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异常单价机票隐藏的“猫腻”

受经济下行、新冠疫情的冲击和全面落实减税降费政策等因素叠加影响,各级政府、部门、单位均按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部署严格执行预算管理,树立过“紧日子”思想,在“三保”的基础上,压减一般性支出,降低行政运行成本。Q区审计局在对Q区工业园区管委会(以下简称Q管委会)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及Y国有公司主要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中,把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过“紧日子”要求作为重点审计内容,从一张单价异常的航空运输电子客票“破局”,挖出了相关工作人员伙同机票代理商套取财政资金的案件。
着眼细节 开展调查
Q管委会及Y国有公司实际上在合署办公,工作和人员均统筹安排,但费用开支又分别在两个单位独立会计账套中报销。
因此,审计人员开展审计调查时,运用大数据审计思维,将Q管委会及Y国有公司直接支付数据、代管资金数据、银行存款日记账、现金日记账、三栏明细账等财政财务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发现两个单位报销的差旅费较多,其中2018年至2020年报销机票费用共计178.98万元引起了审计人员的关注。通过进一步对机票费用分类项梳理、筛选比对发现,大部分购买的机票都集中在Q区的几个机票代理点,而报销费用也集中在某几个工作人员上。审计组立即对到市外招商的报批和费用报销业务流程开展调查,了解到外出招商经审批同意后,由各承办科室安排1名经办人员自行购买机票、开支住宿费、餐费等,外出结束后按程序审批报销费用。“我们承担着全区招商引资的重任,出差多很正常啥”某工作人员解释道。外出招商出差多看似符合常理,但单位并没有统一或要求定点购买机票,为什么报销的机票70%都来自于同一个机票代理点呢?加之2020年受新冠疫情影响,网上订票不是更方便、更优惠吗?面对种种疑问审计人员陷入深深的沉思:报销的机票费用都是真实的吗?在同一机票代理点购买,量大应该有折扣优惠,这些折扣是直接冲抵机票价格还是“跑路”了呢?审计又该从哪里着手?
抽丝剥茧 疑点初现
Q管委会和Y国有公司实质控制管理的二级全资子公司有11家,如果采用传统顺查方法对审计期间4年的所有财务资料逐一审查,将大大增加工作量,加之审计人员有限,工作难度较大。为了寻找有效突破口,审计组立即召开碰头会研讨和分析,最终决定先从2020年报销的机票入手,核实机票的真实性和价格的合理性,以此撕开突破口。审查方向确定后,审计组分工协作,重点对Q管委会和Y国有公司及子公司2020年度机票报销情况进行详细审查。功夫不负有心人,各小组经过几天的奋战,终于取得突破性进展。
其中一组审计人员反馈:在对Y公司2020年7月报销的一笔从重庆到上海的国航机票行程单核查发现,该笔单程票价居然高达2000多元,而在国航公司官网上查询到该张机票的实际票价只有400多元,这个差距也太大了吧!同时,该笔款项报销的收款人是Y公司的一位副职领导。众人又惊又喜,瞬间炸开了锅。“你看错了没有啊,赶紧把其他的机票一起查询看看呢!”“这个查询准不准确呢?”“快核查一下报销的这笔费用涉及的出差事项审批流程规不规范,出差依据充不充分呢?”
审计组将Y公司在2020年7月报销的机票,通过航空公司官网和客服电话查询进行核实,发现报销的部分机票价格远远高于官方价格,且都在同一机票代理点购买,机票很可能是套打的“头大尾小”票。就此报销机票票面价格与航空公司官方查询价格差价较大,涉嫌利用用虚假机票报销费用的重要线索浮出水面。
顺藤摸瓜 追根溯源
抓住这个疑点后,审计组立即决定追根溯源对近几年报销的所有机票进行逐一统计、分类汇总和验真核实;对所有出差事项的依据和审批资料进行逐一审查。
辛苦付出,终有回报。审计组发现了更多的疑点:一是将同一行程和同一时间发生的机票费用,拆分成若干部分,在Q管委会及Y国有公司(含控股子公司)不同月份的账务中分散报销;二是大部分机票行程单报账金额与航空公司官网行程单票面金额不一致,其中部分机票行程单报销总金额与实际票面总金额相差数万元,且费用报销后全部转入工作人员个人账户;三是部分报账机票行程单信息不真实,主要表现为行程单电子客票号与乘客姓名不匹配、电子客票号位数不正确、同一机票代理点开具的行程单间隔1个周以上但印刷序号均连号、电子客票号与航空公司不匹配等情况;四是结合其他报销票据核查发现,发生机票费用的时间不符合逻辑,如部分报销机票行程单所列航班起飞时间与酒店住宿清单中的入住时间重叠,即行程单显示飞机已经起飞,但酒店清单显示正在办理入住。
审计组将上述收集查证的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并及时将分析后的重大疑点向局主要领导汇报,共同商讨对策。在此过程中,审计组又迎来了几个棘手的新问题:现有资料只能基本锁定机票代理点和相关工作人员报销机票涉嫌造假,但未能取得航空公司方面的书面证据;加上航空公司官网只能查询近一年半的机票行程单,导致部分机票行程单无法查询;为了不“打草惊蛇”,暂时未对相关人员进行询问。关键时刻,局主要领导站在全区角度分析并决定:区内很多单位都有招商引资任务,也到市外招商,报销机票涉嫌造假可能是一个全区面上的问题。既然审计力量有限,那我们就提请纪委监委协作,共同办理,没有啃不下来的“硬骨头”!
Q区审计局将相关情况向区纪委监委汇报后,Q区纪委书记高度重视并全力支持,迅速成立了纪审联合调查工作小组,并立即召开会议研讨下一步工作部署,决定先开展外部调查,把主要的几个机票代理点攻破,再对Q管委会和Y公司内部进行调查,最后对具体事项的经办人员逐一询问击破。
纪审联动 斗智斗勇
在取得初步调查证据和初步结论后,按照工作部署,调查组紧锣密鼓的开启了与机票代理点的正面交锋。首先选择与机票报销统计表中涉及金额最大的机票代理点进行调查。李某某是Q区一家经营规模较大、经营时间较长的机票代理点法人,长期在生意场上摸爬滚打,练就了铜唇铁舌和玲珑通透的情商,为此调查组做了大量准备工作,反复研究推敲对方可能应对的说辞,制定了周全的询问方案。
第一次交锋,调查组直入主题地问道“我们在审计中发现,你单位开具的机票行程单与航空公司官网查询的价格有很大差距,请谈谈是什么原因呢?”。面对调查组提出的疑问,李某某侃侃而谈:“哦,这个很正常啊,我们作为代理点肯定要收取手续费啊,现在受疫情影响生意不好做啊,门面租金、水电费、人员经费哪一样不要钱啊……”。李某某认为调查组不了解政策,大谈做生意的难处与苦处,想用一系列理由来搪塞过去。调查组工作人员接着追问道,“根据民航局规定机票代理商是不能违规加价销售机票的……”。调查组工作人员话音未落,李某某立即打断道,“是的,加价是不对,但是我们也没有办法,现在航空公司给我们代理点的固定佣金越来越少,更有直接取消佣金的,你说说我们不加价怎么生存呢?我们也的确没有办法啊,请领导多多理解我们的难处”。李某某认为调查组没有证据,话语中根本不把调查组工作人员放在眼里。经过第一次交锋下来,调查组没有取得有价值的证据和信息。
第二次交锋开始,调查组汲取教训,找到相关法律依据,将国家税务总局、中国民用航空局印发的《航空运输电子客票行程单管理办法》摆在李某某面前,明确指出:机票行程单已纳入发票管理范围,属于发票的一种,行程单的领购、发放、开具、保管和缴销环节都要接受税务和民航局的监督检查,你单位开具的机票行程单与官网价格差距较大,且行程单信息不真实又不符合逻辑,涉及金额数万元,如若不如实交代,涉及的法律后果由你自行负责。在调查组拿出证据和相关法规后,李某某瞬间慌了神,害怕承担法律责任,如实道出隐情:开具出去的机票行程单有些确实属于套打机票,具体执行过程就是将空白机票行程单自行设定开票时间、开票金额、电子票号等内容,从而虚增机票金额套取差价,甚至虚开行程直接全额套取费用。代理点对虚开、套开的每张机票行程单收取150元左右的服务费,其余虚开、套开的金额全部通过微信或者现金返还给开票单位的经办人员。随即李某某向调查组提供了虚开、套开机票的清单和相关转账记录,涉及金额约23万元。就此调查组终于取得实质性进展,掌握了Q管委会和Y公司内部工作人员虚开票据套取费用的关键证据。
乘胜追击 扩大战果
随着工作的不断推进,调查组决定一鼓作气,深入开展内部核查,对Q管委会和Y公司经办人员进行逐一击破。根据李某某交代的证据,调查组找到在李某某处开具票据的18名相关工作人员,逐一谈话核实。面对详实的证据,上述人员被攻破心理防线,全部承认了虚开机票行程单套取费用的事实。
在问题核实清楚后,调查组研究决定,以此为例举一反三,对Q区的其他单位是否存在类似情况进行深入调查,以此扩大战果。经过调查组一个多月的调查核实,发现Q区部分单位不同程度的存在采取虚开机票行程单的方式套取资金的情况,涉及18个单位、37.5万元。上述涉案人员均受到相应的处理;相关单位通过完善和细化财务管理制度,进一步加强日常监督,堵塞内部管理漏洞,严肃财经纪律;主管部门进一步加强了对全区航空运输电子客票代售点的监督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