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綦江区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关于区政协三届四次会议第077号提案的复函
王军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引导我区传统产业企业转型升级的建议》(第077号)收悉。经与区人力社保局、区工商联、高新区管委会、区发展改革委等协办单位共同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您对綦江区传统产业发展过程中在创新能力、产品竞争力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分析透彻,建议可行性高、指导性强。我们将立足工作职能,认真梳理总结、积极采纳吸收,全力打造綦江特色产业集群。
一、关于“鼓励企业大胆创新”的建议可行
近年来,在政策环境方面,我区积极争取国债资金,用好工业领域设备更新等上位政策,支持企业技术更新,2024年,组织友利森、渝创、永和、赛源等四家企业申报的设备改造更新项目通过市级评审并推送至国家发改委。将《綦江区“十四五”工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规划(2021—2025年)》纳入全区重点专项规划,制定了《重庆市綦江区支持科技创新政策新十条》,对企业在研发投入、科研项目、成果转化等方面给予一定的补助。2024年,兑付了科技创新十条补助资金481.33万元。构建互联网平台方面,龙头企业重庆旗能电铝有限公司基于5G+工业互联网的旗能铝电一体化智能工厂对内5G网络覆盖率达到97.72%,实现特定场景5G网络全覆盖,296台电解槽设备联网率100%,联网设备及终端达2257个;对外通过生产边云协同与供应链协同平台汇集10余家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以智慧供应链的方式有效降低管理和沟通成本。数字化转型方面,我区大力引导和推动企业实施“智改数转”,2024年成功创建市级和区级数字化车间各1个,累计实施智能化改造项目197个。今年上半年,完成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评估15家,聘请第三方机构服务友利森、新视通等企业数字化转型,推送有研重冶申报基础级智能工厂。职业技能培训方面,我区坚持“企业需要什么人才,我们就培训什么项目”的原则,积极倡导各企业与区内外培训机构根据企业需求开展“订单式”人才培训新模式。全面使用智能就业培训平台,按照“凡补必进、不进不补”的原则,2024年我区共开展企业职工培训2期,培训服务100人,发放培训补贴20.16万元。
下一步,我区将持续用好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大规模设备更新、工业和信息化领域重点专项资金等政策,推动企业使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大力实施智改数转,推动制造业企业关键设备、工艺数字化,引导企业从产线、车间到工厂有序实施智能化改造,提高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增强两化融合能力,力争实现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改造全覆盖;围绕构建以数字经济为引领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目标任务,深化“四链”融合、“四侧”协同,着力打造“产业大脑+未来工厂”新模式,发挥龙头企业牵引作用,聚焦主导特色产业,新建一批行业大脑。继续做好补贴性技能培训工作,采取“企业拿岗位、院校出培训、政府优服务”,全面推行“岗位+培训+就业”“用工企业+培训机构+人力资源机构”“紧缺工种目录+培训机构目录+培训补贴目录”3个“3+”组训模式,构建以产业用工为需求、人才培养为基础、技能评价为纽带的培训链。建立培训开班信息发布与评价信息联动机制,推动培训、评价无缝衔接,及时收集企业用工信息、培训学员就业意愿,推动实现人岗适配、定向送工,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二、关于“培育发展新优势”的建议可行
近年来,我区致力于提升产业链水平,促进集群内企业协同发展,培育发展新优势。2024年,围绕“煤—电—铝液—合金液—铝基材—终端产品—循环再生”的全产业链模式,我区全力推动做大电解铝、再生铝源头供应,凭借北渡组团34万吨电解铝的产能指标优势,多渠道向上争取全市电解铝产能整合落地綦江,相关工作正有序推动,签约引进一批再生铝项目,再生铝产能达到50万吨;引进了免热处理一体化压铸、年产800万套高端铝合金汽车零部件等项目,开工建设铝压延加工铝型材挤压等项目,支持全自动新型高端铝棒智能化生产线建设等项目技术改造,推动产业链纵深发展,产品向高技术值、高附加值转变。30余家齿轮加工企业转型进入新能源汽车赛道,友利森汽车持续巩固在长安、赛力斯、理想等国内新能源主机厂供应链中地位,发展态势良好。关于您提到的宠物经济新兴领域,我区已组织企业赴北京、上海、山东、河北等产业发达地区考察,深度调研行业发展趋势,形成高质量调研报告2篇,成立宠物产业招商引资工作专班,邀请中国礼仪休闲用品工业协会、南和宠物协会等行业组织来綦考察交流,搭建了产业合作平台,成功推动1家传统企业实现向宠物产业的跨界转型,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探索出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路径。
下一步,我区将围绕集群发展水平提升、产业规划引导等方面,持续做好如下工作。积极推动电解铝产能整合尽快实施,扩大再生铝规模,力争形成60万吨电解铝+60万吨再生铝供应规模;争取建设新能源汽车回收拆解生产线,打造50万辆新能源汽车回收、拆解、再利用循环经济产业基地。招引新能源汽车一体化压铸等高端铝合金生产项目,推动爱尔思建成投产,延伸壮大轻合金材料产业链。推动一批优质项目签约,提升新能源汽车一体化压铸和“四门两盖”基材等产品制造能力,做大做强新能源汽车轻量化材料产业基地。继续鼓励汽车零部件企业转型新能源汽车零部件赛道、向中高端跃升,支持传统汽摩齿轮企业向新能源汽车配套转型。积极布局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融合发展创新体系,支持智能装备、轻合金材料企业攻关稳定性、表面处理、热成型效率、第三代铸造等产业共性技术,支持优质企业与高校院所联合攻关微结构、自修复和超材料等前沿材料,发展低空经济先进飞行装备合金材料、关键零部件、具身智能机器人智能部件、本体,牵头或参与制定国家、行业标准,开展应用示范,布局未来产业。同时推动1-2个龙头企业进行案例示范,为接下来的转型升级打样。
三、关于“持续改善营商环境”的建议可行
我区正全力打造营商环境标杆城市“升级版”,从减环节、降成本、优服务等多个方面,起草谋划了15条工作措施,您重点提到的降低要素成本方面,谋划了水电气要素综合成本、水电气设施安装成本、融资担保费、招标投标制度性交易成本等多项措施。深入推进“千人进千企”等专项行动。2024年,我区共有358名干部(其中区管及以上领导干部126名)“零距离”服务488家企业,累计服务企业965次,实现了规上工业企业、专精特新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全覆盖;深化运用“企业吹哨·部门报到”制度机制,2024年为企业协调解决困难问题61件,办结率和满意度均为100%。构建“政银企”三方联动机制,与区内9家金融机构建立常态化合作,搭建专业化融资服务平台。广泛推广“会长贷”等特色金融产品,推动银行向商会、企业授信放款79.65亿元,切实缓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深化政企司法协作,积极指导中朵、公正云、多元解纷调解中心开展案件调解工作,截至目前,成功调解各类案件200余件,高效化解企业经营中的法律纠纷。稳步推进清廉民企建设,积极推荐3家企业、2家商会纳入市工商联2025年清廉民企、清廉商会建设重点培育“双百”名单,建立“一对一”精准培育机制,助力企业规范管理、健康发展。扎实开展我为企业办急事、难事27件,靶向破解企业发展进程中的痛点、难点、堵点问题。积极拓展对外联络渠道,创新建立外联服务工作机制,在上海揭牌成立重庆綦江联络服务中心长三角地区分中心、上海市重庆商会綦江分会。
下一步,我区将全力推动营商环境标杆城市“升级版”相关措施落实落地,尽快营造更加良好的发展环境,全面增强企业投资綦江的便捷度和获得感。持续开展“企业吹哨·部门报到”工作,发挥好服务企业专员“一对一”联系企业服务机制,推广应用好“企业码上服务”综合应用。全面梳理“惠企政策清单”,线上线下实行“免申即享”、快速兑现,用好“政银企”三方联动机制和法律维权、政企沟通等平台,持续做好政策、金融、法律、对外联络等领域服务。
四、关于“持续深化企业家成长行动”的建议可行
近年来,我区高度重视企业家成长,及时组织企业家到全国各个大学学习、深造,2024年,区级相关部门先后组织了优质企业家专题培训,区内70余名企业家参训。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累计开展民营企业家专题活动13场次,组织学习交流10余次,有效提升民营经济人士政治素养和经营管理能力。注重发挥典型示范引领作用,积极推荐2家企业、2名企业家获评重庆市优秀民营企业、优秀民营企业家称号,树立行业标杆,营造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聘任10名优秀企业家为招商大使“以商招商”,创新招商举措的同时,不断扩大企业家“朋友圈”。
下一步,我区将持续深化企业家培育工作,组织更多的企业家参与培训交流活动,同时做好企业家诉求收集,帮助解决存在的困难。
此复函已经王健主任审签。对以上答复您有什么意见,请及时填写在渝快政提案系统回执上,以便我们进一步改进工作。
重庆市綦江区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2025年6月15日
(联系人:刘麒麟,联系电话:023-48662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