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綦江区交通运输委员会关于区政协三届三次会议第042号提案的复函
李岱芸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篆塘镇旅游大道通行农村客运的建议》(第42号)收悉。经与篆塘镇共同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优化运营路线加快推进旅游大道通行农村客运的建议
我委多次会同区应急局、公安局、篆塘镇和客运企业对开通农客车辆类型、车辆运行时间进行协商讨论并对拟通客道路进行现场查勘。经排查,该道路尚有400余米安全护栏缺失。
目前,缺失的安全护栏路段已纳入2024年农村公路安防工程计划,可于今年年底前完工。待波形护栏安装完工后,我委将再次会同公安、应急等相关部门现场确定道路安全隐患整改完成,联合勘验确定符合通客条件,而后择机开行客运线路,保障群众便捷出行。
二、关于成本共担适度补贴合理保障农村客运服务供给的建议
目前,我区根据《重庆市綦江区交通局 重庆市綦江区财政局关于印发〈綦江区农村客运营运补贴办法〉的通知》针对我区客运企业经营乡镇至行政村(简称四类班线)和行政村至行政村(简称五类班线)的客运车辆按1-5元/座/日给予营运补贴,但对所有给予补贴的四类班线、五类班线的车辆平均补贴原则不超过3元/座/日。农村客运车辆由政府购买保险,购买对象为:一是承运人责任险,所有农村客运车辆购买;二是交强险,营运线路属于乡镇至行政村、行政村至行政村的农村客运车辆购买;三是第三者责任险,营运线路属于乡镇至行政村、行政村至行政村的农村客运车辆购买。根据《重庆市交通局 重庆市财政局关于农村公交纳入农村客运保险范围的通知》要求,农村公交车辆由政府购买保险。下一步,我委持续关注农村客运车辆补贴政策的变化,严格按照财政补贴金额据实补贴。
三、关于积极探索着力构建“一网多用”融合发展新模式的建议
目前,我委积极创新农客经营模式,助力群众安全便捷出行。一是打破原有农村客运班车只允许点到点的单一线路经营模式,制定《綦江区农村客运区域经营实施方案》,在全市率先实行农村客运片区化经营模式和预约响应式模式,实行以镇为单位的片区化经营,即运行某镇至某镇的线路,线路覆盖相应的行政村,以此解决群众出行“最后一公里”问题。目前,我区已以篆塘、打通、石壕等镇为片区,立足现有的客运班线和客运车辆,整合运力、合理规划、灵活调度,在片区内以赶集日、上放学日为重点,乘车需求大的片区集合运力循环输送,需求小的片区定时、定点、定班运行,最大限度提高车辆运营效率。
二是进一步深化“五定”模式,协调街镇、学校、企业对工作日、节假日的学生出行情况展开调查,“一校一方案”制定学生上放学集中出行保障方案;学区协调各学校错峰放学,便于运力调配;企业细化人员分工,分片区主动对接街镇和学校,充分整合运力资源,科学规划车型、线路和班次,确保车辆、线路、时间与学生上放学集中出行相匹配,最大限度的满足学生出行需求。
三是深化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创建工作,持续推进镇-村的交邮融合发展,我区已基本构建了“1+6+30”农村物流三级服务体系,按照“多站合一、一点多能”原则对1个区级客运站、6个镇级综合运输服务站、30个村级综合服务点进行改造,充分利用客运站既有场站资源,交通与邮政、快递公司等开展场站共建共用,实现一站多能、资源共享、客货兼营、运邮结合,以“邮快”“快快”“快电”等方式推进“交通+邮政+快递”多元融合发展,客车带货有序实施,每月降低快递进村运营成本约10%,增加企业经营收入约30%,农村物流解决快递进城入村“最初和最后一公里”问题、赋能当地产业发展的成效得以显现。下一步,我委正在积极申请“邮运通”试点区县,将在总结现有交邮融合试点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向其他街镇推广交邮融合发展模式。
此复函已经李吉彬主任审签。对以上答复您有什么意见,请及时填写在政协云平台提案系统回执上,以便我们进一步改进工作。
重庆市綦江区交通运输委员会
2024年6月24日
(联 系 人:刘启强,联系电话:023-4866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