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 重庆市人民政府
首页 政务公开 渝快办 互动交流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工作情况

三江街道抓实抓细党建统领“院落治” 助推乡村全面振兴

日期:2024-03-29


为深入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推动形成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三江街道紧紧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全面奏响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五部曲”,深入推行“院落治”,构建人人有为、全村提升“微治理”新格局,将18个村、118个村民小组,划分为235个院落,通过“两推两审”推选出235个院落长,并把在家的209名党员、480多名村民代表全部安排到各家各户,成立院落管理小组,激发党群“共治共管”,打通乡村治理“最后一百米”。

一、产业为基,解锁致富“密钥”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2023年完成高标准农田一期改造提升项目5000正在实施第二期提升项目4600亩,完成耕地即将成园成林整治1475亩,耕地与退耕还林耕地重叠处置任务760亩,耕地异址恢复任务1406亩全部复耕复种;积极组织群众参与集体经济的运营、管理和务工,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村民增收致富渠道。坚持因地制宜、农旅融合。大力发展新型集体经济和庭院经济。盘活集体土地等资产资源要素,以院落为基本单元,以市场化、特色化、品牌化为导向,发展微果园、特色盆栽、乡村民宿等多种类型、适度规模的庭院经济,采取“集体经济组织+”“致富带头人+”等模式,与庭院经济经营户建立紧密合作关系,因地制宜设立庭院加工点,建成“杰哥小院”、“小河坝”稻虾基地、“飞凰”家庭农场、村韵农民工返乡创业园等新型经营主体(项目)50余个,带动就业1000余人,增加产业收入100万元。坚持干部带动、群众参与。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头雁”效应,以院落为单位,发展种粮大户15户,粮油产业经营性收入超过200万元,稻鱼稻虾产业年收益250万元以上,复兴村投资230万元建设红薯加工厂已投产收购加工红薯200吨,年分红收益6万元发展山羊项目2个、标准化蜂园6个、3万头生猪养殖项目1个,不断提高农业发展质效

二、人才为舵,打通治理“经络”

选好“院落长”。按照“自我推荐、群众推荐、村级审查、街道审定”的原则,由遵纪守法、德高望重、热心公益事业、责任心强、有一定文化水平和组织能力的常住居民担任,重点从农村党员、村民代表、返乡能人、致富带头人等产生,同时把在家的作用发挥类党员和村民代表编入各家各户,和院落长一起构成2-3人的院落管理小组。建立健全机制。推行“党建+院落治+大家议”机制,要求小事不出院坝、有事院坝大家议,实现院落事、院落议、院落治。对于院落会上收集到的问题,村上能解决的立即解决,不能解决的报告街道解决。目前通过“第五夜谈”、“讲理坝”、“议事亭”等平台开展50余期,收集群众问题240余个,已解决225个,确保“小事不出院落、大事不出村”。强化安全稳定。院落议事小组牵头,组织村民开展院落夜间治安巡逻、群防联控等工作,排查院内消防安全隐患;组织法治教育进院落,在院落培育“法律明白人”,提升群众法治意识,全年新型网络诈骗案发量同比下降10%,化解各类矛盾纠纷1327件,化解率96.7%,人民调解187,调解金额涉及1200万元,无人到市进京非法滋事,调处成功率达99%。

三、文化为魂,淬炼素养“新风”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用好各村文明实践站,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加强法治教育,引导村民知法守法,自觉遵守村规民约。通过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院落主题日”等载体,广泛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时传达各级有关政策措施,切实加强对群众的教育引导。丰富精神文化生活。常态化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体育活动,深化移风易俗工作,反对大操大办、厚葬薄养、铺张浪费、随礼泛滥等不良现象,杜绝“活人墓”,引导村民不办无事酒,婚丧嫁娶从简。坚持疏堵结合,规范健全群众自治机制。深挖乡村文化特色。坚持挖掘整理綦江民歌,使三江传承基地成为全区民歌传承教育的旗帜,获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綦江民歌传习所命名。累计申报綦江民歌代表性传承人4名、市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4名、区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2名。举办樱桃采摘节、“小莓子”采摘节等特色活动,建成寨门梯田传统农耕文化陈列馆寨门冒顶观景平台推进寨门村綦江区乡村文化振兴“百千行动”试验示范村建设

四、生态为先,提升环境“颜值”

抓实蓝图构建,引领“大变革”。加强山水林田湖综合保护,还原农村田园风光本色,形成自然生态美、人居环境优的良好格局。通过科学规划院落、党建引领院落和评比优秀院落,把村社化整为零,发挥院落长、党员、群众的作用,激励群众庭院美化评比,推动院落事院落议、院落定、院落管推进农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布局优化,努力建设绿色美丽的环境,实现干净整洁的卫生环境和生态特色的乡村风貌。照贵、龙桥、寨门等村先后获评重庆市“宜居村庄”、乡村治理示范村国家绿色乡村等荣誉称号。工作重点,构成大攻势纵深推进卫生整治结合“全民清洁日”活动,以院落为单位,围绕“三清一改”,开展污水、生活垃圾、畜禽养殖粪污等清理,争取奖补资金100万元,对17个村450户庭院开展整治,全面提升村庄人居环境,积极开展乡村治理建设工作,实现“院落制”试点全覆盖,“清单制”全覆盖,打造“积分制”示范村16个,全面建设和美、和谐新农村。连续2年获评。机制健全,促进大改善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纳入村规民约,引导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每季度组织各村书记开展人居环境整治擂台比赛,通过现场看、实地查、当场听、会议评的方式进行拉练,并将评比结果进行通报,营造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管好用好公益性岗位充分发动低保户、脱贫户等参与公共区域的环境卫生管护,极大调动参与热情,形成院院做清洁、户户搞卫生、人人爱干净的良好氛围。先后承接市级现场会、区级现场会、区农委机关党支部主题活动、其他街镇及人大代表观摩调研会等活动10余场。

五、组织为本,深耕党建“沃土”

坚持党的领导。村级党组织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统筹安排部署,运用党的理论方针和工作方法,紧紧围绕“领导班子好、党员队伍好、工作机制好、发展业绩好、群众反映好”的要求,坚持“党建引领、推动发展、促进和美、加强文明”的工作思路,发动党员带头,把广大群众组织起来,共同参与院落治。培育出“重冶印象”“四钢记忆”“夜谈第五”“多彩龙桥”等具有三江辨识度的党建品牌。畅通智治体系。全面深化改革,建立完善“141”基层智治体系,优化整合网格53个;坚持“日调度、周研判、月盘点”,由各村支部牵头,构建“村党组织—村民小组长—院落长—村民”乡村治理体系,落实街道干部、村”两委”成员、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乡村振兴工作指导员等“一对一”或“多对一”联系“院落长”,推动街道干部包村服务,形成“村民需要、院落商讨、村组吹哨、街道报到”的乡村治理工作体制。创新组织载体。扎实推动“三制一化”工作,全面推行积分制管理,将农村人居环境、移风易俗和村民自我发展进行融合,调动村民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以点带面推动院落制管理,安排党员进农户,打造示范院落;落实好清单制,村支两委严格按照6个清单86项具体内容履职履责,切实为村级组织减负着力打造智慧化平台充分利用好监控摄像、12582数字平台、微信群等数字化平台,做好下情上传、上情下达,疏通联系群众的“毛细血管”。做好队伍建设。推进组织建设,厚植党在农村执政基础。建设乡村党员队伍,积极吸纳青年农民中的优秀分子,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切实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建设人才队伍,特别是抓好农村后备干部和致富带头人,让农村党组织和村民委员会有后来人,让广大群众致富有带头人,让广大党员成为推动农村发展的中坚力量。2023累计择优招聘专干8名、本土人才5名,累计储备后备干部40名,干部队伍不断充实,年轻化、知识化比例不断提高。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智能问答

便民地图

政策问答

数据中心

新媒体矩阵

营商环境

微博 公开信箱 智能问答