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綦江区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关于区政协三届四次会议第028号提案的复函
陈平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重振綦江酿酒产业的建议》(第028号)收悉。经与区发展改革委共同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您对綦江区酿酒产业的历史沿革和气候、地理、水质资源等优势分析透彻,建议可行性高、指导性强。我们将立足工作职能,认真梳理总结、积极采纳吸收,全力重振酿酒产业。
一、关于“科学制定中长期规划”的建议可行
我区结合产业基础、资源禀赋等,积极谋划布局发展白酒产业,编制的《綦江区“十四五”渝黔合作先行示范区建设规划(2021—2025年)》中,明确“依托重庆(綦江)食品工业园区,联动习水农特产品工业园区等黔北以农产品加工为特色的园区平台,加强在调味品、畜禽、白酒等细分产业领域开展精深加工合作,促进打通、石壕、赶水、安稳10万亩红缨子高粱基地建设,加快承接贵州茅台镇酿酒企业转移,高标准打造酱香型白酒产业园,共同做强做优区域消费品工业产业链”。
下一步,我区将进一步研究从原料种植到酒品酿造再到品牌建设等相关产业的链条建设和联动发展,适时调整有关规划,指导相关产业中长期健康发展。
二、关于“引进知名酒企綦江兴业”的建议可行
为充分利用我区在酿酒产业方面的气候、地理和水质资源优势,我区对外积极寻求引进知名酒企,已成功签约贵州习湖酒厂有限公司成员企业重庆酱史酒业有限公司,目前处于方案设计阶段。该项目计划总投资25亿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10亿元,建设酱香型白酒制酒车间、制曲车间、包装车间、储存车间、污水处理站、酒灌区等,项目建成后年产酱香型白酒1.5万吨以上,解决就业约400人。
下一步,我区将持续做好项目全流程服务,推动酱史酒业尽快投产。同时,运用资源招商、以商招商等方法持续谋求引进更多知名酒企,推动綦江酿酒产业发展壮大。
三、关于“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的建议可行
近年来,我区深入践行“人人都是綦江营商环境,个个都是綦江形象”理念,落实“把最好的服务给最好的伙伴”承诺,持续深化改革、塑造綦江名片。搭建银企合作平台方面,通过每季度召开政银企工作对接会,宣传“应急转贷”“技改专项贷”等政策,帮助企业降低融资成本。全力打造营商环境标杆城市“升级版”,从减环节、降成本、优服务等多个方面,起草谋划了15条工作措施,您重点提到的政策、法制方面,谋划了保障提质三方服务,项目申报、补贴代办等园区运营集团直接服务,法律咨询、财税规划、环评、安评等三方服务,企业可以自主选择,政府给予一定比例补贴。全面梳理“惠企政策清单”,线上线下实行“免申即享”、快速兑现。服务环境方面,我区深入推进“千人进千企”等专项行动。2024年,我区共有358名干部(其中区管及以上领导干部126名)“零距离”服务488家企业,累计服务企业965次,实现了规上工业企业、专精特新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全覆盖;深化运用“企业吹哨·部门报到”制度机制,2024年为企业协调解决困难问题61件,办结率和满意度均为100%。
下一步,我区将持续用好政银企工作对接机制,解决企业融资需求。全力推动营商环境标杆城市“升级版”相关措施落实落地,尽快营造更加良好的发展环境,全面增强企业投资綦江的便捷度和获得感。持续开展“企业吹哨·部门报到”工作,发挥好服务企业专员“一对一”联系企业服务机制,推广应用好“企业码上服务”综合应用。
四、关于“坚持培本固元守正创新”的建议可行
我区高度重视酿酒产业的传统工艺保护与创新发展,投入专项改造资金,升级优化老旧酿酒设备,同步建立设备运维台账,配备专职技术员,确保设备高效稳定运行。推行“岗位认证+师徒帮带”培训机制,开展酿酒工艺、质量检测等专项培训20余场。中峰镇优生产“提效能”对标国家绿色工厂标准,完成120平方米车间标准化改造,创新构建“原料智能分拣仓、恒温发酵区、窖藏库、无菌灌装线”四大生产模块,生产效率提高20%,能耗降低25%。
下一步,我区将进一步强化对传统酿酒工艺的保护与创新举措,确保綦江酒文化遗产能够得到有效传承与发展。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持续提升綦江酿酒产业的核心竞争能力。优化完善人才政策,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投身到綦江酿酒产业中来。积极探索大数据、云计算等前沿技术在酿酒产业各环节的应用,推动产业向智能化、数字化方向转型,为綦江酿酒产业的长远发展增添新的活力。线上线下协同发展,加速搭建具有綦江特色的酒类电商平台,拓宽产品销售渠道,提高品牌的知名度和市场份额。
五、关于“加强酒类知识产权保护”的建议可行
我区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截至2024年底,全区共有酒类有效注册商标395件。近三年来,我区两次修订出台了《重庆市綦江区知识产权资助奖励办法》,相继印发了《关于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的具体措施》《关于贯彻落实重庆市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纲要和“十四五”规划的实施意见》《关于贯彻落实重庆市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纲要和“十四五”规划年度推进计划》等文件,进一步完善我区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提升知识产权保护能力,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发挥刑事打击取成效。部门协作联动方面,区市场监管局联合区公安局拓宽线索侦破案件,近三年出动警力100余人次,共同联合执法10余次,严厉打击知识产权侵权假冒犯罪,共办理知识产权和涉假案件11件,起诉13人;区检察院审查逮捕案件2件4人,批准逮捕2件2人,审查起诉案件5件11人,其中起诉3件4人,1件为销售注册商标的商品罪1人,向行政机关制发检察意见书4份。
下一步,我区将持续强化宣传引导,增强全民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组织开展多路径、多层面的宣讲活动,特别是通过举办企业负责人知识产权培训班、座谈会等形式,帮助企业提升知识产权管理水平,增强企业保护意识;树立典型示范带动。充分利用主流媒体全方位、多角度宣传商标使用的典型案例、经验做法和政策举措,讲好商标赋能高质量发展故事,形成知识产权赋能高质量发展的良好氛围;积极提高全民商标意识。把知识产权法治教育列入全区普法教育计划,定期邀请知识产权领域专家举办专题讲座,不断提高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公众知识产权意识,营造鼓励创新和保护知识产权的良好氛围。结合代表所提建议,加强商标、专利的监管和服务工作,助推我区酒类品牌建设。
六、关于“持续培育綦江特色酒文化”的建议可行
近年来,我区积极探索酒类文化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联合非遗传承人、美术团队打造“古法酿造+生态蜂巢”文化IP,创新“文化+体验”营销模式,建成100平方米酒文化研学工坊,开发古法酿酒非遗体验课程,累计接待消费者500人次,促进收入增加50%。通过举办各类活动,充分展示綦江酿酒产业的独特魅力和文化内涵,吸引更多游客前来体验和消费。同时,利用现代网络社交媒体等新媒体平台,广泛宣传綦江白酒文化,提升綦江白酒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下一步,我区将继续加大酒类文化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力度,通过策划和实施一系列具有綦江特色的酒类文化活动,如定期举办綦江白酒文化节、酿酒技术交流会等,进一步丰富綦江的旅游文化内涵,提升綦江白酒的品牌价值。在技术方面,积极引进先进的酿酒技术和理念,推动綦江酿酒产业与国际接轨,提升整体竞争力。在宣传方面,将进一步整合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资源,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宣传体系,持续扩大綦江白酒文化的传播范围和影响力,让更多的人了解綦江、爱上綦江白酒。
此复函已经王健主任审签。对以上答复您有什么意见,请及时填写在渝快政提案系统回执上,以便我们进一步改进工作。
重庆市綦江区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2025年6月15日
(联系人:刘麒麟,联系电话:023-48662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