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政务公开>政府信息公开目录>建议提案办理 > 人大代表建议办理

重庆市綦江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区三届人大三次会议第 179 号建议的复函

日期: 2023-06-26
字体:

牟洪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加快推广以工代赈的建议》(第179号)收悉。经与区农业农村委(区乡村振兴局)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以工代赈是促进群众就近就业增收、提高劳动技能的一项重要政策,能为群众特别是农民工、脱贫人口等规模性提供务工岗位,是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支持人民群众通过劳动增加收入创造幸福生活的重要方式。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以工代赈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多采用以工代赈等机制,教育和引导广大群众用自己的辛勤劳动实现脱贫致富。按照“中央统筹、省部协同、市县抓落实”的要求,区发展改革委立足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着力在优化工作机制、规范项目管理、注重惠民利民等领域抓突破、抓推进,确保推广以工代赈各项政策措施落地落实。

一、以工代赈工作总体概况

一是建立“一项机制”保运转。2022年,我们对标对表国家、全市有关部署,先后制定印发了《綦江区2022年以工代赈工作实施方案》《关于建立推进以工代赈工作区级联席会议制度的通知》等4个文件,构建形成了以区政府常务副区长为总召集人,区发改委主要领导为副召集人,18个区级部门分管领导为成员的区级工作落实机制二是实施“两本台账”抓管理。联合农业、水利、交通、林业等部门整合上级资金策划储备项目,构建形成全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大力推广以工代赈的项目清单台账。同时根据市发改委要求,建立项目管理调度台账,按照“周调度、月推进、季通报”机制,2022年,打表推进总投资8587.5万元137个项目建设截止2022年底,已完工建设90个、正在建设47个。是做实“用工平台”促就业。加快建立全区以工代赈就业岗位信息发布平台,平台接入全区用工信息库,实现信息共享、信息共用,为各街镇有就业需求各类人员搭建就业“桥梁”,更好开展就业动员组织和岗位供给。2022年累计解决本地农村群众就近务工2399人四是扭住“三个关键”惠民生聚焦项目实施范围明确、用工用劳平台畅通、劳动技能培训提升三大关键,召开各级以工代赈政策宣讲培训会议提高群众知晓率、参与率2022年累计向本地群众发放劳务报酬1260余万元,切实发挥以工代赈“赈济”功效

二、关于建议事项

结合您提出的建议,我委将会同相关区级部门进一步推进落实相关工作。

一是规范项目建设管理。严格落实《国家以工代赈管理办法》(国家发展改革委令第57号)精神,统筹抓好以工代赈项目在招投标环节要“按照招标投标法和村庄建设项目施行简易审批的有关规定要求,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推广以工代赈方式项目可以不进行招标”“实施以工代赈的重点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或资金申请报告、初步设计报告或施工图设计文件、批复文件等,应明确适用以工代赈的建设内容和用工环节等政策要求。项目相关招标投标、签订劳务合同过程中应明确当地群众用工和劳务报酬发放要求等”等规定,分类抓好实施以工代赈项目建设的招投标管理。

二是优化务工组织方式。认真贯彻落实《重庆市綦江区贯彻落实在重点工程项目中大力实施以工代赈促进当地群众就业增收工作方案重点任务分工》(綦江府办〔2023〕4)、《关于印发綦江区重点工程项目以工代赈工作指南试行的通知》(綦发改〔2023〕3号)等文件精神,连同区农业农村委(区乡村振兴局)、区人力社保局等区级部门,加大政策宣传力度、细化劳务用工过程管理,积极指导培养壮大村集体经济组织、村级劳务公司、劳务合作社,鼓励动员符合条件的集体经济组织承接以工代赈方式的项目,以就近就地原则组织当地劳动力组建施工队伍进行建设。同时,结合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机制改革,鼓励引导群众参与采取以工代赈方式实施项目竣工后的管护工作,积极扩大就业岗位,促进当地群众就近就地就业。

三是推进‘项目+资产收益分红’。依托当地特色资源,按照“项目跟着产业走”的思路,加快补齐产业发展基础配套设施短板,积极促进乡村产业规模做大、品质做优,并在有效带动当地群众就业基础上,推动产业提档升级,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充分发挥好以工代赈作为乡村产业振兴、基础设施补短板和带动群众创收增收的“催化剂”作用,实实在在让群众获得更多的收益分红,进而带动农民持续增收。

此复函已经李炜主任审签。对以上答复您有什么意见,请及时填写在人大代表履职服务平台建议系统回执上,以便我们进一步改进工作。

        重庆市綦江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23年6月26


重庆市綦江区人民政府版权所有   重庆市綦江区人民政府办公室主办

网站标识码: 5001100002     ICP备案: 16001936号-1

渝公网安备   5002220200012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