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 重庆市人民政府
首页 政务公开 渝快办 互动交流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工作情况

重庆召开“无废城市”建设推进大会

日期:2023-10-31


1024日,重庆召开无废城市建设推进大会,会议全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认真落实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2023年全国无废城市建设工作推进会、美丽重庆建设大会精神和具体要求,扎实推进重庆市全域无废城市建设和川渝无废城市共建。

生态环境部固体司副司长温雪峰出席会议并介绍了全国无废城市建设的总体要求以及其他省市先进做法。

生态环境部固体司副司长温雪峰介绍全国“无废城市”建设情况。

会议发布了重庆市17无废城市建设典型案例和10个精品无废细胞,并进行了授牌。

发布重庆市17个“无废城市”建设典型案例。

对10个精品“无废细胞”进行授牌。

重庆市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向霆通报了近年来重庆市无废城市建设情况,北碚区、永川区、涪陵区,市住房城乡建委、市城市管理局作了交流发言。

重庆市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向霆通报了近年来重庆市无废城市建设情况。

2019年,重庆中心城区入选全国首批“11+5”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城市,试点工作开展以来,重庆市始终坚持绿色循环低碳理念,着力打造具有重庆辨识度、全国影响力的无废城市建设试点成果。

2021年,重庆市同步启动了万州、涪陵等9个区域中心城市无废城市建设。2022年中心城区继续入选国家十四五时期“113+8”个城市建设名单,重庆市41个区县同步全部启动无废城市建设,并率先在全国开展跨省域的川渝无废城市共建,与四川省从四大领域、五大体系、十项任务开展深度合作。




绿色发展成势明显

重庆无废城市建设工作自开展以来,全市绿色发展成效明显。

在工业领域方面,重庆重点打造24个静脉产业园和大宗固废综合利用循环示范基地,一般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80%,中心城区工业固废产生强度0.09/万元。全市累计建成市级绿色工厂330家、绿色园区28家,其中国家级绿色工厂81家、绿色园区8家、绿色设计产品60种、绿色供应链8条。璧山区建设一般工业固废集中收运体系,合川区打造再生铝循环产业链,梁平区打造中国西部预制菜之都无废绿色食品产业园,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双提升。

在生活领域方面,从2021年起,重庆中心城区历史性实现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全焚烧。建筑垃圾综合利用率61%,民用建筑绿色建材应用比例60%,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西部第一。污泥无害化处置率达98.3%,提前3年达到国家95%的目标要求。建成再生资源产业园和交易市场各1个,再生资源回收站点7800余个,支持建成分拣中心12个,形成以社区回收站点为基础、分拣中心为纽带、基地(集散市场)为核心的再生资源回收网络,在九龙坡区、北碚区、璧山区、开州区、忠县等5个区县试点推进低值可回收物综合利用。

在农业领域方面,重庆完善村、乡镇(街道)回收转运区县集中分拣贮运区域性加工网络体系,全年农膜回收率预计达89%以上。垫江县探索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减少废弃物数量,江津区探索粪肥全域供需匹配机制。

渝中区融媒体中心记者 王欢 摄


“五轮驱动”持续发力

重庆无废城市建设以来已形成可持续的立体的体系。

在制度体系方面,重庆率先出台《重庆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制定餐厨垃圾、农膜回收等地方规章5个,《重庆市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条例》《重庆市土壤污染防治条例》分别纳入2023年预备审议项目、2024年立法审议项目,《重庆市建筑垃圾管理条例》纳入立法调研项目。渝中区、江北区发布医疗废物、报废汽车拆解固体废物规范化管理指南。

在市场体系方面,近五年来,全市2万多户企业享受政策,累计减免环境保护税10亿元。国开行重庆分行融资7亿元支持秀山县锰污染整治。

在技术体系方面,组建3个重庆市技术创新中心大宗固废综合利用平台,建成大宗固废领域科技创新平台12家,推广工业固废综合利用技术装备36项、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先进适用技术装备36项,新增多项标准规范及相关专利,形成一批先进示范技术。

在监管体系方面,建成固体废物大数据平台,2.3万家危险废物产生单位和2.23万家医疗机构纳入平台管理,实现固体废物信息源头采集、综合管理。渝中、九龙坡、南岸、北碚、沙坪坝、高新、璧山、两江新区等区县建设区域固体废物数据化信息平台,涪陵区率先制定了医疗废物精密智控一件事三清单。

在全民共建体系方面,印发无废城市建设宣传方案、无废细胞建设管理规程及评估指南和细则,开展无废短视频大赛、无废艺术展、无废星主播、无废沙龙、无废校园等大型专题活动,建设241500余个细胞,覆盖衣食住行各领域。


川渝协作彰显区域特色

川渝两地山水相连,在无废城市共建方面也是硕果丰富。川渝两地共同制定危险废物跨省点对点定向利用实施方案,创新川渝省市共建高竹新区固废跨省转移实行省市内审批试点,四川泸州、重庆荣昌垃圾焚烧及飞灰处置成为川渝固废处置设施资源共享的典型案例,建立全国首个跨省域新污染治理的联防联控机制。

川渝在全国首创危险废物跨省转移白名单制度,如今更是延伸到滇黔川渝湘豫等6省,且转移种类由3种增加至59种,审批时限由1个月压缩到约5天,简化了审批流程,畅通了转移渠道,共享了处置设施,降低了企业成本,并入选国家发改委发布的双城经济圈18条经验做法之一在全国推广。

依托川渝的双城经济圈,重庆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无废区域特色,渝北、永川打造静脉循环产业园;渝中、江北数字赋能医疗废物、餐厨垃圾精细化管理;两江新区上线无废驿站,建立龙头企业供应链绿色标准体系;高新区打造危废规范管理示范区;北碚、巴南分别打造汽车铸造型砂、钛石膏综合利用示范项目;长寿、涪陵、璧山、永川分别打造无废化工园区、无废页岩气产业链、无废电镀园、无废集团;荣昌打造川渝固体废物处置设施共享正面典型案例;南岸、潼南打造危险废物点对点豁免利用示范项目;万州、丰都、云阳等区县开展长江干支流垃圾塑料清漂;秀山县加快锰污染综合整治;江津、九龙坡打造无废乡村;大足区打造全市最大再生资源循环利用基地和报废机动车拆解中心。

重庆还连续3年出台优化固废环境管理惠企政策共22条,深受企业欢迎。建成小微企业危废综合收集转运设施41个,服务小微企业数量由200余家增加至9000余家。

重庆还将聚焦特色,着力完善多跨协同和量化闭环;聚焦改革,扩大白名单、推动危废重大工程建设,着力强化流程重塑和惠企惠民;聚焦惠民有感,强化无废单元建设,建成5000个无废细胞,打造精品细胞;聚焦数字化,建设数字无废,打通部门、区县数字瓶颈;聚焦重点领域,打造一批无废城市建设典型案例,进一步提升固体废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水平。

重庆市生态环境局局长余国东讲话

重庆市生态环境局局长余国东表示,未来几年是美丽重庆建设的重要时期,也是无废城市建设的关键时期。重庆将坚决扛起在推进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中发挥示范作用的重大使命,有效统筹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实现全域无废城市建设全国领先。


一是聚焦统筹协调,强化顶层设计和力量投入。积极推动出台《重庆市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管理条例》《重庆市建筑垃圾管理条例》等规章制度,将我市好的做法、先进地区的好经验、关注的重点等纳入条例制度化。


二是坚持问题导向,着力强化流程重塑和多跨协同。加快推进巴渝治废早日上线,以数字化支撑固废领域改革,强化流程重塑和惠企惠民。持续推进绿色制造建造,推动畜禽养殖绿色发展,健全建筑垃圾全过程管理制度,抓好新领域固废源头减量。


三是紧盯特色示范,着力强化惠企惠民和共建共享。将无废城市建设成效纳入污染防治攻坚战目标责任考核体系。建设示范亮点,打造一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无废单元范例,让社会公众能切实体会到无废城市建设带来的获得感。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智能问答

便民地图

政策问答

数据中心

新媒体矩阵

营商环境

微博 公开信箱 智能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