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务公开 渝快办 互动交流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政策文件 > 其他公文

  • [ 索引号 ]
  • 115002227562142523/2025-00012
  • [ 发文字号 ]
  • 石角府发〔2025〕9号
  • [ 主题分类 ]
  • 其他
  • [ 体裁分类 ]
  • 其他公文
  • [ 发布机构 ]
  • 綦江区石角镇
  • [ 有效性 ]
  • 有效
  • [ 成文日期 ]
  • 2025-04-17
  • [ 发布日期 ]
  • 2025-05-06

重庆市綦江区石角镇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石角镇2025年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的通知

各办公室、各中心,各村(社区),有关单位:

《石角镇2025年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已经镇党委、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重庆市綦江区石角镇人民政府   

                                                               2025417        

    (此件公开发布)

石角镇2025年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为深入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避免或减少因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全力以赴做好我镇2025年度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重庆市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和《重庆市綦江区地质灾害防治十四五规划》要求,结合2024年镇地质灾害防治年度方案落实情况以及对全镇2025年地质灾害发展趋势的预测分析,制定本方案。

一、全镇地质灾害概况

我镇现有地质灾害隐患点共12处,威胁194602人。其中滑坡5处、危岩7处。威胁户籍人口10人以上需要重点防范的有10处。

二、2025年全镇地质灾害预测

(一)引发因素。

我镇地质灾害的引发因素可分为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其中外部因素主要表现为强降雨和人类工程活动,其具体表现为:

1. 强降雨:我镇是西南地区典型的暴雨多发区,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降雨充沛,多集中在5—9月,占全年降雨量70%以上。一般情况下,大暴雨的发生年往往是滑坡等地质灾害的易发年。

2. 人类工程活动:由于人为破坏,目前我镇森林覆盖面积较少,失去树木根系的保护,导致大量水土流失,进一步加剧了地质灾害的发生;农民建房缺乏科学技术的指导,削坡、房屋基础、建筑结构等设计不适应斜坡地质条件的要求,造成房屋变形开裂,严重的还引起次生地质灾害。

内部因素主要表现为地形地貌、岩性组合及构造运动。

(二)重点防范期。

今年我镇地质灾害防治重点防范期为4月上旬至10月,主要防范因强降雨引发的地质灾害。

地质环境扰动强烈的人类工程活动特别是切坡、采矿、堆积弃渣弃土,是引发地质灾害的重要因素。各类对地质环境破坏强烈的工程建设项目应以整个项目施工期作为重点防范期。

(三)重点防范区。

根据我镇地质灾害分布特点,结合我镇近年来地质灾害发生分布规律,以及地质灾害引发因素预测等因素分析,预计今年我镇地质灾害风险较大,需要重点防范的区域如下:

1. 交通沿线地质灾害重点防范区。

主要包括新建公路以及道路改造工程,特别是乡村道路建设工程,在降雨等因素的作用下,发生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概率较大。已建交通干线沿线,需重点防范未治理高边坡、潜在不稳定的高填方路段在降雨作用下可能发生的滑坡、崩塌及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在建交通路线,重点防范施工切坡、堆载可能引发的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施工单位应严格按照有关规范施工,生产、生活等临时设施选址应避开地质灾害危险区。

2. 小流域和山洪泥石流防范区。

我镇部分地区山势较陡,坡面表土松散,已排查出的17条小流域在短时强降雨作用下容易突发山洪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四)地质灾害预测。

据前述各项预测,结合我镇地质灾害发育分布规律分析。汛期将是我镇地质灾害高发期,对地质环境扰动强烈的重要交通工程沿线、小流域和山洪泥石流防范区等发生地质灾害的概率相对较大;同时我镇广大农村地区部分已建房屋基本未考虑周边地质环境条件,存在选址不当、缺乏完善的排水设施、对斜边坡进行不合理开挖或堆载等问题,小规模的地质灾害仍有可能发生。

三、2025年地质灾害防治主要任务

(一)加强汛期地质灾害防范

汛期是我镇全年地质灾害防治的重点时段,各办公室、中心,各村(社区),辖区有关单位务必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因地质灾害造成人员伤亡。加强组织领导,进一步抓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一要做好监测预警工作。严格落实“四重”网格员和地防员监测预警职责,及时上报监测信息,及时妥善处置可能发生的灾险情;严格执行灾情会商制度,做好地质灾害的短期预报和临灾预报,对地质灾害气象预报要及时传达到村(社区)和地灾监测人,层层落实防责任。

二要做好宣传培训和应急演练。利用各种方式广泛开展宣传教育,全面提高群众地质灾害防灾意识和防灾水平;对本辖区内所有系统内的地质灾害隐患点至少开展1次单点或集中地质灾害应急演练,使广大群众通过亲身参与避险疏散、自救互救,提升防灾意识和应变逃生能力。

三要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巡查排查。各村(社区)要按照职责分工做好本辖区汛期“三查”和雨情“三查”,加强交通干线、房屋周边、学校等人员密集区、重要基础设施周边等重点区域排查,尤其要加强工程建设和农房建设中高切坡和弃土渣场的排查,及时动态更新地质灾害隐患信息台账。

四要做好应急处置准备。加强应急管理机构和队伍建设,完善应急保障体系。做好应急抢险物资准备,确保抢险救援物资充足;组织好应急队伍抢险人员准备,确保救援人员及时开展抢险救灾协调驻綦技术支撑单位技术人员严格按照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要求进驻街镇,并做好地灾防治技术准备,及时为应急处置和抢险救援提供技术支撑。

五要做好应急处置工作。执行汛期地质灾害防治24小时值班制度,坚持地质灾害速报制度,确保地灾预报信息和险情、灾情信息传送及时。在发生灾情、险情时,须及时向镇政府汇报,同时组织危险区群众避让转移,尽最大可能减少因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

(二)强化地质灾害专群结合

按照《重庆市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建设实施意见》等有关要求,继续做好群测群防工作,规范完善群测群防体系建设,认真开展监测巡查,做好监测记录,按照非汛期一周一报、汛期一周两报要求,通过群测群防手持终端软件及时上报监测信息,做好地质灾害基础防范工作。

目前我镇在12处隐患点安装了地质灾害专群结合智能化监测预警专业监测设备15台并正常上线运行镇村镇建设服务中心及时对接区地环站,协助做好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监测预警响应和设施设备的管理维护工作。

(三)积极开展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和综合治理

按照宜搬则搬的原则,统筹地质灾害搬迁避险与因灾倒房恢复重建、农村D级危房改造等政策整合,制定切实可行的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工作方案加强宣传动员,鼓励受地质灾害隐患威胁的住户搬出威胁区域,消除风险

按照“宜治则治”原则,落实属地责任,加大本辖区内地质灾害治理力度,及时消除风险隐患,避免和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

)提前做好避险转移工作。

修订完善《强降雨期间地质灾害避险转移撤离预案》,建立完善小流域避险转移撤离预案,做好我镇强降雨期间地质灾害避险转移撤离工作。根据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做好临灾应对防范工作,按预案要求组织开展暴雨预警信号为橙色及以上时的提前避险转移和紧急避险撤离工作,并做好撤离人员管控工作,防止人员私自回流。

四、地质灾害防治主要保障措施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各办公室、各中心,各村(社区),有关单位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地质灾害防治条例》《重庆市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和《重庆市綦江区地质灾害防治十四五规划》的有关规定,切实加强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领导,对本辖区、本领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负总责。建立和完善责任制,明确责任,认真履行职责,把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作为防灾减灾的重点进行部署落实。

(二)明确职责,加强协作。

根据《重庆市地质灾害防治条例》要求,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进一步筑牢“政府领导、行业监管、多部门协作、群众参与”的地质灾害共同防治责任机制。

扎实做好辖区内地质灾害预防、应急处置、工程治理和搬迁避让等工作,将已发现的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监测和防治任务落到实处。按照地质灾害威胁对象落实防灾责任人和监测责任人,将地质灾害防治责任落实到引发地质灾害的责任人和受地质灾害威胁的建(构)筑物所有人、管护人、使用人、建(构)筑物主管部门,务必做到任务到人、责任到人,做到地质灾害防治“监管不留真空、防治不留死角”,确保人民群众安全。

规划和自然资源所、村镇建设服务中心、经济发展办公室等部门要明确和细化各自职责,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协作,全力做好地质灾害风险管控工作。规划和自然资源所负责协助、指导镇政府做好辖区内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村镇建设服务中心负责对已查明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和影响广大农村房屋安全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负责建筑工地、市政设施及周边地质安全隐患防治工作;综合行政执法大队负责非煤矿山开采等生产活动引发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负责协调相关抢险救援力量开展应急抢险救援;经济发展办公室负责防范公路、铁路沿线边坡及周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负责对可能影响水利水电设施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民生服务办公室负责与有关医疗单位配合,对受伤人员进行现场急救和重伤人员转运救治,负责做好受灾区域的卫生防疫工作;学校负责危及学校安全的地质灾害隐患的监测工作,组织好对学校周边地质灾害隐患的巡查、排查和监测工作,发现隐患要及时处置,确保师生安全;相关办公室、中心要按照各自职责,做好地质灾害应急抢险资金、人员、物资准备,确保抢险救援物资充足、救援人员及时到场救灾。

(三)制定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修订地质灾害应急预案。

在总结上年度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基础上,编制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重庆市突发事件应对条例》等相关要求,及时修订完善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加强应急演练,并严格执行,切实做好突发性地质灾害预防、应急准备、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等各项工作。

(四)加强宣传培训,提高防灾意识。

采用各种形式加大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地质灾害防治条例》《重庆市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等地质灾害防治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深入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基本知识的宣传培训工作,同时要把地质灾害防治宣传培训工作重点放在场镇、村组、社区等基层单位,适时开展地质灾害点应急疏散演练,切实提高镇领导、有关工作人员及广大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防灾减灾意识及自救互救能力。

(五)严格执行各项防灾制度,做好应急处置工作。

严格执行地质灾害信息报送制度、“三查”制度、灾险情处置制度、群测群防培训制度、汛期24小时值班值守等制度。在接到险情或灾情报告后,要按程序启动应急预案,快速响应,及时实施各项抢险救援措施。

(六)建立多渠道投入机制,落实地质灾害防治经费。

将地质灾害防治经费列入镇财政预算,建立本镇地质灾害防治专项资金,专项用于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供资金保障。按照“谁引发,谁治理”“谁受益、谁参与治理”的原则,建立起多元化、多渠道的投入保障机制,保证防治工作顺利进行。对有一定经济效益的治理工程项目,可以尝试建立多种灵活有效的地质灾害防治资金融资渠道,出台优惠和鼓励性政策,逐步形成地质灾害防治经费投入的良性机制。

(七)强化监管工作。

加强对地灾防治相关工作的监管。对地灾防治工作不力的单位和个人,按有关规定和权限进行通报或考核、处理,或向有权利机关提出处理建议;对违反《重庆市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的引发地质灾害造成人员伤亡和重大经济损失的违法行为,配合有关部门调查处理。

附件:石角镇2025年地质灾害隐患点一览表




附件

石角镇2025年地质灾害隐患点一览表

序号

隐患点名称

位置

威胁对象

稳定性

村居责任人

监测人

户籍人户数

常住人户数

1

岗上滑坡

石角镇干坝村3

2

7

2

3

基本稳定

黎瑞平

喻长丽

2

干坝子滑坡

石角镇干坝村3

16

61

12

24

基本稳定

余方永

3

龙凼子危岩

石角镇民建村1

18

50

13

25

稳定性差

杨中义

甯应伦

4

河边危岩

石角镇农岗村3

5

15

5

8

基本稳定

任天明

张泽发

5

大土湾危岩

石角镇欧家村6

9

21

6

9

基本稳定

赵福奎

王明义

6

大地坪滑坡

石角镇双树村3

4

14

5

9

基本稳定

霍之中

廖治良

7

麻家岩滑坡

石角镇双树村5

5

16

4

10

基本稳定

田小波

8

寄牛场危岩

石角镇显灵村6

6

28

7

28

基本稳定

谭清泉

张明吉

9

堰塘湾危岩

石角镇寨溪村1

8

30

4

7

基本稳定

潘秀梅

周先利

10

蔡家沟滑坡

石角镇官顶村5

12

36

12

23

基本稳定

罗小红

马正云

11

奓口石危岩

石角镇长岗村2

1

7

2

8

基本稳定

李如兵

万承红

12

白云观危岩带

石角镇白云村白云观

108

317

86

171

基本稳定

任启国

刘永国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智能问答

便民地图

政策问答

数据中心

新媒体矩阵

营商环境

微博 公开信箱 智能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