所党支部,推进“党建+业务”深度融合,深化“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组织党员力量上门开展法律服务和法治宣传,主动为群众提供咨询、调解、公证、援助等法律服务。开展支部共建活动,打造“皂角扁法治龙门阵”活动品牌,通过组织党员、村民、游客聚齐一堂“摆龙门阵”,宣传党的理论、收集民情民意、讲授法律知识等,辐射带动组织生活质量全面提升,在服务乡村振兴中,群众更有参与感、党员更有责任心、组织更有凝聚力。
一个窗口,为群众提供便捷法律服务
在司法所专门设置公共法律服务便民窗口,由司法所工作人员、村居法律顾问、村居调解员等轮值坐班接待群众来访,为辖区百姓提供法律咨询、普法宣传、纠纷调解等多种便民服务,同时还积极承担法律援助初审、公证服务协办、行政复议咨询、司法鉴定指引、仲裁联系、社情民意收集、立法民意采集、心理帮扶、探视会见等基层司法行政业务。截至目前,累计受理解决老百姓法律咨询、矛盾纠纷、办理法律援助等300余起。这个窗口,既解答了群众身边的涉法难题,化解了矛盾纠纷,又维护了群众合法权益,还普及了法律知识,群众的法治获得感得到进一步提升。
一所两站,促进法治力量跨区域跨层级跨部门共享共用
司法所将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法学会会员工作站融合打造,汇集驻镇法官、首席法律咨询专家、法律顾问等人才资源,打造“线上+线下”“定时+预约”的工作模式,促进法治力量跨区域、跨层级、跨部门共享共用,共同推进解决法律问题。通过汇聚多方资源,为镇政府提供专业法律意见20余件,有效指导政府依法行政。成功化解土地流转纠纷、欠薪纠纷、群企矛盾、堵工纠纷等重大疑难矛盾纠纷30余件,有效防止矛盾激化和矛盾转性。有效挖掘村民自治效能,共同培育了法律明白人、普法志愿者、人民调解员共计150余人的法治队伍,开展近200余场法治宣传活动,升级打造出1个综合性和示范性的普法与依法治理示范基地——中华村法治文化长廊,成功创建以中华村为代表的1个国家级、2个市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
四项机制,协同解决社会治理方方面面
建立矛盾纠纷联合调处机制,充分利用“一庭两所”优势,与驻镇法官和法律顾问等加强沟通联系,及时将矛盾纠纷有效化解在诉前。建立重点人群联席会议机制,突出抓好重精人员、流浪乞讨人员、社区矫正对象、刑满释放人员等重点人群的管理服务,每月定期研判、风险定级、专班跟进,切实维护社会安全稳定。建立重大法律问题会商研究机制,及时为镇上重大行政决策及法治事务相关问题提供专业支撑,避免法律风险。建立服务企业联动机制,与全区“千人进千企”同步推进,与助企干部、经发部门、人大代表等联动走进当地企业和施工项目,为辖区内企业和在建项目开展联合“送法进企”、“法治体检”等活动10余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