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綦江区农业农村委员会关于区政协三届四次会议第198号提案的复函
任正全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推进乡村振兴的建议》(第198号)收悉。经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区农业农村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视察重庆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着力写好“土特产”文章,培育壮大优势特色产业链,促进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
一、加大科技创新,培育本地龙头
大力支持农业技术创新。饭遭殃、多味多等6家企业建有市级企业技术中心;建有麻辣食品工业(重庆)数字化研究院、重庆西部营养科学研究院、极合共享实验室等创新平台3个;渝派、多味多、綦丰、壹合、饭遭殃等6家企业将实施技改扩能项目21个,投资1.14亿元,不断加强加工装备智能化升级改造。
紧紧围绕綦江农业优势资源,坚持引进和培育一批市场广、规模大、技术新的龙头企业。引进正大集团、圣羊等国内知名企业,以一产推动二三产发展,形成养殖、屠宰、研发、肉食品加工全产业链。实施“爆品”培育行动,打造老四川、饭遭殃、赶水草蔸萝卜、安稳羊肉、横山大米、东溪豆腐乳、綦江米粉、北渡鱼8大具有綦江标识度、辨识度的品牌农产品,安稳羊肉、横山大米等14个产品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认证,认证数量居全市第五。依托草蔸萝卜、辣椒、木瓜、横山大米、花坝糯玉米、中峰蜂蜜、高山黑山羊等特色农业资源,加快推动东溪豆腐乳等一批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向园区集聚,集中打造“綦江木瓜”“赶水萝卜”“安稳羊肉”等多个农业品牌,提高农业资源就地转化率,延展农业产业链条,把农产品加工业培育成为拉动农业持续发展、助推农民持续增收的重要支柱,提升特色农业产业综合效益,促进绿色兴农、质量兴农、品牌强农。
积极推动农业与文旅融合发展,截至2024年,全区已成功创建1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永城镇中华村)、1个市级乡村旅游重点镇(横山镇)、5个市级乡村旅游重点村(横山新荣村、横山镇新寨村、郭扶高庙村、石壕镇石泉村、古南街道花坝村)。
二、改善农村环境,加大农技投入
加大农技投入,加强基层农技体系建设,进一步深化与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合作,将众创中心12名科研院校专家、28名市级科技特派员、400多名区级镇级农技人员和20余名农技协联合会“土专家”凝聚在一个服务平台,创新构建纵向联动和横向协同的“四级一体”农技推广服务体系,被全市试点推广。狠抓科技“三下乡”活动,2024年开展“百日攻坚”,打造“田间课堂”“云端实训”等特色载体,组织培训83场次,覆盖新型主体312家。编制《綦江农技推广标准化手册》,重点推广山地宜机化、生态循环农业等13项主推技术。培育“耕沃农业孵化器”创新创业孵化平台,孵化家庭农场、智慧农业等项目43个,技术到位率达100%。
三、挖掘乡村文化特色资源,创建乡村文化旅游品牌
綦江区乡村旅游产品丰富多彩。依托高庙村丰富的僚人文化资源,坚持筹办了八届中华僚人文化艺术节、十届农家乐文艺汇演、农耕运动会、音乐啤酒美食节等特色旅游节庆活动;挖掘东溪镇“中国历史文化名镇”资源,突出“寻古探幽”主题,修缮“两宫”、麻乡约、王爷庙、陈家院子,完成核心区风貌改造和河道治理,有效利用公房,引进艺术家,布展美术馆,打造版画艺术街。先后引入黄氏木雕、印象版画、黄荆豆花、东溪豆腐乳、刘氏黑鸭等20余家商户,打造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条街。围绕横山镇“知名康养休闲旅游目的地”建设目标,突出横山半小时进主城交通优势,指导横山镇全力打造离主城最近的、高品质的千米高山康养度假乡村旅游目的地。扎实开展“旅游养生季系列活动”,常态化举办“横山青歌赛”“横山骑跑赛”等各类品牌文体赛事活动。坚持以“开发体量做减法、项目品质做加法”的原则,引导清风场、原乡农旅小镇项目凸显“平房小院、乡建公园”特色,实现场镇民居“公园化”建设,成为重庆乡村养生度假小区新标杆;利用花坝村得天独厚的山地田园风貌,以“回得去的故乡,记忆中的老家”为主题,引进文创企业策划奇妙村乡愁主题文创村落,打造綦江城市后花园,实现“一企进、产业兴”的奇妙转型。
通过引企造景,以旅兴农,实现农文旅消费业态新发展。推动传统农业产业项目转型发展观光体验农业,衍生出旅游民宿、农居小院、农家乐、采摘园等等农文旅融合接待设施,实现农村集体经济增收和全村产业的均衡发展。极大丰富农民的物质和精神文化生活。
此复函已经李崇宇主任审签。对以上答复您有什么意见,请及时填写在渝快政提案系统回执上,以便我们进一步改进工作。
重庆市綦江区农业农村委员会
2025年6月16日
(联系人:代鑫,联系电话:13436167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