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率先破解农业执法在乡镇层面执法最后一米的老大难问题,为全市“扩权赋能”乡镇执法改革提供可选路径。市总队、綦江区农业农村委和隆盛镇人民政府通过“三级共建”,从执法阵地标准化、行为规范化、装备实用化、能力实战化、普法氛围化“五化”着手,扎实推进区县农业执法领域向乡镇延伸。
一是执法阵地标准化。共建以来,在市总队、区司法局、隆盛镇和我委的共同努力下,狠抓隆盛镇综合执法工作站站容站貌基础硬件改善。截至目前,累计投入财政资金30万元,独立设置了办公场地,完成综合执法工作站外观装饰,内部装修;配齐了必备的标准化执法功能室,包括执法办公室3间、询问室1间、装备室1间、档案室1间、罚没品保管室1间、会议室1间;同步添置电脑、办公桌、椅、空调等必需办公设备。
二是执法行为规范化。通过“请下来、送上去”形式,组织隆盛镇执法人员积极参与总队组织的军事化脱产培训、我委执法小课堂专题培训、作风纪律教育整顿和“跟班”执法办案观摩,进一步规范了执法人员文明用语、言行举止,文书送达、权利告知、救济途径等执法行为。同时,指导建立健全隆盛镇综合执法相关工作职责、制度20余个。
三是执法装备实用化。本着“办案必需、办案必备”执法装备配置的实用化原则,继去年市、区为其免费提供价值20余万元执法办案系统、移动终端、照相机、摄像机、执法记录仪、强光手电等单位、单元、单兵作战装备后。今年,我委出台政策,专门为隆盛镇下达财政补助项目,配备价值10万元的执法办案车辆1台。
四是执法能力实战化。通过“联合检查、共同办案”等方式,开展执法能力“手把手”实战培训,逐一解决农业执法过程中“查”“立”“书”“告”“缴”等实体法和程序法的使用问题,努力提高执法办案水平和能力。半年以来,我委共出动执法人员48人次,指导办理一般程序案件8件,进一步提升了执法人员办案技巧和能力。
五是执法普法氛围化。为了最大努力扫清共建障碍、减轻试点阻力,我委联合隆盛镇精选执法骨干组建“小板凳服务队”,通过进农户、进基地、进田坎集中培训和结队子开展“按需普法”“精准普法”。截至目前,在隆盛镇召集涉农经营主体开展普法集中培训2次,“小板凳服务队”进农户、进基地、进田坎20余次。此外,结合涉农法律法规,精心编制“农村地区法治安全顺口溜”19篇,并通过村村通广播早、中、晚定时推送,取得良好效果。
下一步我们将紧扣“扩权赋能”改革总要求,从阵地标准化、行为规范化、装备实用化、能力实战化、普法氛围化方面再下苦功夫,力争早日率先破解农业执法在乡镇层面执法最后一米的老大难问题,并及时总结提炼,为全市“扩权赋能”乡镇执法改革提供可选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